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94961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

2、培养。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如此这般,父母辛苦,幼儿受害,害在何处?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

3、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二、研究现状近年来,从习惯入手来研究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

4、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在幼儿园的教科研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一直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如济南军区空军幼儿园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一实验幼儿园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及鲁南制药幼儿园的“十一五”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等,这些课题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都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观点

5、,丰富了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本课题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园实际情况,着重于针对农村3-5周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农村的孩子因家长的教育观念较落后,自身的生活习惯也比较差,而幼儿是在生活中获取经验、适应环境、形成习惯的,所以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着力探索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三、概念的界定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

6、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本课题着重于针对我园农村3-5周岁在园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陈鹤琴先生从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哲学上的一些最为基本的原理出发,与小孩子的科学知识学习、道德习俗养成、生活习惯培养、身体健康护卫等一些具体的事例形

7、成了互证。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五、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目标是: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2.了解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身心发展影响的关系。3.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

8、养成。5.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保持家园一致,为幼儿创设初步的生活习惯观的空间。六、研究的内容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即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日常生活中)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丰县凤城镇海子崖幼儿园2013年9月在园幼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谈话法和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

9、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八、研究的步

10、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2.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3.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4.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 1.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1.设计测

11、调查问卷,分析比较幼儿生活习惯发展水平。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3.形成3-5周岁农村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优秀案例、论文集。4.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5.聘请专家论证、结题九、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课题组成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合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多名教师的公开课、论文或案例在市县级获奖;均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能够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园内联网,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课题的教育理念和科研过程,我园将适当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渗透幼儿园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从而确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对外培训、进修、学习时间。保证课题人员的园内研讨、交流、总结、工作布置等时间。十、成果形式1、3-5周岁农村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2、结合课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集。 3、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4、课题研究论文、个案观察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