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含义.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91894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至的含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冬至的含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冬至的含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冬至的含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冬至的含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至的含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至的含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至的含义 篇一:冬至节教案(2课时) 六年级探究课-冬至节教案 编制者:唐晓玲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 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

2、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

3、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 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4、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见补充材料) 传说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说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见补充材料) (2)习俗二: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见补充材料) (3)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见补充材料) (4)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见补充材料) (5)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习俗有不同 (1)

5、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2)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四、庆冬

6、至 1.交流: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交流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2.回忆:自己家里是怎样过冬至的。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等,将择优评奖。 五、畅冬至 1. 畅想:下一个冬至,你打算怎么过? 2. 结合时令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或描绘出你最向往过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业 1. 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 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补充材料 民间传说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

7、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

8、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四、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

9、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九九消寒图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

10、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

11、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冬令进补” 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进补能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机体

12、的抗病能力。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清明是众所周知的扫墓时节,但奇特的是,泉州山区部分地方并不是清明扫墓的,而是在冬至。在我国.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老祖宗。冬至节祭 祖先,在.一直世代相传,以示.自己的“根”。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 衣冠上国的风采联缀着礼仪之邦的气象,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传统的岁时节日中,都 有各自的应景衣饰和礼仪活动,也许正因如此,

13、隆重如新年,反倒不需要格外强调了。但有一点,新年强调新衣。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 冬至节贺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长”与“隆师”。所谓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尤指儿媳献履献袜。冬至日的礼拜尊长不同于居常的昏定辰省,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此外就是媳妇给公公婆婆献履献袜,这正是“履长”的本义。这种仪俗至晚在魏晋时便已形成了。比如,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中便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房产论坛,论坛,业主论坛 R% u4 x 在古代,冬至这一天还要举行“隆师”活动。隆有“尊崇”的意思,“隆师”就是敬师、拜师。到了冬至这一天,塾师先要率领学生给孔圣人拜寿,然后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这一风俗流行面极

14、广。民国前,各书院、学院和私塾都非常重视这一习俗;民国后,一些私塾还在奉行“隆师”。新浪乐居论坛2 - Q Y- i,如今,各地在冬至都不进行“隆师”活动了,这种习俗也已经销声匿迹了。 篇二: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因地制宜灵活地应用。 一、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这个节气,表示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也标明一年的农事活动的开始。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雨水: 雨水这个节气,表示气候逐渐回暖,雨量开始增多,结束了冬天少雨的现象。 三、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春雷也开始轰鸣,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过冬的虫卵也快要孵化了。 四、春分: 这个节气,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此后,白天逐渐增长,夜间逐渐缩短。 五、清明: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本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六、谷雨: 谷雨这个节气,表示降雨量逐渐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