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95649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阻力对卫星寿命影响简述刘东明(基础医学院 临床2班 1310301205)任笑天(基础医学院 临床2班 1310301210)邓凯鑫(基础医学院 临床2班 1310301204)摘要:人造地球卫星是一种能环绕地球飞行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近年来随着各国科技、军事,甚至是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需求的增长,人造地球卫星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卫星寿命是影响卫星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卫星寿命可分为设计寿命和轨道寿命。本文主要就卫星轨道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大气阻力作了一些讨论。关键词: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寿命 大气阻力1.引言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许多因

2、素。第一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卫星本身。卫星正常功能的发挥,需要卫星本身各系统都能良好地工作,而卫星各部件都是有寿命的,一旦某一部件过了寿命期,它一出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卫星失效。所以,人造卫星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都要分析各部件的寿命,此寿命称为卫星的设计寿命。大型应用卫星需要不断地对轨道和姿态进行调整,以使之能正常使用。轨道调整和姿态保持主要靠火箭发动机,它在不断消耗推进剂。为此,通信卫星等应用卫星也就越来越大,以尽可能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来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二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空间环境。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对卫星轨道的影响一般十分微小,称为卫星轨道的摄动作用,包括

3、地球非球形的形状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等。这些摄动的影响常常导致人造卫星的轨道形状和大小都发生变化,对卫星的运动轨道在空间的位置和寿命的长短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空间的重粒子事件也会对卫星部件产生不利作用,会导致某些部件失效,为此,必须对一些易受影响的部件进行防护。第三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轨道因素。一般低轨道卫星寿命都比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轨道高度不同,大气产生的阻力不同。提高卫星的寿命,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在卫星设计制造阶段,要综合考虑影响卫星寿命的种种因素,并事先想办法尽可能消除或削弱不利因素,提高其使用寿命。卫星设计寿命是指卫星在运行

4、轨道上应该达到的正常工作时间,这是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还记得那颗几十年前在太空激昂的唱着东方红的卫星么?你可还相信它现在还在太空之中翱翔。这颗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8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数百年。1图表 1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从其轨道数据上来看,“东方红一号”卫星近地点在437.7km处,而远地点则达到了2057.6km。根据最新的测算位置,在北京时间2014年4月24日15时30分,卫星正位于

5、大西洋与印度洋交界处,距离地面高度623.63km。图表 2 2014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实时动态坐标图虽然“东方红一号”卫星轨道寿命据估算可达数百年,但其已不能算作正常工作的卫星了,它已停止工作很多年了。由此可见,卫星寿命不光仅仅只有轨道寿命,其设备的寿命也直接影响着为人类服务的时间长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东方红卫星的轨道寿命长达数百年,而现如今大多数卫星都不能达到这样长的寿命呢?我们接下来需要探讨的就是卫星轨道寿命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大气阻力。2.轨道寿命卫星轨道寿命是指卫星在轨道上存留的时间,是从卫星进入轨道到陨落为止的时间间隔。人造地球卫星一般是在距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高度的外层空间中

6、飞行,在这样高的高度,大气是极其稀薄的额,其所处环境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卫星受到一个大气阻力的摄动作用,此作用虽小,但由于卫星持续飞行的时间长,大气阻力对其轨道寿命影响仍然巨大。在大气阻力作用下,卫星的实际轨道是不断下降的螺旋线。当下降到110120公里的近圆形轨道时,大气阻力使卫星迅速进入稠密大气而烧毁。为确定大气阻力对卫星轨道寿命的影响,首先讨论稀薄气体中,由于气体分子与物体表面碰撞而产生的阻力公式。1.1物理模型画图更清楚高空稀薄气体中,采用理想气体模型,分子处于热平衡中的Maxwell速度分布模型。将运动的卫星看做前后截面相同的柱体,在轨道上运动时,忽略其侧身所受空气阻力。设以速度v向前

7、运动,气体分子入射方向均垂直于截面。那么气体分子的y、z方向速度均为0,只有x轴向的速度。1.2具体推导首先以物体运动速度v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一个x方向速度的坐标轴。取截面面积微元dS,时间微元dt,当物体运动时,在其前方的长度为vdt,底面积为dS的空气柱中气体分子以速度vx与物体表面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后速度分别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又由无能量损失的完全弹性碰撞,得(2)由(1)(2),得(3)从而得物体?前面应该介绍各物理量的含义的动量改变量:(4)又因为,可近似认为结合(3)(4)二式,得此公式为一个分子的动量改变量(5)又由动量定理p=Ft可得:F=pt(6)在dt的时

8、间内,共有dN=vdtdSm (7)的分子与物体碰撞。由分子处于热平衡状态下的Maxwell速度分布律: (8) 可知,在这些分子中,速度处于vxvx+dvx的分子数可表达为f(vx)dvxdN,那么对dvx进行积分,同时代入公式(5)(7)(8)就可得在dt时间内分子作用于物体的总动量变化:p = -vpf(vx)dvxdN =-v2(vx-v)vdtdSm2kTe-m2kTvx2dvx应用公式(6)即可得物体前方气体分子的阻力:F1=pdt=-v2(vx-v)vdSm2kTe-m2kTvx2dvx (9)现考虑物体后方的气体分子:因物体的运动,后方会出现一个类似于“真空”的区域,同时使后方

9、气体分子以速度v作整体定向运动,满足Maxwell速度分布律:fvx=m2kTe-m2kT(vx-v)2 (10)同理可推导得出后方气体分子的推力:F2=pdt=v+2(vx-v)vdSm2kTe-m2kT(vx-v)2dvx (11)因而物体所受的阻力为: F=F1-F2=2vdSm2kT(kTme-mv22kT-kTm+122kTmv) (12)(12)还可以进一步化简得:F=2mvdSm2kTkTme-mv22kT-kTm+v2dS (13)再次对截面进行积分,可得理想模型之下的卫星所受阻力近似为:F=2mvSm2kTkTme-mv22kT-kTm+v2S (14)我们采用此种模型计算出

10、来的物体在稀薄气体中所受空气阻力公式与文献给出公式作比较,发现物体(仅仅近似为一块平板)所受阻力:F=cLv2S (其中cL为阻力系数) (15)在本文推导出的公式之中多出了一项是2mvSm2kTkTme-mv22kT-kTm,其中含有波尔兹曼常数k,由于k的数量级为10(-23),使此项远小于后一项,因此作近似处理近似的有些唐突,缺乏说服力也可得出:F=v2S (16)1.3寿命估算我们忽略掉推导出的公式前两项,认为卫星在高空中所受阻力仅仅与大气密度、卫星横截面积、卫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Sv2 (17)由于大气阻力与地球对卫星的吸引力相比很小,可以把卫星轨道近似看作圆形,采用牛顿第二

11、定律及万有引力公式可得:GmMr2=mv2r ,即可得:v2=GMr=R2gr (18)由功能原理得:fdr=d(12mv2-GMr) 代入(17)(18)可得:dt=-m2SRgrdr (19)又由玻尔兹曼数密度公式可得高空稀薄气体的密度:=0e-c(r-R)(c=23.3km,0=7.710(-10) (20)将公式(20)代入(19),而后作积分,经过一系列积分变化、近似处理最终可得2:t=mc2S0g12R321-(h-c)2Rehc-1+c2R (21)代入数据,计算结果如下表3:h(km)t(天)1500.7081002000.6141014000.3611056000.21210

12、98000.125101310000.7331016从计算结果上我们不难看出,卫星随着其轨道高度的增加,估算寿命呈指数趋势增加。这是因为大气密度随高度是一个指数函数的关系,假如卫星不及时调整姿态的话,那些位于较低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将会很快坠入大气层烧毁。1.4卫星推进剂 为了在轨道上及时的调整卫星的轨道,使其恢复受以大气阻力为代表的一系列摄动作用而影响的正常轨道。那么携带更多的推进剂就能长时间的维持轨道的不变,使卫星的寿命大大增加。但是,携带更多的推进剂势必会使制造卫星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更多的推进剂又会增加卫星的负担,还需要在升空时为其提供更多的动能才能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成为地球的卫星。因此,

13、携带推进剂的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设计卫星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所携带的推进剂的量,以期适当的延长卫星的寿命。3.侦查卫星的寿命和“高分一号”侦察卫星特别是照相侦察卫星,为了获得高分辨率侦察照片,除尽可能采用大型侦察照相机外,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尽量采用较低的轨道。美国、前苏联早期侦察卫星的轨道近地点只有150余千米。这样低的高度,极其稀薄的大气仍然会给卫星带来一定的阻力,结果使卫星速度越来越慢、轨道高度不断降低,于是很快降低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结果就是卫星坠入大气层。这个时间一般只有三四天。苏美早期研制的照相侦察卫星寿命只有几天,因此只好通过发射数量来弥补寿命的不足。随着火箭运载能

14、力的提高以及卫星技术的进步,后来出现的照相侦察卫星(从第三代开始),在侦察设备愈加先进的同时,也拥有了变轨和机动能力,即在照相侦察卫星上安装变轨和姿态控制发动机,当卫星进入准备侦察的地区时,利用这些发动机降低卫星轨道实施侦察,侦察完毕后再抬高轨道。由于卫星运行轨道提高了,大气阻力大大降低,卫星寿命也就提高了。不过,由于卫星自身携带的推进剂量也有限,频繁地降低、抬高轨道会迅速消耗推进剂,因此这类侦察卫星的寿命也不会太长。目前,美国研制的“高级锁眼”KH-11号卫星由于携带较多的推进剂,它的运行寿命可达5年左右。KH-11的尾部装有两个大型太阳电池板,每个长约13.7米,宽约4.11米,卫星翼展35米,总重约18吨,光推进剂就达14吨。由于推进剂更多,它可机动到较高轨道上进行普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