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室间隔缺损皮肤粘膜淋巴结 综合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94409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案:室间隔缺损皮肤粘膜淋巴结 综合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病案:室间隔缺损皮肤粘膜淋巴结 综合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病案:室间隔缺损皮肤粘膜淋巴结 综合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案:室间隔缺损皮肤粘膜淋巴结 综合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案:室间隔缺损皮肤粘膜淋巴结 综合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患者,男,5岁主诉:发现心脏杂音5年病史:生后1月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生后反复呼吸道感染,3月龄时因患肺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效果良好。2岁以内患肺炎5次。平日易感乏力,活动后有气促,但无青紫,体重增长缓慢。体格检查:发育营养差,体格瘦小。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罗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IV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较亢进,心尖区闻及短促舒张期杂音。心电图显示左右心室肥大。(视频显示)胸部X线片示两肺充血,心脏呈中度扩大,左右心室均大,以左心室显著,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偏小。(视频显示心脏常规拍片) 问题:1. 最可能的诊断2. 为明确诊断,需再选

2、择哪一项相对简便、经济又无创的检查3. 治疗原则 诊断依据:患儿生后1月即发现心脏杂音,应考虑到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儿自幼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肺炎数次,提示为肺经常处于充血状态;平时易感乏力,活动后有气促为体循环量减少所致;再加上患儿平日无青紫,提示可能为潜伏青紫型即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其有中型及大型心内左向右分流的患者,由于肺循环量增加,易患肺部感染,经常有早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休循环流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体重增加缓慢。体检发现胸左缘第3、4肋间有IV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左右心室均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偏小,均符合室间隔缺损的表现。心尖区闻及短促舒张期杂音,乃由于缺损较大,分

3、流量多,而有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治疗原则缺损小者,不一定需手术治疗,中型缺损临床上有症状,如消瘦、乏力、气促、影响生长发育者,宜于学龄前期手术。大型缺损在6个月以内发生内科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包括反复罹患下呼吸道感染和生长缓慢,应予以手术;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肺血流量与体循环量之比大于2:1,右心室压力仅适度增高而肺血管阻力正常,应及时手术修补缺损。具有大型室间隔缺损的患儿由于肺血管疾患,由于梗阻型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出现右向左分流,紫绀形成者绝对禁忌用外科手术关闭缺损。该病例中的患儿是手术明确的适应症。几种常见心脏病的鉴别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分 类左 向

4、右 分 流 型无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症 状一般发育落后、乏力,活动后心悸、咳嗽、气短,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有青紫。同 左同 左轻者可无症状,重者活动后心悸、气短、青紫。发育落后,乏力青紫(吃奶、哭叫时加重)蹲踞,可有阵发性 昏厥。心脏体征杂音部位第2、3肋间第3、4肋间第2肋间第2肋间第2、3肋间杂音性质和响度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导范围较小。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传导范围广。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向颈部传导。级喷射性机器样杂音,向颈部传导。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传导范围较广。震颤无有有有可有P2亢进,分裂固定。亢进亢进减低减低X线检查房室增大右房、右室大左、右室大左室大,左房可大右室大,右房可大右室

5、大,心尖上翘呈靴形肺动脉段凸出凸出凸出明显凸出凹陷肺野充血充血充血清晰清晰肺门舞蹈有有有无无心电图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大。正常,左室大左室肥大,左房可肥大。右室、右房肥大右室肥大病案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 男, 4岁。主 诉:发热伴左颈部肿胀5天。现病史:5天前,无明显原因,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持续在之间,无寒战,家人发现患儿左颈部肿胀,逐渐加重,表面不红,触之疼痛。发热1天后,患儿面部及躯干出现红色皮疹,不痒,患儿自觉乏力,食欲下降,大小便正常。 体格检查:T 35.8,P 150次分,R 80次分,W 20kg,急性热病溶,意识清楚,头面部及躯干散在粟粒大小充血性皮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触之疼痛,表皮不红,双眼结膜充血,双瞳孔等大等圆,口唇干、红、皲裂,口腔粘膜充血,杨梅舌,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无脓性分泌物。颈软,胸廓对称无畸形,三凹征(),双肺听诊未闻及湿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20次分,节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手足红肿,木实感,关节无红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膜增厚,欠光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