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95834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加几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加几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加几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加几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加几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加几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加几教学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加几教学反思 汤燕 2014.12.7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是学生已学习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前面10加几、减几之后学习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学生对得数是10以内的加减法已有了一定基础。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小研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9加几的算法。在汇报时学生的方法真的非常的丰富:1、 数一数的办法。 2、把9看成10来算,然后再减去13、凑10法。关键是面对这些方法学生在提问题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下了课了,许多孩子还在说老师我还有问题要问。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不让说又怕打消积极性,让他说吧,又很耽搁时间。这节课由于汇报的时间太长,所以只做了2个练习题。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3、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今年的学校元旦运动会入手来创设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本节课中,我自始至终选取以小朋友们开运动会的情境入手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

4、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上出现一个小插曲,有一位学生在摆圆片时,没有说出自己是怎么算的,而是交换了圆片左右的位置。开始我就发现她摆的不对,如果否定她,会扼杀她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这样摆对吗?我觉得很有想法,这位同学想再次告诉同5+9=9+5。”看她高兴地回到座位上,我觉得这次激励性评价是成功的。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

5、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朋友们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

6、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来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

7、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课上有的内容没讲透本课教学中学生们只感知了凑十的方法,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但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环节中有所欠缺。要做到这一点,就该抓住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环节,让学生多摆一摆,多说一说。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

8、,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二、教师注重优生学习反馈,忽略了对中下生的学习反馈部分中下学生还没有掌握凑十法,不知道分小数加大数。应注意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适时适量的相关强化训练。三、在教学时段分配上,某些教学环节的时段过短例如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4”的多种解法时,时间过于仓促等,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总之,这节课虽然结束了,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会了上课,同时自己在教学能力、教学机智等方面都有了进步。课的准备过程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讲课后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从反思中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这将成为我进步的台阶,在我不断攀登中给予我警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