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92239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一、案例的具体情况:根据学校安排,我帮扶我班六位贫困学生。10月份,我先走访了两位学生。其中一位男同学,他是今年从乡下转入城里的。一开始,他在班里表现还不错,上课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谁知才过不到半个月,他身上的各种坏毛病就表现出来了:打架、骂人、不完成作业、欺负其他同学、恶作剧,什么调皮捣蛋的事情都有他,渐渐我耳边告他状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二、原因分析:趁着学校开展的家访活动,我去到了他家。从与他母亲的谈话中得知,他父母关系不好,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是在向他要钱时给他钱。他母亲独自在家照顾他和他姐姐上学,他姐姐已经上高三了,现在学校也是常常犯事儿。他母亲因为常年心情不好,身

2、体也不好,脾气更不好,一遇到事了,对他非打即骂,虽然有时也和他交流,但太少,他感觉自己没有人爱,缺乏幸福和快乐感,心中还有一些不平衡和敌意,甚至认为,即使他干了什么坏事学校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平时就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还喜欢跟一些不学无术的小混混玩在一起,对此他的母亲竟一去所知,说是孩子从来不跟他讲这些。三、帮扶措施: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找他谈过心,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摆脱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的设想是不给同情,只给引导,帮助他释放自己心里压抑的情绪,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的关系,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由于他惯于伪装自己,让自己显得很厉害,贸然的询问、冒昧的同情、盲目

3、的嘘寒问暖都可能无济于事。因此,我没有过多的询问。我告诉他: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他们的不幸福,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起初我要求他读好语文书上的课文,课堂上多鼓励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我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辅导。渐渐地,他现在坏毛病收敛了许多,对待作业也能够认真一些了,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四、教育效果:1、通过多元化

4、渠道了解贫困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被何种被情绪困扰,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耐心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分析期原因,排除困扰其学习的情绪。3、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五、引出的思考:现实和未来都要求每一个社会人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但是一些学生因为贫困或家庭等原因,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认识扭曲、行为偏激等心理问题,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