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76137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论文类别:小学语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刘雪梅 电话:15025660667重庆市垫江县澄溪小学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对学生都审美教育提到了语文学科教学都目标中。紫课堂教学中又怎样实施对学生都审美教育呢?本人通过一线教学的实际经验总结,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实施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仿宋、五号)关键词:直观形象;情绪感染;诵读;表演(仿宋,五号)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

2、美的情趣。”而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因此,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结合我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直观形象,感官体验美。审美总是首先从对形象的感受开始,儿童对形象的偏爱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我在教学落叶一文时,让学生到

3、课堂外捡来了落叶,教师说:“落叶能告诉我们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可美了,你们看了落叶,你知道美在哪里吗?”学生纷纷说:“我知道,秋天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很美。”“我知道,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要去旅行,它们很高兴,很美。”“树叶像手掌、像扇子、像海星、像飞标、像色彩斑斓的花蝴蝶、像金鱼的尾巴、像跳舞姑娘穿的花裙子很美。”“树叶在空中飞舞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落下来,真美。”“树叶落在地上,像洒了一片金子。”“秋天到了,树叶脱去了绿衣裳,换上了黄衣裳,一阵秋风吹过,他们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在地上跳来跳去。”几片树叶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无穷的乐趣。二、情绪感染,

4、内心感受美。儿童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天真活泼、感情丰富。情动才能心动,入情才能入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一种亲情美,体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神情亲切动人,从而渲染起情感化的氛围,让儿童的心沉醉于情的旋律中,产生喜悦和神往的心理态势,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儿童走向教学中的情感世界,激发共鸣效应。例如,我在教学江上渔者这一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捕鱼人的辛苦,利用动画和声音,生动地把一叶小舟在汹涌的风浪中出没的情景表现出来了,让学生体味出劳动人民为了生计而经历的危险和艰难,从而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美的情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

5、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讲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时,教师出示了邱少云被火烧的画面,同时也出示了千斤巨石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巨石稳如泰山,邱少云一动不动;巨石经烈火不化,邱少云身体虽化,但精神永不灭,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受到了美的熏陶。三、美文诵读,语言体现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语言固有的韵律美,以朗读为主旋律体会其中的美。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见情,披文入情,引导学生对那些表情达意的语言文字细细思考、品味赏析,再由文及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把握作者的感情脉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审美效应。如:李

6、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苏轼的题西林壁等。近代时期的老舍、冰心、巴金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能欣赏到,我在讲授这些作品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把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训练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而思想情感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也使学生受到了生动的审美教育。四、情境表演,角色感悟美。入情入境地体验、想象、表演,可加深认知活动,将认知推向创造阶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表演法来渗透审美教育。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常使用这种方法。让儿童戴着头饰

7、即兴表演,聪明的小兔、调皮的小猴、狡猾的狐狸学生在再造形象中既激发了求知兴趣,又获得了内心深处的体验。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教师让小学生扮演小白兔和小灰兔,通过它们如何看待“劳动”,来教育学生“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个道理,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又如,在教学看黄果树瀑布课文时,让学生扮演引人入胜的小导游、情趣盎然的旅游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表演中寻找美,在感知中体验美。五、模糊教学,朦胧见真美。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以及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来激发、诱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多角度、多侧面理解、

8、讨论甚至争论,从而在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如喇叭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儿,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锦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直观的印象,教师便让学生给插图涂上颜色,涂完色后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看这幅画:茂密的绿叶丛中点缀着红花、黄花、紫花,这看上去像什么?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再想象就容易多了,也就很快理解了上面那句话的含义,从而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指导学生造句、写段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写“关于柳树”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先认识柳树,再展开想象,最后描述。学生说:“柳条长长的、是绿色的、在风中摇摆着

9、。”“绿色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柳树的长长的绿色柳条,在风中飘摇。”让学生写“关于桃花”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到桃花园去看一看花儿,听一听花声,闻一闻花香,数一数花瓣。这时,学生就会说出:“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每朵有五个花瓣,一串串的,太美了,我还闻到一阵阵的香味呢!”通过激发、诱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从而在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并获得创造美的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利用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优美语言、动听的旋律、精美的图像、鲜明的色彩等一切美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