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洲荣誉的背后.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947234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碧洲荣誉的背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碧洲荣誉的背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碧洲荣誉的背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碧洲荣誉的背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碧洲荣誉的背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碧洲荣誉的背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碧洲荣誉的背后.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碧洲荣誉”的背后近年来,碧洲镇先后获得全省信用乡镇、省级镇村联动示范点、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等荣誉,2012年更是被省政府表彰为“森林乡镇”、“新农保”工作先进单位,镇党委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被评为全市“十佳乡镇”和“乡镇综合实力20强”,“新农合”工作连续六年获全县第一名。在党建、创先争优等方面捷报频传,一年来,荣获省、市、县综合及单项奖达36项之多。这一次,更加引起外界的关注,不少人开始探究该镇获此些荣誉的缘由。荣誉的背后,能让我们看出什么、读懂什么、想到什么日前,记者走访了遂川县碧洲镇,面对全市“综合实力二十强乡镇”称号,该镇党委书记坦诚地说:“荣

2、誉都是一件事一件事干出来的。”那么,人们一定想知道“干出来”的答案。抓“五民”班子树服务理念,营造“亲民之风”。这里不走读,干部喜欢做的事就是下村进户,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乐。这里不漂浮,每个干部包组联户的10户农户,谙熟家中情况、知晓甜酸苦辣;这里三贴近,感情上贴近、工作中贴近、生活上贴近,有如此多时间、精力和老百姓在一起,工作自然迎刃而解。立足实事实办,培育“为民之道”。“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所想”切实为民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称赞,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是当地党政班子的多年共识。难点、焦点、热点是一切工作的支点所在。通过每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提升圩

3、镇品味的“闪光点”,体现民意的“新亮点”脱颖而出,点缀于“翠竹之乡”的诸多角落。通过开辟“五访五问” 渠道采集社情民意,访小康产业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干部,问发展良策;访低保困难户,问衣食冷暖;访上访诉求户,问事情原委;访返乡农民工,问创业现状。不回避矛盾,迎困难敢上,这是当地党政班子的共识和一贯作风,党群、干群关系的根基空前牢靠。推动城乡发展,拓宽“富民之路”。近几年,无论是检查工作的领导,还是返乡的游子,都惊呼碧洲发展的步子迈得大、走得稳,乡镇面貌日新月异。这得益于该镇朴素而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那就是:因地制宜,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大投入、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重点打造林产、矿产、旅

4、游、油茶、物流五大支柱产业,依托专业合作社、能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荷包越加鼓胀;整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一大四小”、水利等诸多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变村落面貌,无怪乎多年未回家的游子有不认识家乡的感觉!实施民生工程,广开“惠民之源”。作为2011年全省的“信用乡镇”,今年顺利实现卫冕,这个看似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联度不高的事,该镇却十分“热衷”。这里面无不浸润着政府对民生的关怀备至,原来这能为全镇群众争来利息下调20%的优惠政策,让想发展盼资金、快发展少后劲、大发展缺底气的农户“加油”、“充气”。一年节省贷款利息110多万元,无异于这笔钱投入到民生发展,焉能不得到群众拥护

5、。近年来的低保提标、危房改造、校舍安全、“红色信贷”等十余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劳有所岗、困有扶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和免费开放公共设施的“六有一免”的构架初显成效,碧洲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小镇居民生活在清洁、完善配套设施的环境里,晚饭后还能像城里人漫步在防洪堤,欢快地在文化广场跳起健身舞蹈!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安民之要”。通过“四大四抓”(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抓源头、抓细节、抓管理、抓根本),大力推进“平安创建、幸福碧洲”,创造性借鉴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经验,每月15日在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开堂会审”以案说法(事)。在该镇,还有一创新举措-文明户评选与贷款利息

6、下浮挂钩,不图形式、不走过场,74户诚实守信、邻里和谐的农户成为这一惠民措施的首批受益者。抓产业特色积极策应和主动对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电子、轻纺、林产、矿产、能源、旅游、三宝、油茶、医药、物流等“十大产业”战略,加快推进我镇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强镇目标,该镇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创新推动,重点打造林产、矿产、旅游、油茶、物流等五大产业。增强产业特色,壮大产业规模,夯实增收基础。该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做大做强“一村一品”。在巩固“毛竹、钨矿、油茶。竹荪”产业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特色产业的支持、帮扶力度,以“人有我壮、人壮我优、人优我特”为目标,强力发展优势产业,努力打造

7、品牌产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先示范、后推广,以点带面。要求每个村因地制宜,发现和挖掘一至两个新的产业增收示范点,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包抓,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责任人员。丰林村在村民欧阳汝梁的带领下,建立1000亩毛竹高产林示范基地,组建了毛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林农40余户,入社毛竹林4000余亩,培育出党员科技示范户6人,产业大户3人。依靠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教育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唱响产业兴农的主旋律。与此同时,该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的有效途径,全镇共成立“丰林毛竹专业合作社”、“栗头绿园大米专业合作社”、“兴隆养牛专业合作社”

8、等专业合作组织6个,发展农民经纪人20余人,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和经纪人对外市场行情需求情况熟悉,对内与农户联系紧密的特点,从抓订单、拓市场、强管理、优服务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助农增收人均达300余元。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帮扶新路,增强增收动力。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帮扶新思路,坚持上下齐动,实施分类帮扶,凝心聚力促增收。实行了部门包联三级会签、半年点评、跟踪协调、督导检查四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包联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包联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包村干部中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要求每名包村领导干部建设一个产业基地,交一个产业大户朋友,

9、树立一个示范点,帮扶一个困难户,解决一个发展难题。并且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底责任目标考评中,严格考核奖惩。同时通过驻地企业和贫困村结对帮扶,利用企业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信息优势,帮助帮扶村开辟致富门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严格考核督查,实行奖惩并举,确保增收成效。该镇坚持定期督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建立了“周汇报、月抽查、季通报”制度,掌握工作进度,推动措施落实。每周召开一次汇报会,驻村干部汇报活动进展情况,镇领导随机提问质询,并检查驻村工作日志;每月下旬抽查一次,由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随机到10个村进行督查。对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推进

10、会,由各村第一书记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对抽查出的问题进行点评,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在年终考核评定中,严格按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抽调专人成立验收小组,采取村党组织自评、镇党委考评打分的程序进行。针对各支部自查打分情况,通过现场查看、入户走访、问卷调查、评议座谈等方式进行核实。特别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对确定的抽样调查户的记帐情况进行逐项核实,并报县统计局予以确认,最大程度确保人均纯收入数据结果科学准确。经核定无误后,召开党委会研究,提出各村定档意见,在全镇范围内公示后上报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定。同时加大奖励力度,每年对一类村党组织和进位两个档次的村级党组织授予奖牌,分别给予奖励;对倒排出的前三个

11、村,党委对第一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对村党组织书记视其情况给予告诫谈话、责令整改或组织处理。并对“一村一品”专业户和增收典型户进行一次表彰奖励。切实做到经常抓,抓经常,真正使活动效果积累在平时,体现在发展上。抓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打造两点,提升品位”的原则,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规范管理,美化居住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培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出台奖补政策为动力”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新碧洲。科学规划,定位发展格局。美丽乡村建设,最关键的是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做到从农民最

12、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该镇在做好社情调查、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借鉴吸纳省、市、县意见,统筹兼顾工作衔接与思路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碧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不单纯就是做几栋房子,打扫垃圾这么简单,而是立足高远,坚持镇村联动,大手笔拉大圩镇框架,建设宜居圩镇,发展旅游等深层次的开发,在“一河两岸、三纵三横”的总格局上,将规划区划分为农民新村、移民新居、商贸服务、森林公园四大功能区以及高速沿线示范带建设。2012年,更是举全镇之力,着重对村镇联动点进行高标准打造,地域特色进一步彰显。亮点纷呈,提升建设品位。绿树掩映、翠竹摇曳,碧水环绕、清流潺潺,民富心畅、邻里和谐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从童话

13、中、梦境里走向现实,它成了翠竹名镇的最好名片,成了绿色名镇的最美诠释,成了魅力碧洲的最佳注解。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的要求,举全镇之力,着重对村镇联动点进行高标准打造,全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沿河步行街、防洪堤、文化广场、森林公园、临街房屋立面改造、公墓山建设,移民点道路硬化,排水沟、村落社区建设等多项工程整体推进。农民新村初具规模,水、电、路、沟框架拉开,全面实现了“三通一平”。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房改造,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是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一批有碍观瞻、拦路挡水的闲置杂房拆除了,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庭院种上常绿植被。按照“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

14、”的庐陵文化风格统一对圩镇主街道临街房屋进行装饰改造,打造了庐陵特色一条街。圩镇环境日益美化,生态宜居新碧洲优势日益凸显,更让人看到了一个山乡新镇美好的未来。打造特色产业,统筹生态保护。如果说美丽是乡村的外在肌理,宜居是乡村的内在归宿,那么富裕则是联系乡村内外的脉动。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更要让农民生活美。碧洲有优美的“白水仙”风景区,而 “再造”美丽乡村,本身就是在做大“美丽经济”的蛋糕,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赏景。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镇坚持把大力培植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增后劲的大事来抓。在制定完善好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金捆绑、政策扶持着力培育壮大毛竹、油茶、香菇等特色产业。认真打好产业培育组合拳,建立起毛竹、油茶、养猪产业合作社,已实施毛竹林低改1万亩,毛竹高产林垦复2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4000亩,新建高产油茶林基地1200亩。同时做好“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先后在四个村建立良种猪场5个,蛋鸡养殖场和大型种牛养殖企业各1家,还辐射带动周边群众40余户发展养殖产业,群众收入多渠道多途径稳步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