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95722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上学期课堂笔记走进实验室一。单位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物理量。二.国际单位制SI1.定义:国际计量组织制订的一套国际统一单位。2.我国法定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2。单位:(1)基本单位:米 m(2)常用单位: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 nm(3)换算关系:1000进制: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10进制:米、分米、厘米、毫米v 1 m= 1 06m; 1m=109nm 3。测量工具(1)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2)常用测量工具: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6.刻度尺的使用(1)认

2、: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量程:从零刻度线到末端刻度所表示的长度,即测量范围.(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0刻度线 (3)测量方法 估计被测边的长度,选择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将刻度尺紧贴在被测边,并与被测边对齐或平行.刻度尺要正放 注:有一定厚度的尺子要立着放。 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边的一端,另一端所对刻度即边长。 注:若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应从其他清楚刻度量起, 用末端刻度减初端刻度,即边长.(4)读数方法 观察时,视线必须正对刻度尺. 读数时,先读出准确数字,然后在分度值的后面加上一位估计数字。 读数之后,要写上单位。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1)基本单位:秒

3、 s(2)常用单位:时 h 分min(3)换算关系:1h=60min=3600s2。测量工具 (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2)常用工具:钟表3。 停表秒表的使用 停表读数时先读小表盘示数,再读大表盘示数。五。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本身的限制.3。特点: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4。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注: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3)改进测量方法六。错误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而且是能够避免的.七、特殊测法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

4、放在一起测量。(测一张纸厚,细丝直径)2。等量代替法:当物体的长度不便直接测量时,想办法将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如硬币的直径、球的直径等。3。 化曲为直:测量某个与被测物体相等的物体量,用以代替对被测物体的直接测量。如:地图上某条大河的长度,铁路的长度。海岸线的长度等。4. 化直为曲法: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 圈数可得曲线路径的长度。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定义: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分类:做机械运动的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

5、曲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3、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二。参照物1. 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被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若无变化,则是静止的。3。说明:(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的参照物决定的。(2)参照物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可选运动的,也可选静止的物体.(但参照物是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3)被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4)为研究方便,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

6、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5、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选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称两个物体相对静止。6。找参照物(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3)分析研究对象以什么为参照物可描述成要求的状态.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大的就快)(观众)2、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裁判员)二.速度1.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即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3. 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4.公式变形: v= st t = sv s = vt5。单位

7、(1)基本单位:米每秒 ms 或 ms1(2)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交通运输中常用) h 或 h-1 (3)换算关系:1 ms = 3.6 h 1 h = 518 ms 0。28 ms6。 15m/s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7.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三。 运动的分类1. 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说明: a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且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b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中,V与S、t不成任何比例,但S与t成正比。(3)图像:StVt2. 变速运动:(1)定义: 快慢不断变化的运动(日常生活中所见

8、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2)说明:a. 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只能用平均速度粗略表示,平均速度公式:v= st 注:s:总路程 t:总时间 v:平均速度b。变速运动中每时每刻的速度与平均速度不同,不同时间间隔、路程间隔平均速度不同。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求。四、计算题格式:1。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2。如果相同物理量的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3。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第三节 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 st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作用: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

9、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很小的坡度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4。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5、交流评估: 在研究平均速度时,取的路程不同得到的平均速度一般也不同。1. 典型例题:火车过桥问题:s=火车长+桥长相遇时间:t=s距/(v1+v

10、2)追击时间:t=s距/(v大-v小)第二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发声的物体。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4。声音可以保存.二、.声音的传播1.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 声音的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 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三。声速1.声速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的影响因素 (1)介质的种类: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温度相同时, 一般V固 V液 V气 (2)介质的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 15时

11、,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四、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2。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3、人感知声音的途径(1)通过空气传导(2)利用骨传导。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定义:指声音的高(尖细)低(低沉)。2.频率 (1)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及其符号:赫兹,简称赫, Hz。 (4)公式:频率=次数/时间。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做法:控制按压尺子的力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现象:尺

12、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尖细。方法:控制变量法(2)结论: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4。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20000Hz。5.超声波:高于20 00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6。声音的波形可在示波器上显示。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大)弱(小).2.振幅:振动的幅度。3.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三。音色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四.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五。乐器1。分类: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2。打击乐器:(1)例:鼓、锣、编

13、钟等. (2)以鼓为例:鼓皮松紧决定音调:鼓皮越紧,音调越高。 击鼓的力量决定响度:力量越大,响度越大.3.弦乐器:(1)例: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2)弦的长短、粗细、松紧决定音调高低:弦越短、细、紧,音调越高。 (3)弦的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管乐器:(1)例:长笛、萧等。 (2)空气柱长短影响音调: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六.人耳听到声音应同时具备的条件:1.有声波传入人耳; (1)有声源;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2.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 20000Hz.3。声音要有足够的响度;第三节 声的利用一。声可以传递信息1.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听到的响度。2. 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2)。形成原理:声音的反射。(3). 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或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4)、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会加强原声。2。回声定位 (1)定义: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应用: 声呐; 作用:探测海深; 探测鱼群B超;超声导盲仪、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