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92440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考情调研真题回眸一、关于微粒考查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在18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2010福建7A)B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C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NA个HCl分子 D1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2009广东理科基础20D)E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2010江苏5B)F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2010江苏5C)二、关于气体的考查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下列各项是否正确A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含

2、有NA个单质分子(2010福建7B) ()B常温常压下,22.4 L乙烯中CH键数为4NA(2010江苏5D) ()C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2009广东6B) ()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2009广东6C) ()三、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3判断下列各项是否正确(1) 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 )(2)1 L 0.1 mol/L Na2SO4溶液中有0.1 NA个Na ( )(3)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Fe3( ) (4)常温下,1L0.1

3、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 )(5)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2010福建7D) ( ) 。1 。42008山东理综30(2)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mL 4.00 mol/L的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_(填仪器名称)。命题规律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主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理论方面计算中的应用。2011年会继续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主要从概念的内涵

4、、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溶液的体积及在溶液中存在状态等角度设问。借助阿伏加德罗定律考查气体温度、压强、体积、分子数、密度等量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另一热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在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背景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考查也是命题趋势。考点研析考点一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例1(2010新课标卷,10)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LB10(2ab)mol/LC10(ba)mol/LD

5、10(b2a)mol/L特别提醒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注意的问题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mol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1)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的关系;(2)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3)“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 。2 。4“七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即时巩固1 在a L Al2(

6、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Al3的浓度(mol/L)为 ()A. B. C. D.解析由于产生c mol NH3,则必定有NH c mol,使SO完全沉淀需Ba2 b mol,因此SO有b mol。根据电荷守恒:2c(SO)c(NH)3c(Al3),则3c(Al3) mol/Lc(Al3) mol/L考点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例2(2009福建理综,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AB1 L 0.1 mol/L乙酸

7、溶液中H数为0.1NAC1 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D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数为NA名师点拨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问题,实质上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间的换算,需要特别注意的主要有: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 Pa、25时)等。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辛烷、CHCl3等。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惰性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等双原子分子,以及O3、P4等。4氧化还原反应:

8、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CuO与S反应等。5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6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S8、CO2、烃(如烷烃中单键数)等。7常见的可逆反应:如2NO2N2O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8摩尔质量:特殊物质如D2O、18O2等。即时巩固2 (2009上海, 6)设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硫酸

9、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D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 。3 。考点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例3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4)

10、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为_。答案(1)S100 g(2)c mol/L(3)c25dw mol/L(4)w%知识归纳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cB,w。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c,S。3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饱和溶液中:w100%。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密度为,则:c,w100%100%。5稀释定律(1)如用V1、V2、c1、c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有:c1V1c2V2。(2)如用m1、m2、w1、w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

11、1w1m2w2。特别提醒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和w2的两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 。4 。(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w(w1w2)。(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则w(w1w2),如:H2SO4溶液。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则w(w1w2),如:氨水、酒精溶液。即时巩固3 (2010四川理综,12)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17V22 400)/(22.

12、422.4V)Bw17c/(1 000)Cw17V/(17V22 400)Dc1 000V/(17V22 400)解析由c mol/L由上可推知:设溶液的体积为1 L由c可得ww因此只有A项不正确。考点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例4实验室配制500 mL 0.5 mol/L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把称量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把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 mL容量瓶中。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5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请填写下列空白:(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填序号)。(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有_。(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上图所示,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没有进行操作步骤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