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761370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王晓明“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提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本质一致性,揭示了三层含义: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二是绿水青山是有条件的金山银山;三是绿水青山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最大化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本文以重庆市武隆区为例,紧紧围绕“两山论的转化实践,就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武隆“两山论的实践转化探索近年来,武隆持续践行“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依托绿水青山开展旅游产业,2023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近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旅游扶贫的一系列创新做法连续两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一围绕“山水

2、开展全域旅游,“山区变“景区突出全景式打造。对全区691处可开发旅游资源统筹规划,构建全域旅游布局,成功打造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先后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A级景区20余个,配套建设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引导全社会参与。引导农民开展小加工、小餐饮、小旅店、小农场等涉旅“十小企业,累计吸引社会投资300余亿元、开展涉旅企业1000余家、涉旅商户8000余家、乡村旅游接待户4000余户。改良全方位效劳。实施“交通提升方案,打造“一部游武隆,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组“三级联动效劳体系,在全市率先成立“旅游综合执法支队,游客满意度持续位居重庆市首位。实施全球化营销。在国内100余个大

3、中城市及国际市场开展组合营销,通过节会营销、网络营销、国际社交平台引流拓展海外市场。二探索“旅游+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资源变“资产一是“旅游+文体。2023年,武隆区文化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印象武隆累计演出近2500场,300余名当地群众白天抓生产,晚上当演员。二是“旅游+康养。大力开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森林徒步体验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产业,拓展“观光游为“养生度假游,度假区游客顶峰期达30万人/天。三是“旅游+农业。打造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60余个农旅融合旅游示范村点,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滑雪的农旅融合业态。四是“旅游+工业。先后引进江口水电、大唐风电、页

4、岩气等一批清洁能源工程,培育羊角豆干、土坎苕粉、鸭江老咸菜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工程,让制作过程“能闻、能看、能体验,增强景区吸引力,拉动消费、助力增收。三创新旅游带动增收模式,“风景变“钱景开展“板块经济带动增收。统一规划开展高山蔬菜、有机茶叶、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中药材等产业板块,在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等景区进出通道附近建设农民创业区和农特产品销售一条街,仙女山旅游扶贫带7个乡镇街道、50个行政村、近5万名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以上。开展公司化经营带动增收。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民以资产、经营权等入股联营开展乡村旅游,累计成立1

5、070个专业合作社,引进200余家企业投资10亿余元,带动群众增收。开展“线上经济带动增收。与100余个全国性、区域性媒体平台建立自媒体联盟,大力开展“云直播“云销售等新型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3万余户涉旅群众、90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二、武隆“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武隆在“两山论转化实践中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重庆全市“两山论的转化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转的底数不清楚有的地方对区域内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野生动植物、矿产等山水资源没有作专门的摸底调查,造成底数不清、权责不明、监管不力、界限交叉; 对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湿地公园、珍稀动植

6、物、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传统等没有进行有效的挖掘和保护;对本区域内优势资源没有专门进行分析比拟,更没有对其优势资源的衍生和延伸要素进行挖掘;有的地方对国土空间及其山水资源没有专门规划,招商引资和工程建设随意性大,开发利用粗放。二“转的根底不牢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开展任务繁重,城乡差距较大,贫困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滞后,亟待打通“两山论实践转化的最后一道关口。筑牢长江生态屏障压力大,打赢污染防治战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保护“绿水青山任务繁重。有的区县环境根底设施滞后,水环境保护仍需持续用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困难多,土壤、固体废物和农村污染

7、防治需持续强化。三“转的动力不充足在建立有利于“两山论实践转化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投融资等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破题;在推进节能交易、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生态环境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绿水青山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覆盖还不全面。三、推动武隆“两山论实践转化的建议一在摸清家底上下功夫一是把“资源家底搞清楚。摸底排查,开展本辖区生态资源的清查,利用生态资源登记系统平台,厘清县域生态资产负债表、绿水青山资本账户,开展生态流量监测,刨根究底生态链,逐一唤醒沉睡的“家底。二是把“优势资源搞清楚。开展“两

8、山转化诊断,即从现有资源层面分析本地区“两山转化的天然资源优势,以及可承受范围的人工生态系统培育可能,明白哪些资源当期可用,哪些资源长远可用,哪些资源条件成熟后可用。三是把“延伸要素搞清楚。创新深挖、科学提炼,弄明白这些优势资源还有哪些“延伸要素,还可以开发哪些“链条产品,做大绿水青山边际效应与附加值,力争在各类资源资产化中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二在提升动力上下功夫一是探索建立有利于“两山论实践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健全节能评估审查、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积极探索林业碳汇、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制度改革;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

9、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四是健全部门联动执法、生态环保公益诉讼等制度,严格落实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五是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三在实践转化上下功夫一是差异化布局。建议加强对全市产业协同布局的指导,按照“错位式开展、集群式打造、全域化推广的要求,以区县为主体筛选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对选定的主导产业按照产业集群化开展方向和系统思维,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类资源整合优势、整拳出击、全域推广。二是精准化定位。对“两山转化产品的定位,要“以人为本把握现代消费与开展理念,将人们对健康环保、天然有机、休

10、闲简约、自然随性的追求,以及城市居民亚健康状态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乡村独有的天地人等资源优势相结合,满足人们身心开展需要。三是科技化支撑。推动“两山实践转化离不开科技支撑。在自然资源禀赋的根底上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传统农业种植水平;依托科技力量,在资源利用上实现“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用“互联网+思维激活和利用绿水青山资源。四是品牌化经营。对“两山转化品牌建设予以多方支持与培育,争取获得更多的国际国内生态文化品牌,以品牌的力量集聚资源、扩大市场。五是一体化配套。把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配套作为“两山实践转化的根本性任务来推进,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等根底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电商、物流等公共效劳水平,实现“两山转化快捷落地。作 者:重庆市武隆区政务效劳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责任编辑:粟 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