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943677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案范本系列 | Scheme Template 编号:SMP-WJ01-895105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 5105运输顺槽绕道抹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2、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第一节 概述5105运输顺槽绕道与5105运输顺槽交岔口架抬棚段现在影响运输系统,为了保证材料运输顺利通过,需对交叉处5105运输顺槽绕道左帮进行抹角,为保证此次作业顺利安全进行,特制订本安全技术措施。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及有害因素辩识1、拆棚腿和棚梁时,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棚腿和棚梁摔倒伤及人员。2、顶板事故:由于支护不良或措施不力,可能造成冒顶片帮事故,尤其是整改拆棚处,可能伤及作业人员。3、高冒:在巷道整改过程中,由于煤质酥软拆棚出现高冒

3、,可能积聚瓦斯。4、放煤作业,放煤口过大,流矸伤人。5、运送物件时,可能相互不协调而碰伤人员。6、整改作业时,管理不到位伤及过往行人。7、不执行敲帮问顶,流矸伤人。8、煤尘:会危害现场作业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矽肺病。9、空顶距离、时间过大、过长,易造成片帮冒顶。第三节 施工顺序整改顺序先顺槽后绕道,按照先放煤先支棚再扩帮(0-0.7米)后拆棚(扩一支一)的方法完成工作。原先工钢棚梁、腿先不动,第一架工钢棚距扩帮0.3米处架设,棚梁全长3.5米,棚腿2.75米,与原棚梁成26度夹角;第二架距第一架0.7米处平行架设,棚梁全长4.0米,棚腿2.75米;后拆掉整改处的原工钢棚腿。绕道工钢棚紧挨最后一

4、架架设。棚梁全长4.0米,棚腿2.75米。 后拆掉最后一架工钢棚梁、腿。第四节 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措施1、坚持先放煤先支棚原则,坚持剪网放煤的方式,严禁拆棚后放煤、严禁大口放煤。严格执行“扩一支一”,及时架设工钢棚,尽量缩小顶板暴露面积与缩短顶板暴露时间。2、首先对整改地点顶帮情况进行检查,加固工作面前10米原工钢支护,要严格按照支护要求进行,其次要认真检查巷道的围岩情况,及时处理不牢固的活煤、伞岩。并清理巷道内与维修无关的杂物,确保施工人员撤退路线畅通。必要时,用木点柱顶在棚梁下加强支护。3、根据安装队放置的抹角标记,剪开工钢棚一旁金属网放掉内部活煤浮矸,敲帮问顶,确认安全无隐患后,用大锤敲

5、松将木背板与棚梁间的木楔后,取掉背板。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搞好顶帮工作,以防流矸伤人。然后用风镐进行扩帮,风镐落煤时,要提前找好退路,防止片帮或煤矸掉落伤人。扩帮过程中要加强洒水降尘,经常清理浮煤,保持文明生产。5、用尺子量好柱窝位置,清钢棚竖腿处的浮煤到实底上,用尖钎将柱窝凿平,柱窝深度100mm。柱窝要挖到实底,挖不到的要穿好柱靴。(柱靴规格为240240100的木板)6、架棚时,要搭好工作平台,用梯凳作业时要支稳支牢。7、竖腿,将腿竖在实底上,一帮一人将腿扶牢,防止腿倒伤人。埋腿之前要校核两腿高度必须一致,支架下叉角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上顶梁。8、上梁合口,上梁工作最少四人操作,两

6、人扶腿,工作台上一帮一人,将梁抬起,找准棚腿位置,并照准中线,调整好棚梁位置,梁与原工钢梁间空隙小处用木楔双面绞紧,空隙大处用,用木背板配合木楔及时刹顶。要确保工钢棚间及时联锁,棚间连接拆除时间最短。架棚要轻穿慢放,避开线路、管路,不得生搬硬套。9、验收员要量取岔角,中线、迎山等,确认无问题后,再进行下一工序。10、在架设永久支护时,在一架未完工前,不得终止工作,如特殊情况(漏顶、堵塞巷道、不能出煤)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封帮接顶,确保工作地点安全。11、对整改地点顶帮情况及工钢支护再次进行检查加固。12、用尖钎凿开柱窝,用大锤轻敲,取下相邻两架棚上的拉杆、撑木。每帮两人将腿取起后,

7、运到指定地点堆放。需要将梁取下时,要先放下一头,再放另一头。拆工钢棚梁、腿时人员要协调一致,跟班队干要严密监视顶板,观测两帮。如有异常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棚要轻穿慢放,避开线路、管路,不得生拉硬拽。13、施工地点要设好警戒,严禁其它非施工人员进入作业地点,整改作业时,工作地点煤溜必须闭锁,严禁出煤与拆棚、支顶平行进行。做到拆棚、支顶不开溜、不行人;行人、开溜不拆棚、支顶。第五节 安全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四位一体”开工制度。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挑掉顶帮的活煤活矸,防止掉矸伤人。敲帮问顶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进

8、行。3、检查各类风动设备时应先停风,后检修,严禁带风检修设备。严格执行“谁停风,谁送风”原则,检修期间在阀门处悬挂“禁止送风”警示牌。4、严格执行扩一支一的原则,及时进行架棚支护,背帮划顶,尽量缩小顶板暴露面积和缩短顶板暴露时间。5、棚与棚用拉杆及时联锁,绞顶背帮结实。6、拆棚时,必须在作业地点10米以外挂好警戒带或设好警戒,严禁拆棚期间行人。7、严禁运料与拆棚平行进行,做到拆棚不运料,运料不拆棚。8、棚腿要落在实底上。9 、帮刹杆要打设成线,背紧背牢,每根刹杆前后用2个木楔前后背紧。10、严禁棚腿前倾后仰,不得出现过山、退山。11、架棚接口要严密,离合错位误差不超过5mm。支架梁水平不大于3

9、0mm,严禁出现流水棚。12、镐尖卡住后,可往复摇动风镐或处理镐尖周围煤岩,松动后再拨出。13、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听见顶板有响声等冒顶预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待压力稳定后,由外向里进行顶板维护,待顶板维护好后才可进行作业。施工时严禁其他人员在整改处走动。14、作业位置要经常洒水灭尘。15、装卸物料时,口号必须一致,防止挤手、砸脚。单人抬重物必须看好脚下,周围环境。16、两人以上合伙抬运物料必须同肩,规定好明确口号,动作协调一致,同起同落。17、架棚作业时必须使用专用工作平台,工作平台要求搭设牢固可靠,工作台架板厚度不少于50mm,宽度不少于250mm。架棚梁、腿时,

10、6-8人协同作业,动作必须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以防棚梁(腿)跌脱伤人。 第六节 现场安全生产禁令1、凡不熟悉三大规程和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者不准上岗。2、架棚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工作面活煤活矸。3、架棚时,要搭好工作平台,6-8人协同作业。搭设作业平台,必须牢固平稳。4、架棚梁、腿时,两人必须协调一致,以防梁(腿)倒伤人。5、上梁一定要集中精力,严防梁脱落伤人。6、棚子附件要牢固,木茬、刹杆要背紧背牢,整齐成线。7、使用风镐前,必须检查镐头、风管连接头连接是否牢固,防止崩管伤人事故。8、使用风镐前,必须检查风镐机体有无裂纹和破损。套箍、头部及镐柄弹簧完整灵活。9、风管接头

11、与连接管随时注意松动脱落,发现松动应及时拧紧,高压接头需用U型卡子卡紧,严禁用铁丝代替U型卡子。10、运物料或设备行走,抬运人员要协调配合,互相照应,安全抬运。人员抬运物料期间,沿线所有运转设备必须停止运行。11、严禁在煤溜上行走或站立,应走行人过桥或打招呼停机后再通过。12、搬迁设备时,要轻抬轻放,避免碰撞设备及伤人,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严禁带电拖移电缆,杜绝电气设备失爆。第七节 井下作业人员站位管理规定1. 敲帮问顶时,操作人员严禁站到离层或片帮的正下方,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并确保退路畅通,防止坠物跌落伤人。2、整改作业要站在支护可靠的安全地点,严禁空顶作业。3、用梯凳作业,扶梯凳人员必须注意自己周围的环境,确保退路畅通并防止高处物件掉落伤人。4、站在梯上的作业人员必须站稳抓牢,避开管路、电缆等设施的移动或液体喷射方向,用力均匀,不能出猛力,以防失手闪脱造成坠落伤人事故。5、作业平台搭设必须牢固可靠,平台下2m范围不得堆放物料,作业时,平台下方严禁行人穿过。6、架设工钢棚时,作业人员要注意力集中,工作地点,闲杂人员不得走动。7、架棚时,所有人员要置身永久支护下,安全可靠的地点,严禁空顶作业。8、施工人员要站在平稳可靠地点,传递工具时,要互叫互应,不准乱扔。其它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页码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