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944280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有效教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有效教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有效教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有效教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理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理论从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有关“有效教学”这个话题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有人说这是教学的生命,由于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追问和思考的问题。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干提高教学效率?为此,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进一步探讨。一、有效教学的概念解读(一)背景分析有效教学(effective eachi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此前在西

2、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本,并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措施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本,以及如何用观测、实验等科学的措施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二)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教学有效性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重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

3、学了没有收获,虽然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惟一指标。(三)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有效”,重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引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增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方略。它重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爱好。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本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什么”和“学到什么限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1、

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规定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另一方面,规定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并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种完整的人的发展上。2、关注教学的时间与效益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朴地把“效益”理解为“花至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成果。3、关注教学可测性和量化

5、如教学目的尽量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朴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当科学地看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成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体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回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关注教师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每一种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平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无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四)概念解读1、有效教学的“三个要素”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专家就有关有效性讲过一种故事: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第一种要比速度: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收益: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

6、掰的多;第三个要比安全:在这个过程中,玉米叶子也许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这就是公司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公司家都懂得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成果(收获) 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 体验。可以说,时间、成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1)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耗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耗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规定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

7、时间挥霍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2)学习成果指学生通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获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当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体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成果不仅表目前双基上,并且表目前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措施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3)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随着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老式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种向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

8、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随着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悲观?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显然,这三个指标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长学习成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本;学习成果是核心,学习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高不仅能增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事实上,学习体验自身也是重

9、要的学习成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成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的。2、有效教学的“两个增进”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增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目前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增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增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措施,提高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增进是立竿见影的,可以即时显现的;间接增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步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体现: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

10、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爱好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3、有效教学的“三条原则”在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错误时,遵循“最小代价”、“至少干预”、“最多收益”的三条原则是我们追求的抱负状态。(1)最小代价。所谓“最小代价”是指教师在协助学生结识错误、改正错误时,力求花至少的时间并把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因个别学生迟到而株连全班学生不能准时下课显然不是经济的解决方式。(2)至少干预。所谓“至少干预”是指教师以尽量少

11、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疱地直接指出错误的因素并把对的的措施告诉学生。(3)最多受益。所谓“最多受益”是指教师在解决个别学生的错误时,尽量使其她同窗也从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充当旁观的看客。二、有效教学与教材解析课程原则指出: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钻研。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原则为根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三、有效教学与目的拟定教学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根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在新的课程原则下,如何拟定课堂教学目的,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

12、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一)拟定教学目的应体现的理念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并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的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的。课程目的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也许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的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的。因此,无论是设计、实行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伙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协助学生

1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拟定教学目的的根据基本教育的历史课应当有教学目的,但问题是目的设定的根据是什么。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教师应重要根据教材和教参拟定教学目的。这样与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设定显然是错误的。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的的设定必须根据课程原则中的“课程目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设计,并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当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但是更应当考虑学生的状况,学生也是设计目的的重要根据之一。必须充足理解学生,精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特别要紧紧环绕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的。日本出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指出:

14、“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她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钻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措施、研究措施、推理措施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处地发挥作用,使她们终身受益。”这段话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深思。课程目的是既定的,但教学的具体目的是生成性的。所谓生成性就是说既定目的要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动态变化,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交流逐渐形成的。由于教学是一种动态过程,倘若以静止的目的来替代或克制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以牺牲学生的情思活动为代价,那将是削足适履。因此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状况对教学目的进行合适的调节是完全正常的,其对的与否取决于与否符合学生实际,取决于有无最大限度地调

15、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爱好与热情。就像下围棋,棋手总是“胸有大局”,不拘泥于一子的得失,总是根据“盘面”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调节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有时,她想在“此”布一小局,可对手干扰,不得不调节到“彼”布局,教学亦如是。(三)拟定教学目的应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目的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的,即课程目的;一层是具体目的,即学段目的。一切具体教学目的的设定,都应当考虑课程目的的规定,但学段目的则是应由教师开发。课堂教学目的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主体性原则。学生既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将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积极地参与到

16、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的又何以可以得到实现?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探究学习、合伙学习,协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开放性原则。如果说创新是现代教育模式的灵魂,那么开放性则是必然的体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明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要少给结论或不给结论,多给措施和敲门砖,忌给学生设立思维围墙。固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虽然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她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3、多样性原则。虽说教学的终极目的一致,由于施教内容不同,施教班级的差别,每堂课的教学目的自然也就不尽相似。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的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