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95819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从中职学生认知的角度看,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非常单薄,对文本的内容缺乏敏感度,更少有在阅读过程中精神愉悦的经历。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散文教学需要一种新的特殊的阅读方式或策略,即开源导流,通过绿色阅读追寻对文本的感受。所谓绿色阅读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受阻、突破、洞悉本真的阅读过程;就是让学生凭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字的丰富内涵进行多角度呈现的阅读;就是注意情智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基的阅读。本文笔者以散文教学为例,部分依据冯忠良先生的智力技能理论,从积累、定向、操作和内化四个方面来论述中职语文散文教学实施绿色阅读,追寻感受的策略。一、积累孟子云:“不积

2、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实施绿色阅读的前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知识匮乏。首先,需积累语言材料,即字、词、句、章。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成语积累名人名言诗词警句名篇段落的吟咏,从生硬地记在脑中到熟练地运用于每一次的训练。所有的积累也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而定的,在普及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尽量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其次,积累语言运用的规律,尽量规范自己的用语。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初中阶段的很多坏习惯决定了他们病句、不文明用语、幼稚语言一箩筐。重新纠正印在头脑中的痕迹不是易事,主要通过口语交际、片段作文以及专业实训等训练逐渐改变。最后,积累情感和思想。散文

3、的精魂就是一个“情”字,学生在初中、课外以及现在的语文学习中,可以将所学篇目按照不同的情感加以归类、整理和诵读,例如“亲情”“友情”“自然”“人生”“生命”等,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情感丰富了,思想丰厚了,语言功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二、定向前面所述的绿色阅读往往使教师们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作为中职生在课堂上只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很不错了,于是便无节制地放纵学生谈与文本关联不大的问题,更甚者有场面失控的现象。结果是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抱怨课时不足,这其实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所引起的。不论教师是“首席”也罢,“导演”也罢,教师总要起到“教”的作用。所以

4、,定向准备阶段不容忽视。1.激发阅读期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教授长江三峡一课时,我首先营造氛围,给学生讲了个财主儿子为姓万的人写请柬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揣度“峡”字的丰富内涵。学生期望阅读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渴望阅读的心被教者抓住。2.确定最佳入口针对某一篇具体的散文佳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找到最佳的感受入口。例如,第一次在设计晚秋佳日一课的教案时,步骤如下:阅读全文,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找找划划作者描写景物的精彩语句,说说它们体现了什么特点?如何体会这种

5、“物之哀”式的情感?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多去寻找和感受的是富士山朝阳和落日的美景,沉浸在“美”的熏陶中,根本无法将“美”转化为一种“物之哀”式的情感。于是我思索着,发现原来是没能找到感受这篇散文的最佳入口,于是我修改了原有的设计:阅读全文,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找找划划体现作者主体感受的写景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何种感受?这种美景又如何体现“物之哀”式的情感的?两个很类似的设计,但感受的入口不同,重心也明显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是天壤之别。3.展示阅读示例入口选好后,仅依靠学生自己学收效甚微,教师必须做出具体的绿色阅读示例,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学生带着阅读的“工具”进入阅读实践,这就好比学生运用

6、某种新学的技能从事技术操作一样。仍然以晚秋佳日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交给学生一个方法,学生去发现,具体如下:方法一:品味用词的形象之美;方法二:品味用词的神韵之美学生在这一阶段清晰地确立了自己将要实践的方式、角度,有了方向的指引,就不会出现无头苍蝇似的情形。三、操作有了良好的定向基础,师生在学习散文佳作时采用何种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激活原有知识,补足信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要获取的新信息的交互作用。当原有知识经验没有激活时,或原有知识经验缺乏时,阅读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原有知识经验和生

7、活经历来解释和消化文章内容,具有重大意义。2.阶梯推进感受的层次绿色阅读更注重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发现碰疑受阻突破难题洞悉本真的真切感受和经历,这当中一切感受的基点就是语言。当文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时,它是凝固的思想结晶,但凝固体中又不乏活性因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呈阶梯状的逐层推进感受的层次。首先,感受文本中关键词的字面语义。其次,在特定的场景中感受语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感受语义。随着对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学生们的感受也在步步升级,在感受中享受了探究的魅力,心灵受到了洗涤。3.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绿色阅读拒绝教师的灌输,需要学生的自我感受,因此这也是阅读主体的实践性阅读,是在感受基础上的再创作,

8、其可以激活已有的知识,唤起中职生对已学文章内容的回忆。余光中先生曾说:“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我们在一种幽静中与自然对话,这种对话是无言的,呈现出一派天趣与智慧,我们感受到诗一般的意境。”这说明散文与诗歌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对文本的再创作也是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体现的,这些为笔者设计教学思路提供了灵感。比如晚秋佳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创设一种意境,学生写诗解文。之所以用写诗解文的形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教材第一单元就是诗歌单元,学生有了相关的积累。让学生找出和“朝阳”“落日”相关的关键词,然后写诗悟文,呈现感悟后的结果。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

9、从中也发现了一批擅长写诗的“文学青年”,平时低估了中职生的潜能。当然,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而定。四、内化冯忠良先生认为:“原型内化是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观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使原型在学生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说得通俗点,就是前三个步骤的完成有没有使得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发生内在的质的变化,这也是对散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即感悟了生命的真谛,感悟了文化的传承。具体而言,首先体现在每一节课是否是原生态的课堂,而非弄假、作秀、伪饰的课堂,这样教师才能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其次体现在学生经过绿色阅读后,有没有感受到幸福的体验,哪怕是暂时的受阻。第三体现在有没有促进学生智慧的形成,这种智慧既包含着思辨的色彩,又包含着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第四体现在学生的生命潜能是否被唤醒,在课堂上是否“动”起来了。最后体现在学生的人格境界是否不断升华、提高。中职新大纲的颁布,中职新教材的使用,都在召唤着我们一线教师要用好“活水”,要更激情地倡导“绿色”,要更执著地拓展“绿色”,不久的将来,才有可能在职业学校看见师生共同感受、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美丽的语文生命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