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汽车构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92192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复习汽车构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总复习汽车构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总复习汽车构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总复习汽车构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总复习汽车构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复习汽车构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复习汽车构造.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l 借助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且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l 分类:用途,动力装置类型,行驶道路条件,按行驶机构的特征分类l 汽车总体构造:总体、发动机、底盘。发动机、车身、底盘以及电气设备l 汽车行驶条件。 驱动条件,附着条件1;发动机的常用术语。上止点:活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远处,即活塞的最高位置。下止点:活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近处,即活塞的最低位置。活塞行程S: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曲轴半径:曲轴与连杆下端的连接中心至曲轴中心的距离汽车工作容积: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燃烧室容积: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上面的空间为燃烧室。汽缸总容积:活塞在下止点

2、时,活塞顶上面的整个空间容积。Va = Vh + Vc压缩比:汽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Va / Vc = (Vh + Vc) / Vc= 1 + Vh / Vc工作循环:汽缸内进行的每一次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系列连续过程。进气、压缩、做功、排气。2)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起动系统和有害排放物控制装置组成。如果是汽油机还包括点火系统,若为增压发动机,还应有增压系统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柴油机)。4)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相同点:进、排气门的开闭,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工作循环 不同点:混合气的

3、形成方法,着火方式2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 活塞组,连杆组、曲轴飞轮组气缸的排列形式、结构形式。排列形式:直列式、V形对置式、水平对置式结构形式:无气缸套式、干气缸套式、湿气缸套式。1) 活塞裙部的作用及形状(原因)。活塞横断面上的受力变形: 气体力和侧向力引起的机械变形 受热膨胀引起的热变形导致活塞裙部在活塞销孔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增大解决方法:制造时将活塞裙部的横断面加工成椭圆形,并使其长轴与活塞销孔轴线垂直。活塞纵断面上的受力变形:温度上高下低,导致活塞的热膨胀量上大下小。解决方法:制造时将活塞制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或者桶形。2) 活塞环如何起到密封作用。3) 曲拐数与气缸数的关系。 组成: 曲

4、轴由若干个单元曲拐构成。 一个单元曲拐 = 一个曲柄销 + 左右两个曲柄臂 + 左右两个主轴颈 将若干个单元曲拐按照一定的相位连接起来再加上曲轴前、后端便构成一根曲轴。对于多缸直列和水平对置发动机:曲拐数与气缸数相同对于V型发动机:曲拐数等于气缸数的一半4) 发动机工作顺序(四:1-3-4-2;六: 1-5-3-6-2-4 )。3;配气机构的功用和组成。 功用: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循环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缸的进、排气门,使新气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及时从气缸排出。组成:汽车发动机都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分组成。1) 配气机构的分类,各自优缺点,及传动过程。见ppt2

5、) 什么是配气定时/配气相位?以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开闭时刻及其开启的持续时间称作配气定时,或称配气相位。3) 进气门和排气门提前开启、推迟关闭的原因?进气门早开的目的: 在进气开始时,进气门能有较大的开度或较大的进气通过断面,以减小进气阻力,使进气顺畅进气门晚关的目的: 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在进气迟后角内继续进气,以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早开的目的: 在排气门开启时气缸内有较高的压力,使废气能以很高的速度自由排出,并在极短时间内排出大量废气排气门晚关的目的: 利用废气流动的惯性,在排气迟后角内继续排气,以减少气缸内的残余废气量4) 气门间隙(过大、过小)。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

6、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如果在冷态时,气门和传动间不预留间隙,在热态下会破坏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密封,造成气缸漏气,从而使发动机功率下降,起动困难,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气门间隙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 间隙过小,不能完全消除上述弊病; 间隙过大,在气门与气门座以及各传动件之间将产生撞击和响声。5) 比较同一台发动机的排气门直径和进气门直径的大小及原因。为了提高进气效率,提高进入气缸中的新气量,进气门头部直径比排气门大。 4;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见ppt1)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两种表示方法)。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2) 化油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怠速系统、主供油系统)。见ppt5;柴油机

7、与汽油机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动力性能好; 环保,排放低; 节能,燃油经济性好;缺点: 体积大,笨重; 工作噪声大;1)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 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部形成; 原因: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差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的时间极短;导致:燃烧室各处的混和气成分很不均匀2) 柴油机燃油系统中的三对精密偶件。针阀偶件 针阀与针阀体柱塞偶件 柱塞与柱塞套出油阀偶件 出油阀与出油阀座3) 柱塞式喷油泵和分配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及供油量调节方式。见ppt6;何谓水冷系统的大循环、小循环。见ppt图1) 节温器的功用和工作原理。当冷却液温度低于规定值时,节温器感温体内的石蜡呈固态,节温器阀

8、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发动机与散热器间的通道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熔化成液体,体积增大并压迫橡胶管,对推杆施以向上的推力。由于推杆上端固定,推杆对橡胶管和感温体产生向下的反推力使阀门开启。 7;发动机中主要应用了哪几种润滑方式?压力润滑:以一定的压力把机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主要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承等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主要用来润滑负荷较轻的气缸壁面和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以及摇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润滑脂润滑: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的功用和

9、工作原理。8;火花塞击穿电压(影响因素)。火花塞击穿电压的大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火花塞间隙)、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电极的温度、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有关。 电极间隙越大,所需的击穿电压越高; 气缸内的压力越大或者温度越低,所需的击穿电压越高; 电极的温度越高,所需的击穿电压越低; 起动时击穿电压最高;加速时也需要较高的击穿电压。1)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组成:1. 点火开关 用来控制各个电路的开与闭。2. 点火线圈 相当于自藕变压器; 将电源供给的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直流电。 3. 分电器 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组成; 按发动机要求的点火时刻与点火顺序,将点火线

10、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 4. 断电器 相当于一个由凸轮控制的开关。 5. 配电器 将高压电分配到各缸的火花塞。6. 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自动调整点火提前角。 7. 火花塞 安装在燃烧室中; 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燃烧室,点燃燃烧室中的可燃混合气。 原理见PPT2) 火花塞间隙(过大、过小)火花塞间隙: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间隙;间隙过小:火花微弱,容易漏电;间隙过大:不易起动,“缺火”;传统点火系中,火花塞间隙一般为0.6-0.7mm。9;传动系统的五大功用。l 实现汽车减速增矩 l 实现汽车变速 l 实现汽车倒车 l 必要时中断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 l

11、 应使车轮具有差速功能 2) 传动系统的传递路线。动力的传递路线: 发动机 离合器 变速器 万向传动装置 驱动桥 驱动车轮 3) 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l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l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多用于微、中型轿车l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多用于大、中型客车l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赛车普遍采用这种布置方案l 全轮驱动 用于在坏路或无路地区行驶的越野汽车10;摩擦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取决于哪几个因素?摩擦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取决于:摩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矩而该力矩值又取决于:摩擦面间的最大压紧力;摩擦面尺寸、数目、摩擦系数等。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和优缺点。优点:转矩容量大且较稳定、操纵轻便

12、 、结构简单且较紧凑、高速时平衡性好 、散热通风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缺点:制造困难;分离指部分容易损坏。两种压紧弹簧的弹性特性11;变速器的类型。 见ppt;1) 两轴式变速器各档的传递路线及传动比的求法。两轴式变速器 一档:动力传递路线:输入轴 输入轴一档齿轮 输出轴一档齿轮 接合套 输出轴两轴式变速器 二档:动力传递路线:输入轴 输入轴二档齿轮 输出轴二档齿轮 接合套 输出轴两轴式变速器 三档:动力传递路线:输入轴 接合套 输入轴三档齿轮 输出轴三档齿轮 输出轴两轴式变速器 四档:动力传递路线:输入轴 接合套 输入轴四档齿轮 输出轴四档齿轮 输出轴两轴式变速器 五档:动力传递路线:输入轴 接

13、合套 输入轴五档齿轮 输出轴五档齿轮 输出轴两轴式变速器 倒档:动力传递路线:输入轴 输入轴倒档齿轮 倒档中间齿轮 - 输出轴三档齿轮 输出轴2) 三轴式变速器各档的传递路线及传动比的求法。三轴式变速器 一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 中间轴一档齿轮 第二轴一档齿轮 接合套 第二轴三轴式变速器 二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 中间轴二档齿轮 第二轴二档齿轮 接合套 第二轴三轴式变速器 三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 中间轴三档齿轮 第二轴三档齿轮 接合套 第二轴三轴式变速器

14、四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 中间轴四档齿轮 第二轴四档齿轮 接合套 第二轴三轴式变速器 五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 中间轴五档齿轮 第二轴五档齿轮 接合套 第二轴三轴式变速器 六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 接合套 第二轴三轴式变速器 倒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 第一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 中间轴倒档齿轮 倒档中间齿轮 第二轴倒档齿轮 接合套 第二轴12;万向传动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场合。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变速器与分动器、分动器与驱动桥之间主减速器与转向驱动轮之间13;驱动桥的组成。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万向节、驱动车轮、桥壳 主减速器的结构特点。见ppt3) 差速器的运动特性方程式及其两个重要结论。两个重要结论1. 当差速器壳转速为零时,左右车轮将以相同转速反向转动。2. 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