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963789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 -八十五式太极拳学习小结 河南新乡学院 邓一琳 2013年10月我第五次参加了中华武术杂志社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办的太极名家大讲堂,仍师从于傅氏父子班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 今年的大讲堂,我感觉是历年来举办的最好的一次。不管是课堂环境,还是食宿的安排,都非常好。但更好的是,每晚举办的名家讲座是一次次丰盛的大餐。仅从这样的讲座来考虑,就感觉不虚此行。只可惜时间太有限,所有涉及到的问题只是一带而过,很不过瘾。就这样,我心灵上已产生很大的共鸣。我与传统杨式太极拳已结识四年有余。2010年在山东潍坊大讲堂第一次接触杨式太极拳,立刻就被傅清泉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所吸引(不

2、练拳的旁观者尚且感觉讲的很有意思),从而一发而不可收。今年的大讲堂是我跟傅氏父子第五次学习了。我十分庆幸自己的选择。我深深感到,仅学习竞赛套路系列,很难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神奇魅力(很难,并非绝然不可能)。我今年4月份在上海傅清泉武馆单独求学的一次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次学习。这也许是正因为有了前几次的铺垫,才有了越来越深的感受。现在我把我在三次大讲堂的集体学习,和两次单独的求教的体会,结合在学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目前看到其他拳友仍然存在的问题,按照傅清泉老师的讲解,以及我最终对85式拳的理解,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初学杨式太极拳的拳友们能有所借鉴。本人水平有限,又完全是本人语言的表述,不对之处,不当

3、之处,不足之处,肯定在所难免,还望傅老师和广大拳友批评指正。下面言归正传。一. 关于手、眼、身法、步的理解在全套85拳的行功走架中,这些是时刻都要关注的问题。1. 手太极拳谚上讲: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手上力点问题l 前按手、下按手、上架手等的力点均在小指一侧。l 棚、挤等定式的力点在拇指外侧根部。l 运行过程中,双手力点一般在线路前进的方向。如由“按”接“单鞭”,双手向南、继而东南平云时,力点在双手左侧,即左手在小指一侧,右手在拇指一侧;而接下来的折臂向胸前的採,力点在掌中;再转腰向西南的推按,力点在小指掌根处。又如,如封似闭接十字手,双手随扣脚转腰向右、前上摆时,力点均在右侧,即右

4、手在小指侧,左手在拇指侧。 (2)掌形问题 杨式太极拳的手形是瓦片掌,或曰荷叶掌。在每一个定式中,要注意力达指尖。这其中最重要的手指是中指。在推按掌中,一定要微坐腕,意念达到指尖。这一点尚不难做到。大家容易忽略的是,在过渡动作,或转换动作中,手指容易懈下来,松软下来,完全没有了手掌的意识。所以,在整个的打拳过程中,手指都不要懈下来。如起式中,上举和下按的手上如同放了一根羽毛,保持不丢。当然,定式时的手指,和转换过程中的手指肯定略有不同。转换时,手指放松,但不是懈。定式时,手指有意念达指尖,但不是绷直。2. 眼眼为心之苗。动作向前走时,眼要先于手向前看;手往后走时,手要先于眼走。任何时候,没有抬

5、头或低头看的动作,眼都是平视。如,白鹤亮翅,右手在右额头前上方,眼睛不随手上仰,而是平视。又如海底针,下插掌,身体微前倾,但眼睛仍前视,但这个前视,是保证头、颈、脊柱一条直线的前提下,顺势前视,自然看到下插掌前方约两米处,绝不要低头去看手。又如,倒撵猴的下手转到侧后45度时,头、眼一定要转过去。3身法 这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拳打到一定阶段才会关注的问题。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松肩,含胸拔背,虚腋,圆裆开胯,身上处处有一股合劲儿,整个身体要打成一个球体。举几个例子。如,连续的搂膝拗步,当外摆脚、翻掌、要上步时,左右手臂在臂膀处有一股合劲儿。换言之,下手在转腰往后撤肘时,肩不要后撤,前手摆过来,不仅

6、是手摆过来,而且要膀子合过来(我现在回忆起傅老师说的“肩与膀合”,似乎才有点明白)。这时,整个身法一定是前胸是虚的、空的,而后背是圆的,饱的。又如,玉女穿梭中的每个转换动作中,都有一个转身上步、双手环抱外棚的过渡动作,这时就要注意,左手臂膀合过来,而右手臂膀不要马上走掉,而要和左手臂膀相合后,再进行下一步。4. 步法步法包括了步形, 脚法, 腿法。不外乎前进步,后退步,侧行步;定式时的步形不外乎弓步,侧弓步,独立步,外摆,内扣,实脚,虚脚等等。 弓步时的前后脚之间的横向距离,大多为10-15公分,小则约一拳宽,大则不过12-15公分。虚步时,前后脚的横向距离要小于弓步,约58公分。虚步的重心十

7、分之九在后腿,十分之一在前腿。虚步时脚尖着地的有:白鹤亮翅,高探马,上步七星,海底针,退步跨虎。虚步时脚跟着地的有:提手上势,肘底捶,手挥琵琶。虚步时全脚着地的有:倒撵猴。转身脚跟先着地的有:转身摆莲。 转身脚尖先着地的有:转身右蹬脚。任何一个动作需抬脚时,非负重之腿均是脚跟先离地,脚尖后离地,包括倒撵猴。而落脚时一般是脚尖先着地(前进步弓步除外)。如:开立步,云手的侧行步等。关于膝盖找脚尖的问题。所有的步法,不管是弓步,侧弓步,还是虚步等其他步形,均要注意膝盖去找脚尖。如最典型的弓步的后腿不能绷直,而是略带曲虚,膝盖要去找脚尖。检验的方法是:在弓好步的情况下,保持双腿的角度不变,下蹲。你会发

8、现,正确的步形一定是膝盖和脚尖会落在同一条垂线上。即便是侧弓步,揽雀尾的左棚,右腿只占三分力,但膝盖也要去找脚尖。二. 八十五杨式太极拳中各个单式需注意的问题1. 起势双手以手腕和中指领劲,边内旋边向前上举(注意,是向前,不是向上),下落是时松肩垂肘外旋下按(注意不是往身前收);定式时一定要双腿直立,不要曲虚,双手微内旋,坐腕,指尖务必朝前,不要斜朝内。2.揽雀尾 左棚1: 由起势接左棚的第一动, 右脚外摆45度,双手向右前45度方向上举至略低于肩时,一定要注意右手腕要略高于肘,左手略低于右手;第二动,胯不动,腰要向右后微转,同时右手折臂撤肘,注意手一定高于肘,同时左手外旋置于胸前,此时左手高

9、于右手; 随即腰微折叠左转,双手向正前(南)棚出。 左棚2:在前一动充分棚到位时,左脚已内扣约30度,同时右手随腰的右转扇形打开。定式时,注意左右手分别与左右脚均在一个方向,在一个垂面上(注意,是面,不是线);脊柱竖直,上身略朝西偏南,但面朝正西。左手力点在拇指根外侧,右手力点在小指一侧,右手务必虎口朝正西。 右棚:这个动作很难做好。由左棚接右棚随腰的先微左转,再右转,左手折臂内旋划一小弧,置于左肩胸前,同时右手由下向左、上、右前外旋划一弧,置于胸腹前,此时两掌左上右下,斜相对(斜抱球);与此同时,右脚已抬起,走一个略向左靠的弧形,随即向正西迈步,两脚之横向距离约一拳宽(10公分左右),先走膝

10、,再转腰、走手。右手是主手。 定式时右手力点在拇指根部外侧。注意,手指要高于手腕,手腕要高于肘,与肩同高。用傅老师的话来讲,右手掌的外形像时钟的11点差10分。换言之,手掌和手臂是一条直线。 捋:要先后坐重心(非先动手),同时左手小臂外旋,右手小臂内旋(注意此时肩和肘均不动,而且是小臂,非手,在旋转),左手置于右手肘弯处,掌心斜朝右上,右手掌心基本与左掌心斜相对,朝左偏下,左手距右肘的横向间距约一拳宽。捋在掌心,左手是一股向左下之力,右手是一股向左平捋之力。捋时,胯不动,只动腰。尤其要注意右腿的膝盖很容易随着转腰而左移,务必要注意右腿膝盖始终对着脚尖方向。 挤:(由捋式之左手在左腹前)左右手迅

11、速翻掌,左手是主手,附于右手腕处,先走膝盖,边转腰,边前挤(注意:脚-腰-手)。定式时,基本同右棚,只是挤式的手腕高度在肩胸之间,略低于棚,而棚的手腕同肩平;挤式的双小臂斜度较之右棚之斜度要大一些。 按:(从挤式)双手分掌后,走一个由小到大的梯形向胸前回引(小不过拳,大不过肩宽),先坐腕,再弓步沿原线路前按。注意,在弓步基本到位时,主要是大小臂的展开,注意“按在腰攻”,前后有一股对拔之力。3.单鞭单鞭看似不难,但我也是打到今天才算打对。(由按接单鞭)先松右胯,重心由右脚全掌后移到脚跟,同时双手由按时的坐腕竖掌放松下来,掌指微俯,斜朝上。注意力放在身体右侧(右手、右耳、右腿),右手是主手,整个身

12、体右侧,从头到颈,到肩,到胯,到膝,到脚,同时向左转约90度,面南,像一扇门打开了一样,这时,胯不再动,双手随腰继续向东南平云,当双手和左脚在一个方向时,你的身体已经转不动了。这时,双臂朝胸前下採,注意此时腰胯均不可动。当双手採至左上胸前时,随腰开始右转,再从右胸前向右前方(西南)推按,注意此时胯和左脚勿动。然后手、左脚、腰胯同时启动:右手变勾手,左手外旋斜朝内,左脚抬起向正东开步,开胯到45度,至此, 注意重心始终在右脚。左脚正东落步,与右脚横向距离约一脚宽。左手随腰的左转,从右勾手方向一条斜线向正东推按,注意刚开始运行就要有意识内旋翻掌了,要边弓步,边翻,定式时翻到位;蹬右脚跟,右脚尖朝东

13、南方向45-60度。注意双手间有一股相吸相引的对拉劲;上身要整体微向左腿前压,但膝盖不能超出脚尖,手、膝、脚三点在一条垂线上;右腿的膝盖要找脚尖,勾手与右脚也在一个垂面上。定式时,双手之间的夹角约为135度,腰为南向东约60度,胯为45度。4提手上势(由单鞭)左脚尖微内扣约5-10度; 同时松肩沉肘;撤肘。由于身体斜向东南,所以左右肘后撤时也要随腰的微左转而后撤至左右胯侧,外观上似乎左手靠后,右手靠前(从正南看),其实都是在身体两侧。合臂。合臂时,腰要微右转,但上身仍斜向东南。面始终朝南。提手。送背。注意在整个过程中,腰有一个微右、再微左、再微右的转动过程;不管手或腰如何在变化,面始终朝南。定

14、式时,右手在右胸前,腕约同肩高,左手位于右手肘弯内侧,掌心斜朝右下;注意上提之手与后撑之背之间有一股对拔的劲力;前脚尖微翘,可以放下一个枣核。5白鹤亮翅此动较难做好。(由提手)腰微左转,双手随腰转向左捋,掌心均斜朝下;右脚抬起,向后回一下仍在原地落下,脚尖朝东南;与此同时,双手转成左上右下交错抱球状;重心仍在左脚;左脚抬起,身体朝南偏东方向进身,此时有一个暗含的肩靠在抬左脚、向左转腰的同时进行,与此同时,双手已深度交叉在右胸前,略低于肩;注意:左手一直掌心朝下,从提手到此时,划了一个由内而外的大半椭圆形;身体左转面东,左脚弧形向前,前掌虚步点地;双手从右胸前上下分开,左手搂膝下按,右手直接内旋

15、翻掌上架,横斜掌棚架于右额侧前方。注意:在整个过程中,身体不要有起伏,要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傅老师教了一个办法:当你提左脚时,想着要下压一下身体,其实未必真的下压了,结果也就是未起伏而已。还需要注意的是,定式时,要检测一下你的右臂膀是否出来了。所谓的肩与膀合,在此有一个体现。而且,肘要下垂,还要有一定的角度,最有力的角度,这是一个难点。6 搂膝拗步此式十分重要,是我们每日的基本功练习,走猫步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白鹤亮翅)右手旋小臂翻掌下落于右胸前,注意此过程中大小臂之间的夹角关系保持不变,棚劲一直不丢;同时左手拇指为力点,向右上胸前提摆;此时注意左右臂膀的合力;胯不动,向右转腰,同时右手向右后撤肘,左手继续微向右肩前合;胯仍不动,右手以肘为轴,小臂向右后打开(45度),注意此时肩肘保持不动;同时左脚提膝上步,脚跟落地,眼看右手方向;右手折臂,拇指朝耳;左手从右胸前微下按至右腹前;左脚尖落地,全脚踏实;弓步,左手马蹄形搂膝,小指一侧始终是力点,按至左大腿外侧,手指要超出膝盖;右手前推按至右胸前,拇指对衣服中扣,腕略低于肩;定式时,眼看正前方,后腿微曲虚,膝盖要找脚尖。l 按照傅老师的要求,我们把连续搂膝拗步的上步动作分为4个步骤:(从左搂膝拗步)外摆脚翻掌(左脚外摆,左手翻掌朝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