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953779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取名的文化 据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意思是说,上古的时候,人们住在.里,后代的圣人开头建筑房屋,上有栋梁,下有屋檐,用以躲避风雨。由此可知,我们的祖先最初是居住在.里的,直到后来有“圣人”消失,才创造了房子。原始人的.多是自然的山洞,这一点从考古发觉中得到了的证明。早在几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就已经居住在山洞里了。随着原始人活动范围的扩大,自然.已无法满意生活的需求,于是依地势而建筑的人工.开头消失。人工.深浅不一,有的一半露在地面上,用土筑成,这就形成了纯穴居到半穴居的过渡。半穴居的建

2、筑必需有墙和屋顶,为后来的地上建筑打好了基础。 在人们移居到地上生活以后,“宫室”成为了房屋的通称。宫和室原来是可以不分的,所以尔雅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当时的“宫”并没有宫殿的意思,宫殿的意思是秦汉以后才产生的。而在上古的时候,不管什么身份的人,所住的房子都叫宫。郝懿行尔雅义疏说:“古者贵贱同称宫焉。”所以孟子滕文公上说:“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许子是对战国时候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的敬称。许行主见每个人都要亲自种地才能吃饭,亲自织布才能穿衣,这种主见人人公平的思想的动身点是好的,但却忽视了.分工的必要性,因而遭到了孟子的批驳。孟子质问:许行为什么不亲自去制作做饭用

3、的陶器、耕种用的铁器,而是什么工具都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这里的宫中,就是指许行家里。可见此时的“宫”的确是指一般人居住的地方。“宫”字甲骨文作、,其中为屋子的整体轮廓。里面的两个“口”或相离,或相连。有的字形则没有外面的轮廓,只写作或(见图1)。根据罗振玉的解释,这些“口”是“象有数室之状”,或者“象此室达于彼室之状”。这说明,当时“宫”的形制已经比较简单了,再也不是先民穴居时简洁的“单人间”了,而至少是经过改良的“两居室”了。释名:“宫,穹也。屋见于垣上,穹窿然也。”穹是圆形的屋顶,垣即墙。将释名的解释与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模型相对比,可以确定,当时的“宫”是在圆形基础上建立围墙,墙的上面覆以

4、圆锥形屋顶。这种有墙有顶的“穹窿”房屋,相对于当时的“穴居”来说,无疑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建筑形式。秦汉以后,为别尊卑,宫才从一般住房的意义演化成帝王居所的专用名词。这正如风俗通义所说:“自古宫室一也。汉来尊者为号,下乃避之也。”皇帝把宫作为自己住处的专称,一般百姓就之后避开这个字不用了。就似乎“雉”原来是野鸡的称呼,但到了汉代太后吕雉掌权后,谁也不敢再称野鸡为“雉”了。再看“室”字。说文解释说:“室,实也。从宀至声。室屋皆从至,所止也。”按甲骨文,是从宀从至,它的形体结构从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没有很大的变化。有的甲骨文“宀”下面有两个“至”,意思与一个“至”是一样的。“至”甲骨文作,像箭从远处来降

5、到地面的情形,有到达的意思,因而引申为止息,即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居住的意思。释名的解释很能体现“室”这种功用特点:“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通俗地说,就是“室”里注满了人,摆满了东西。洪成玉认为:室的初义就是穴室。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郑玄笺:室,犹冢圹。冢圹即墓穴。王力先生认为,在远古时代,室就是穴,穴就是室,由于当时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穴”。到了殷代,有了上栋下宇的房屋建筑,人们的居住地由地下搬到了地上,室和穴才有了分别。由上最初人们建筑的房屋内部单元比较简洁,“室”和“宫”一样,都可以泛指人所居住的房屋。后来,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房屋渐渐形成了肯定的格局模式,“室”便渐

6、渐成为一套住宅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时候的住宅,一般由堂、室、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前面是堂,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堂的后面是室,住人。室的东西两侧是东房和西房。整栋房子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的,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需升阶,所以古人常说“升堂”。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就是成语“登堂入室”的来历。释名释宫室说:“古者为堂,自半以前虚之,谓之堂,自半以后实之,谓室。”可见室与堂是有区分的,其用途也不相同。“堂”是整个房屋建筑靠前面的部分,堂没有前墙,是放开式的,只有东西两根楹柱支撑,所以比较敞亮、开放,是人们祭祀、视朝、接待来宾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上记述了这样

7、一件事:“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王问这牛要牵到哪里去呀,对方回答说要前去杀了进行祭祀,王说,我不忍心看到它被吓得哆哆嗦嗦的样子,还是放了它吧!王坐在堂上面,之所以能够清晰看到堂下发生的事情,就是由于堂是放开的。堂与后面的室之间有墙隔开,并有户相通。“户”在古代常常与“门”相对,“门”是较大的门,“户”是较小的门,“户”的甲骨文字形正是(“门”)的一半。有了堂的遮挡,室就显得私密、封闭得多。室是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室内主要的活动者是妇女,因此“室”又引申指“妻子”。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室”两旁的建筑叫“房”,也用于地位稍低之人

8、居住。由于“室”在房屋中的中心地位,所以在古代的婚姻形态中嫡妻又被称为“室”或者“正室”;相应地其他妻子也即妾就被称为“房”了,这也是“房”在整个宫室建筑中的地位的反映。古代的房子一般是朝南的。在室的北墙上一般要开一个窗户,这个窗户古代称作“向”。“向”字甲骨文作、,正像房子上有窗户之形。金文中的则更为形象。说文说:“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意思是向北的窗户。正由于“向”强调的是北边的窗户,方向性很强,所以“向”字后来便有了方向的意义。古代常用来指称窗的字有两个:一个是,即现在的窗字,说文:“,通孔也。”指在墙上挖的通气、透光的孔;另一个是牖,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指在墙上挖出个孔

9、,然后穿上木棍作为窗棱。“牖”字的左边从“片”,就是由于窗户需要穿上木棍或木片。“片”的小篆字形正是(“木”)的一半。上古时期人们的居住条件是很简陋的,所谓的窗户就是在墙上掏一个洞,简单一些也只是在洞上穿木棍,不像后来有窗框,窗扇等简单的结构,更没有精致的雕琢,明丽的颜色。既然已经有了两个字可以泛指全部窗户的字。为什么还要单独为房子北面的窗户造一个字呢?有学者认为古代房子的北墙按法规是没有窗户的,但民间有些人不管那么多法规,在房子北墙掏出个窗户,由于这样的窗户比较特别,人们便给它造了一个专用字“向”。诗经七月所说的“塞向户”的“向”,指是指北边的窗户。“”是用泥涂抹的意思。古人冬天为了保持室内温度,要堵住北窗,并用泥把南门(用荆竹编扎的)涂实,以防冷风吹入室内。从地下、半地下的穴居到走向高土而“安居”是人类文明的提升,由单一、直筒的“穴”进展到含有“套间”的“宫”,再进展到堂、室、房分立的大套房,我们能从汉字字形上体会到先民在人类文明提升的过程中对“居”的重视。“安居”才能“乐业”,不行否认,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善也为农业文明的产生与进展供应了条件。这种反映在汉字形体中的古代建筑居住文化信息,既是.生产力进展到肯定水平的一种外在表现,又是人类精神文化需求达到肯定水平的必定产物。(单位:北京师范高校文学院)(责任编辑:王哲先)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