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96147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_笔算除法_6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笔算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例1、例2及练习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能力教学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教具准备:小棒、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济南市绿色学校,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美在哪里?生: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

2、、小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看到美丽的鲜花,池塘里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有时还能听见小鸟快乐的鸣叫师: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从学生身边的环境谈起,导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不仅开心,而且很放松)师: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来自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创设,来自于我们对校园环境的爱护。你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图片:我们爱护植物、我们保护校园环境、我们参加护绿活动)师:我们不仅爱护校园环境,还利用“护绿小队”开展为社区添一分绿活动。这是我们三年级同学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到广场种树拍下的照片,你瞧!他们干得多起劲。电脑出示图片:(课本第19页主题图:同学们在植树)。2引

3、出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2)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再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习惯直接口算,对学生来说口算难度不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422= 522=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重现口算过程1.教学例1 422=(1)请学生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生: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这节课我

4、们来初步探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3)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课件演示)教师说明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部分,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去2

5、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4)师:说一说,做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同桌讨论,指生回答)(5)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一排)(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要求:订正说出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通过练习,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6)师生共同总结算法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2.教学例2 522=(1)学生独立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同学

6、板演(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得数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师:第二个竖式中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商个位上的“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4)再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生叙述计算过程

7、)(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6)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二排)(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7)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计算时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找规律,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603 305 804 ()293 55 84 ()2693 355 ()4 242你发现了什么?2.给小鸟找家(连线)363 682 844 924 7

8、82 51321 17 39 34 12 233.课本第21页第3题先让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交流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1、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2、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3、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

9、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生:列式为“2386”。师:先估算一下“2386”。生:238240,2406=40。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2

10、.师;如何笔算?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

11、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先判断。商是几位数?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除。用6除58,等于9。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先判断。除。乘。减。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生1:242=483924。生2:246144,1442361442。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课堂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完成书23页第2、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