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研究 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三册的重点,又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对此我们作了以 下初步的研究。一、变“分散教学”为“集中教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年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即按目前义务教材的编排形式(原现行教材与 此基本相同),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一)(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有的乘法 口诀求商)与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进行教学。据我们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 明,这种“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对大面积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年以后,我们开始采取“集中教学”的非常规教法
2、,并对两种教法作比较研究,逐步形成了有自 己特色的口算训练方法与理论。在“集中教学”中,我们对教材作了调整与组合,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 与表内除法两块进行教学,并以表内乘法的教学为重点。即把乘法口诀集中起来教学,将乘法与除法划分开来 教学,突出重点,以“乘”促“除”。由于表内除法是从表内乘法运算的可逆联想着手进行的,它利用一句乘 法口诀逆算的正迁移来口算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法。例如,?,想:二( )十八,商是几; ?,想( )九十八,商是几。在掌握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法后,同样的方法又有利于迁移到另一组除 法运算中去。因此,以乘法九九口诀作为表内乘除法运算的主体结构,以“乘”促“除”,其心理学
3、的依据就 在于此。我们近五年来的研究表明:按“分散教学”形式进行表内乘除法教学约需课时,而按“集中教学 ”形式进行教学只需课时,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且又可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质量。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法是:根据乘法算式,由教师把乘法口诀编写出来,再让学生反复读 ,仅从现象上揭示了编口诀的规律,割裂了乘法意义与编口诀规律的内在联系,加重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应该 说这是“注入式”的教学。我们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实质上揭示编口诀的规律。例如,根据编口诀,先让学生 思考:“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告诉学生:“为了很快地记住这个算式的结果,我们来编句口诀,因 为这个算式表示
4、三个六相加得十八,所以它可简化为三个六,十八,再简化一点,就是三六十八 。”这样揭示,把乘法算式的意义与编口诀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口诀的记忆和运用。在教学乘法口诀 前,我们预先在每个教室里挂出一张乘法口诀表(未学部分用纸盖住,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乘法口诀表。 教师教一组口诀,揭开一组;学生学一组口诀,填写一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并使学生较快地对口诀表形成 完整的认识。在教学的乘法口诀时,我们重点使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和推导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口 诀的编排特点,如每组口诀句数的特点,每组口诀中被乘数、乘数、积变化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口诀的 编写方法。在教学的乘法口诀时,开始逐步放手让
5、学生自编乘法口诀。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又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并调动了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针对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征组织练习学生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能正确地以口诀为中介抽象地 进行口算,能按照口算方法一步一步清晰地进行思考。口算的准确度,联想思考方法的清晰度,是这个阶段口 算能力的主要特征。第二阶段是降低意识口诀的清晰度,即减少想口诀所用的时间,提高口算的速度。能否简 缩联想,提高口算速度,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第三阶段是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使口算自动化。 学生感知算式后,不再想口诀,就立即说出或写出得数。不用意识到口
6、诀口算,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 征。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一阶段时,口算练习不宜多,口算速度要放慢,以确保口算的准确度,以及口算 思考过程的清晰度。可多采用一些口算口答的形式,多让学生讲讲口算思考的过程,务必使每个学生意识到算 什么,怎么算以及为什么这么算。只有让学生有了对口算方法清晰的联想,才能为形成口算能力打下基础。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二阶段时,应适当增加口算练习量,逐步提出限量口算的要求,并针对错误频率 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可多采用一些口算笔答的形式,多采用如听算、口算表、口算练习册等形式,还可以 让每个学生自制表内乘除法口算卡片,尽可能使人人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逐步使学生
7、建立起算式与得 数之间的直接联系。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三阶段的前期时,这是从意识到口诀口算进入到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口算的练习形式、口算的练习量、口算的练习次数、练习的时间等设计至关重要。我们采取的“短 期集中训练”的方法(本文第三单元将作具体介绍)极为有效,它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较快地达到口算自动化的 程度。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只需坚持每天一两分钟的口算基本训练,或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采用分布练 习法,先是隔日练习,再是隔周练习等等,直至学习多位数乘除法。这样遗忘可以减少,已形成的口算能力也 得到了巩固。三、消除口算能力形成中“高原现象”的实验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8、表内乘除法单元结束时,学生的口算能力基本上都能进入第二阶段,各班 的口算口答平均水平在每分钟题左右,口算笔答的平均水平在题左右。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几乎大部分班级的口算水平提高不快,甚至在期末结束时,较多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未能进入熟练阶段,未能实 现口算的自动化,出现了教学心理学中所谓的“高原现象”。怎样消除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中的“高原现 象”?我们的研究表明:应该实施“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短期集中训练”,是指在短期内集中一定的时 间,设计一定量的口算练习,以完成对学生口算训练的强化过程。下面是年的实验概况:实验前,我们预先测定了四个实验班(对教材作调整组合,采取“集中教学”形式
9、)和五个对照班(忠实 于义务教材,采取“分散教学”形式)学完表内乘除法单元以后的口算能力,证实各班学生相应的口算能力均 已进入“比较熟练”的层次,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算能力无显著的差异()。实验中,对照班每节课前让学生口算笔答题,课外练习题,均不提口算时间的要求,并按此练习 方式运作十二次,做到与实验班的练习题量相等。实验班则实施“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即采用限时练习与 不限时练习交替,少量练习与多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每节课前让学生限时二分内完成印有题口算题的 练习卷。其中,表内乘法占,表内除法占,以内加减法占(主要是为了克服学生消极 思维定势而安排的)。限时二分的练习教师批改,采集数据后,再
10、将练习卷发回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用不限 时的方式做完剩下的口算题。按此练习方式运作六次后,非常显著地提高了学生表内乘除法口算笔答的能力, 见表。两个月之后进行的后效测试表明:虽然实验班学生的口算能力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班的差异仍然十分 显著,见表。表 短期集中练习前后的口算成绩比较人数 限时二 训练前 分的口 一天 算 训练六天后 限时四 训练前 分口算 一天 题 训练六天后 我们认为,限时(以二分左右为宜)少量口算的作用是:让学生尽量压缩、简化思维的中间环节,充分发 挥口算的速度。时间过长,则不易达到上述目的。不限时大量口算(即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题左右的口算)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口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而习题量过少,则不 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得到足够的刺激。表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算成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