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91481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进步提升与各种新旧制约因素交织并存。这一年,在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基础上,中国服装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各项行业指标在上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均获有大幅回升,生产、投资、内销、出口、企业效益等几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暖态势。但与此同时,开工不足、成本上扬、市场波动、价格上升等情况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运行质量提高 从规模转向价值扩张服装生产快速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111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675亿元,同比增长24.38,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324亿元,同比增长23.89%完成服装产量25

2、6.74亿件,同比增长19.03%。2010年1-11月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达到97%,产销衔接良好;新产品产值同比增加28.62,较2009年同期提高12.26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到28.23万元/人,同比增长19.41%,生产效率稳步提升。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8亿元,同比增长达35.81%。行业平均毛利润、利润率风别达到14.61和5.01,恢复到历史高位。行业劳动生产率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上产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1.40%、11.67%和3.41%。2010年1-11月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数较上年同期减少17.11%,亏损面为15.7

3、2%,比上年同期缩小4.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了5.11%。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6.84%。,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企业平均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7.14%和27.12%,人均利润、人均产值和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提高了30.38%、19.41%和20.15%,人的效率效益大大提升。同时,企业营运成本费用与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大幅攀升,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了25.21%,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上涨了17.2%,人均成本费用提高了19.42%,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强。2010年,服装行业处于恢复期和转型助跑期,产业区域格局开始调整但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中、西部地区

4、服装产量上升速度快,但由于基数低,尚不足以影响全国生产和格局变化。中、西部地区服装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5.05%和50.32%,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1.43%和1.56%。总体来看,“十一五”行业生产呈现出”产量增速放缓“和”有效供给“提高两大特征。“十一五”期间,我国服装总产量呈总体下降趋势,但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及竞争力在不断提,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大企业进一步掌握产业资源,品牌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辐射能力、拥有全国营销网络的大品牌;服装行业产能格局得以优化,落后产能有效淘汰,大企业在行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明显。这种变化为服装产

5、业建立以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扩张转变。发展环境复杂多变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可谓复杂多变。国际市场实质性回暖尚不明朗,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整体乏力,尽管新兴经济体发展较为迅速,发达经济体经济和市场需求均保持低速增长,但“欧债危机”的隐忧、“高失业率”的困扰、汇率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都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棉花价格非理性上涨带动了几乎全部服装原材料快速提价;工资福利成本攀升加上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下降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商业地租涨价、运输价格上调提高了商业成本;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且能源供给紧张为高筑的制造成本雪上加霜;几番调整的

6、财政政策上调了行业信贷成本等等。成本的刚性上涨和资源进一步紧缺正在调整着行业的供给能力和结构。尽管市场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在金融危机时期受到打压,但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十分强烈,加上商业地租涨势惊人,品牌抓住这个时机涨价似乎顺理成章。但是,并非所有品牌都能通过涨价化解成本压力的,因此,在刚性上涨的成本面前,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工荒”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行业陷入总体开工率不足境地。据调查,2010年服装行业由于缺工,沿海地区整体开工率仅达到70%;很多大企业也由于用工缺口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将开工率下调至80%,同时加大外协加工比重;开工率50%左右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为了解决开工

7、率“外协”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由于“外协”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实力不济的小企业无法适应快、小、精的订单,在一些信誉不佳的企业中也蔓延着类似“坐地涨价”等不诚信现象,因此,“外协”越来越成为大企业间的默契和游戏。2010年末,服装主产区出现的限电、限水等措施也增加了服装行业的不可预测成本,商业地租不断攀升加大了品牌服装企业的商业成本压力。内需持续增长 支撑作用明显2010年,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发

8、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3%。区域消费呈增长态势2010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6000亿元,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区域消费协调发展。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发布报告,在全国十大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榜上,上海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增长18.8%。从省市来看,消费增速在18%以上的省市占83.9%。其中,天津、海南、安徽、江西、贵州、黑龙江、湖南等中等发达地区消费增长较快,增速均在1

9、9%以上。2010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前11个月增速均保持在18%以上,全年增长19.7%,总量达到2700亿元。其中,西安市为1381亿元,宝鸡市为260亿元,延安市为90亿元,三座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总额的64%。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正处在后危机时代的行业恢复期和格局转型的起跑期。这一年,行业进步提升与各种新旧制约因素交织并存。服装消费增速全年呈现波浪式增长,始终明显高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内需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市场发展迅速,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主要力量和有力增长点,但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强烈。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打压的价格已有所释放,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通

10、过涨价化解成本压力,因此,在刚性上涨的成本面前,必将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大型流通企业销售旺盛随着流通企业发展环境的逐步好转,流通企业机制改革深化,中高档消费需求稳步回升,大型流通企业销售快速增长。2010年,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为5.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另据商务部监测,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加快10.6个百分点。2010年1-11月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达到97%,较2009年同期微幅下降0.37%,产销衔接良好;新产品产值同比增加28.62%,较2009年同期提高12.

11、62%,高于同期销售产值增速4.73%,企业市场运转效率明显提高。据全国城市商业信息网络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各地商业主管部门,通过推动商业设施改造,举办节庆促销活动,全国主要十大商业城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555亿元。2010年,全国主要十大商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有所调整,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成都、苏州、南京。在增幅方面,2010年广州借“亚运”商机,重点打造特色街区,新建高档现代购物中心,积极引入一线品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为24.2%,在十大城市中高居首位。武汉和天津紧随其后,增幅分别达到19.5%和19.4%。上海去年受世博影响,增幅也达17

12、.5%位列第八。新型消费方式快速发展消费群体结构变化、消费理念转变等推动消费方式转变,网络购物、团购、刷卡消费等方式得到快速发展。自1997年电子商务进入中国,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及预测来看,2008-2010年我国网络购物的增长率分别为128.5%、105.2%和89.4%。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分别为1.2%,2.1%和3.2%。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预计,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5231亿元,同比增长109.2%,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在市场集中度小,品牌忠诚度低的中低端的

13、服装市场里,服装产品更容易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但是,由服装品牌公司自主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比为数众多的C2C模式的销售,更有渠道配置优势和产品线优势。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网购可以加速消化库存和加速产品流通,当然,这同时也需要企业有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能力。2010年是服装行业科技进步进展顺利的一年,并已日趋深化,从设备硬件向两化融合等软件领域延伸。目前,服装制造模式面临全民变化,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等曾经前沿的生产理念已经走入行业视线。制造流程再造、流程管理信息化已经在传统的大流水企业中逐步推行。“快速反应”是品牌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快”就必须依靠信息化等高新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在行

14、业中已成为集体的自觉行动。出口走出危机阴影 呈现实质性增长2010年,对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一年。不仅年度出口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而且各项指标数据都在强烈暗示纺织服装出口已经走出持续一年多的危机阴影,从恢复性增长转向实质性增长。特别是服装出口,经历了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需求跨年度低迷后,2010年已基本恢复到2009年以前水平,特别是出口价值得到了提升。纺织服装年度出口值首破2000亿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纺织服装及衣着附件)206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年度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这一年中,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连续

15、攀升的走势。一季度,出口保持2009年底的回升势头,当季同比增长15%,较2008年同期增长4.3%。进入二季度,出口增速开始加快,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其中三季度各月出口额全部突破200亿美元。二、三季度的出口同比增幅全部达到20%以上,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也超过10%。至四季度,10月累计出口额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11月累计出口额超过2008年全年,至年终累计出口超2000亿美元。作为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大国,近10年来(除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始终高于进口增速。但从2010年开始,这一局面有所改变,进口出现提速之势。1月、3月、4月、5月的累计进口增幅都超过出口

16、,全年进口累计增幅也于14年后首次达到20%以上。虽然贸易顺差仍较高,但已开始显露出平衡化的趋向。 服装出口出现恢复增长 2009年,我国服装出口一度陷入两位数负增长。2010年,在强烈的补库需求作用下,服装出口基本恢复到2009年以前水平。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94.8亿美元,增长20.9%。从月度出口情况来看,从3月份开始呈现连续4个月的恢复性增长,7月份无论是出口金额还是出口数量都达到历年的最高,8月份出口见顶后有所回落,但出口金额依然高于历年同期水平。11月单月出口翘尾明显,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增幅分别达到39.01%和21.73%。月度出口金额屡创新高,主要得益于出口产品结构改善、单价提高和人民币升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