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94629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屈原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2分析文章结构内容,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两副对联:1)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2)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 原学生理解两副对联:(师总结)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司马迁和屈原同是才华横溢,在政治上有相同的遭遇。司马迁被处宫刑隐忍苟活,著成史记;屈原被怀王疏远,流放,自投汨罗江而死。用下面的话导入屈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先秦的文献中没有说道屈原。今天,我们就来学

2、习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史记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屈原列传。二、 回顾史记 了解屈原学生回顾史记的相关知识和所了解的屈原(小组推荐同学回答)(多媒体展示)史记是西汉司马迁著作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多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

3、学作品汇编。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作为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4、)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三、走进文本 1教师点名个读文本(分段读) 正音 2多媒体展示难读易错字词:谗谄(谄媚) 靡不毕见 濯淖 滋垢 渣滓 皭然 诡辩 汶汶 毋 沐 咎 稚子 嫉妒 兵挫地削 憔悴 枯槁 餔其糟 啜其醨 怀瑾握瑜 温蠖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4教师范读(再次要求学生注意读音断句)5根据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疑难,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解决不到的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答。教师集合归纳文言现象(多媒体显示) 查漏补缺通假字: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罹 人穷则反本 反返靡不毕见 见现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旨屈平既绌 绌黜 亡走赵,赵不内 内纳厚币委质事楚 质

5、贽 齐与楚从亲 从纵被发行吟泽畔 被披古今异义: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然终无可奈何 词类活用厚币委质事楚 名作动事奉其后楚日以削 名作状一天天内惑于郑袖 名作状在朝内短屈原于顷襄王 名作动诋毁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动效法博闻强志 动作名,记忆力疾王听之不聪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听,动作名,听觉。其余作名词,邪恶不正之徒,端方正直之人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动,阐明惠王患之 意动,以之为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使动,使国兴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动,使国亡,使家破特殊句式父母者,人之本也 。(判断) 秦

6、,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 兵挫地削 (被动)此不知人之祸也 (判断) 何故怀瑾握玉,而自令放为?(被动)6学生齐读文本四、小结,布置作业 本文是一片较长的文言文,无论在读还是理解上都有难度。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对待。 作业:1、熟读文章,落实文言现象,通译全文。 2、理清结构,分出记叙和议论抒情的段落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通读课文 2、翻译句子二、理层次,把握全文结构学生讨论-回答。师生总结明确:(多媒体展示)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分三部分)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第一部分(1-3): 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一层(1-2)由才而“任”由谗而“疏”

7、 (记叙)【任、疏】 第二层(3)离骚创作的缘由(记叙)及对屈原的高度评价(议论)总结:在叙述经历的基础上评价作品和作家,赞颂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抒情)第二部分(4-10)屈原由见“黜”而见“迁”第一层(4-8)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骗,客死于秦(记叙)【黜】第二层(9)批评楚怀王昏聩(议论)第三层(10)顷襄王昏庸,屈原见迁(记叙)【迁】总结:由楚怀王黜屈原而声败身死引出对他的批判,为屈原鸣不平。(抒情)第三部分(11-12)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及自沉汨罗 (寓议于叙)【死】总结:1、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2、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提问:文中记叙的部分其实是屈原一生的遭遇。用几个字概括

8、。生回答。师分析明确:任、疏、黜、迁、死三、重点分析议论段3、8、9、11(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1、第3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分析: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 余下为第二层第一层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 (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明确 :就段内来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评介离骚来论述屈原的伟大人格,归结点是指出屈原的

9、志行可“与日月争光”。因此,写创作缘由,特别揭示“疾”、“穷”、“怨”三字,其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更为眼点句;写离骚内容和创作特色,特别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乱之条贯”,而归结到赞美屈原“志洁行廉”。 就全文来看,这段议论是全文纲领。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出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去留关乎楚国命运;由“志洁行廉”引出第三部分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自沉汨罗。 2、第8段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明确: 态度:嫉之 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 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3、第9段怀王客死于秦明确 :这段议论,从全文的脉络来看,它是紧承怀王三受

10、于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间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内在体验,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 4、课文第11段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渔夫和屈原代表两种不同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

11、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三、总结全篇本篇文章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黜、迁、死”为线索,运用 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流畅。四、布置作业1、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2、背诵课文3和11段3、做伴你学相应的习题. 附:板书设计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原 司马迁史记 文言现象: 离罹 质贽 反复 诡辩兵挫地削 (被动句) 任疏黜迁死(时间顺序) 屈原-爱国、刚正不阿的精神教学设计说明:1、 根据新课标要求、授课时间及教材学生的实际制定本教案。2、 运用讨论分析法,旨在让学生把握重点的文言现象,学习屈原的高尚品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