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的五言诗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7583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长卿的五言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刘长卿的五言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刘长卿的五言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刘长卿的五言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刘长卿的五言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长卿的五言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长卿的五言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长卿的五言诗刘长卿的五言诗刘长卿诗中,充分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和权贵的怨俳”,颇有自比于屈原的情绪,下面和小编 一起赏析一下刘长卿的五言诗!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赏析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 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至德中,自监察御史出为转运使判官。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告犯赃罪,系姑 苏狱久之。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东)尉。因有人为之辩白,量移睦州司马。官终于随州(今湖北随 县)刺史,故其诗文集名为刘随州集。刘长卿进士及第,比王维仅退了三年,他应当属于盛唐诗人。但他的诗名著闻于上元、宝应年以后, 因此文学史上把他列为中唐诗人

2、。其实在中唐诗人中,他是前辈了。他的诗也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 最著名,也最为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无人能超越的意思。现在选讲他的三首五言诗:两首五言四韵律诗,一首五言十韵律诗,即元明时人所谓排律。馀干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勿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馀干是江西省的一个县。他住在馀干旅馆中作此诗。起联说明时候是暮秋傍晚。天空非常幽远,秋 风摇落,青枫树上经霜的树叶已很稀少。第二联写眼前景色。水滨的孤城已闭了城门,孤独的鸟正在背 人飞去。孤城、独鸟,从写景中透露自己的孤独。第三联仍是写景。此时,渡头已升起了明月,旅舍旁 边渔家的人,还在捕

3、鱼,没有归来。尾联点出主题:在这秋暮孤独的情景中,怀乡之情正要达到极度; 然而非但没有什么东西来安慰此心,反而听到不知什么地方有捣洗衣服的砧杵声,使我的乡心更加沉重。 这一联结句写得非常凝炼。我们必须补充许多话,才能解释清楚。而这些补充的话,都是从正欲”二字 中体会得来的。这首诗似乎很平淡,可是音调和修辞都很工稳,为当对传诵之作。我们看张籍的一首诗,即可知受 刘长卿的影响:宿江上馆楚泽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望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征衣。这首诗是次刘长卿韵而作,但题下未标明次韵”。全诗的用意,修词、结构,简直逐句摹仿刘长卿, 我们不能不说张籍偷窃了刘长卿的

4、诗。同时也可以想到皎然诗式有三偷之说。皎然以为偷语、偷意, 罪无可逭;偷势则不妨任其漏网。张籍此诗,三偷具全,可为盛名之玷。而宋元以来,竟无人议及。大 约此一窃案,还是我首先发觉。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穆陵关在今湖北省麻城县北。渔阳即今河北省的蓟县。桑乾水即今之永定河。蓟县在永定河北。这 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安禄山从渔阳起兵,攻入关中。败退后渔阳人民都离乡背井地逃难, 现在回老家去。刘长卿在穆陵关北遇到一个回渔阳去的人,便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不是赠行送别的诗, 故没有送行的语气。这个人也不是刘长

5、卿的朋友,故没有表达与此人有交情的语气。它只是描写一个乱 后回家的人的观感。第一联用直叙法点明题目。在穆陵关路上,碰到你单身匹马回渔阳去。第二联上句照应第一联上句。 这里是古代楚国,现在惟有青苍的山还是古物。你去的土地方是古代幽州之地,淡白无光的太阳也很寒冷。 第三联写从穆陵关到幽州,一路上的城池都已因屡次战争而残破了。耆老大户,不知还有几家留存。尾 联上句结束第三联的二句,下句结束题意。到处都是蓬蒿野草,你这个乱后归乡的人,恐怕只得擦着眼 泪一路看去。以上刘长卿五言律行旅诗二首,中间二联全是平列的写景。诗的内容,未免贫弱。当时还不以为病, 中、晚唐以后,诗人渐渐考究到律诗中二联的情景虚实。到

6、宋人作律诗,便以这种句法为一种缺点了。负谴后登于越亭作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生涯投岭徼,世业陷胡尘。江入干峰暮,花连百越春。秦台怜白首,楚水怨青萍。草色迷征路,莺声傍逐臣。独醒翻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牢落机心尽,空怜鸥鸟亲。这首诗是刘长卿得罪降官以后,游于越亭,有些感伤,乃作此诗。于越亭是馀干城外一处名胜。刘 长卿另有一诗,题云: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还有一首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于 越亭赠郑校书。这三首诗可能是同时所作。从此可以揣测,他得到贬官的处分以后,就回到鄱阳,旅 居于馀干。此时朝中有人为他辨冤,才得恩许量

7、移。量移是唐宋二代的政治名词。意思是酌量移至较近 处。这是对谪降官的从轻处置。刘长卿降为南巴尉,到南巴后不久,即奉束力到苏州去重新推问他的罪案。 问题弄清楚后,量移为睦州司马。诗的第一、二联点明题目,兼写自己如落日中的独归之鸟,在此地孤舟旅泊,不知要到怎样一个荒 远的地方去。以下四联,一联抒情,一联写景。最后四联,正面吐露自己的感伤。篇法极为整齐。登上亭子,看见柳条新绿,正是春二三月的时候。亭在山上,远望天南,是自己即将赴任的南巴, 不免忧愁至极。看到在落日中孤飞的归林之鸟,不禁想起我这个孤舟南去的、人,将到一个什么地方。 我今后的生活,即将投身岭外;回顾老家的产业,此刻还沦陷在胡虏的战尘中。

8、接下去说:江水流入干 山万山的暮色中,花一路盛开,与南越的春色相连。如今对镜自照,可怜已有星星白发;感怀遭遇,却 象屈原一样,无罪被放,行吟泽畔,怨青萍白芷之香消叶萎。再遥望南方,草色青青,将迷失我的旅路; 听听树上莺啼宛转,却不是对一个有闲情逸志的人在歌唱,而是在一个被放逐的小臣身旁歌唱。因而它 们的啼声,只能使人悲哀。到此为止,一共四联八句,都是上联抒情,下联写景。写景也不用纯客观手 法,每句都有一二字表达作者的心情。律诗的中间二联,一般作者都用一联写景,一联抒情的方法,这就是宋元诗家所谓虚实相生法。写 景是实句,抒情是虚句。但南宋时,有一个诗人周伯弼,编了一部三体唐诗,选录七绝、七律、五

9、 律三种诗体的唐诗,以发挥他的虚实论。对于绝句,他分为虚起实接和实起虚接两种格式。对于五、七 言律诗,他分为四虚、四实、前虚后实、前实后虚四种格式。所谓四虚、四实,指的是律诗的中间二联 四句。他以为一首律诗,以四实为上,四虚为中,虚实各半为下。这部书是针对当时江湖诗人的空虚浮 滑而作,在当时颇有影响,到后世则颇有异议。刘长卿的馀干旅舍,就是符合于他的四实论的。他 认为这种创作方法,是唐律之上品,但近代诗家却以虚实各半为上。在四句中间分虚实,专为四韵八句的律诗而言。作长篇律诗就不适用了。长篇律诗,唐人以韵数标 题。八韵、十韵,十二韵、二十韵、四十韵。甚至百韵以上。高榛编唐诗品汇,给这一类的长篇律

10、 诗题了一个总名,称为排律。以便于分类。这个名称,至今沿用。排律仍然要注意四句一绝的规格,无 论写景或抒情,都必须以四句为一个段落。排律四句,等于四韵律诗的一联二句。试看杜甫的排律,无 论转韵或转意,总是四句一转,没有二句一转的。刘长卿此诗是排律,却以二句为一个段落。一联实, 联虚,而且还重迭一次,这种句法,也是极少见的。最后四联八句,叙述负谴后的感伤,照应题目的前半。他的被贬谪,是由于被人诬告。被人诬告, 是由于得罪了贵人。他说:在人世间,我自以为是个众醉独醒的人,谁知却反而被人诽笑;我凭直道做 人,却不能容身于官僚群中。因而得罪,受尽风霜之苫。幸而还能保全生命,不能不感谢天地的仁慈。 现在

11、,对此青山,不禁下泪,感念身世,正如大海中一条无路可走的鱼。平时待人接物,用尽心机,结 果还是一个不谐于世的失败者,只有鸥鸟对我还有些亲近的感情。这里的机心”二字,不是贬义字面, 不过是说平时小心翼翼地接待人物。另有一首送路少府诗的结句云:谁念沧洲吏,忘机鸥鸟前。” 又韩翃有一句机尽独亲沙上鸟”(寄雍丘窦明府)诗意皆同。这首诗字句都很明显,容易了解。惟有天地仁”是比喻用法,指的是皇帝的仁心。秦台怜白首”一 句,因秦台”词语的意义不定,故有不同的理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讲这两句诗云:昔尝以御史 居秦台,尚悲登庸之晚;今以逐臣趋楚泽,能不采萍而怨乎?”这是把秦台”讲作朝廷的御史台。登庸”即 登用,这

12、个名词,出于尚书。官做到宰相执政,才可称为登庸。刘长卿做过监察御史,是谏议官, 非执政官。谏议官的公署称为台,分东台、西台。执政官的公署称为省。在宣政殿东廊的是门下省,西 廊的是中书省。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在中书省。唐汝询以为刘长卿作监察御史时年岁已老,故诗云:秦台 悲白首。”吴山民在唐诗正声评酵中也在此句下注云:长卿曾为御史。他们都以秦台”为御史的代 词。唐、吴二人都是我的同乡先贤,都是明朝人,但不知谁早些。到了清初,又有一位同乡吴昌祺,作 删订唐诗解。他对唐氏的讲法有怀疑,在书眉上批了一句:秦台句疑文房必有老亲。唐解参。”他 把秦台”解作长安,把白首”解作指老亲。他以为此句是作者悲念在长安的老

13、亲。但他还不敢肯定自己 的讲法,故在前面加一个疑”字,而在后面再表示不推翻唐氏的讲法,可以备参考。台”字可以指朝廷 所在之地。曹魏以邺郡为京都,当时称为邺台。北宋以汴梁(今开封)为京都,当时称为汴台。唐都长安, 在秦中,故可以称为秦台”。以上两种解释,都有可疑之处。刘长卿作监察御史,估计不会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他至多不会过 四十岁,似乎还不会悲白首”。再说,全诗都是抒写目前的情绪,中间忽然插一句回想做监察御史时 悲登庸之晚”,从思想过程上推考,也是不很可能的。同样,全诗对老家的忆念,只用世业陷胡尘”一 句。如果还怀念到老亲,一定会把老亲”和世业”并为一联,而决不会隔了一段写景,忽然又想起了老

14、亲。这里秦台”,楚泽”二句,显然是叙述自身的事,可知白首”必然是指自已,而不是指老亲。关键还是在于秦台”二字,到底应当作何解释?刘长卿另有一首诗,是在至德三年(公元七五八年)摄 海盐县令时寄上浙西节度使李侍郎中丞行营的诗。也是一首五言长律。李侍郎大约是提拔刘长卿的 人。全诗上半叙述安史之乱,后半叙述自己的遭遇,其中有一段云:昔忝登龙首,能伤困骥鸣。艰难悲伏剑,提握喜悬衡。巴曲谁堪听,秦台自有情。遂令辞短褐,仍欲请长缨。久客田园废,初官印绶轻。榛芜上国路,苔藓北山楹。大意说:成进士后,仍然是一个困骥,没有得志。后来幸喜得到你的提拔。我的那些下里巴人的诗 歌,无人赏识,只有你对我很有感情。因此,你

15、使我得以释褐入仕。可是,刚才做官,却逢到安禄山作 乱,于是去请缨参军。离家多年,只做了一个江南小官。遥望长安,已是一路榛芜,自己的家屋,也已 长满了苔藓。这一节诗中,也用秦台”,显然是指浙西节度使李中丞的。中丞即御史中丞,正是台官。根据这一 用法,似乎可以肯定秦台怜白首”这一句是说朝廷中有执法御史哀怜我年老。但是杜甫有一首诗,题目 是赠裴南部,题下自注云: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这是一首五言六韵律诗,其中有二句道: 粱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显然也是与官吏下狱之事有关。此处的秦台”之下加了一个镜”字,当然 是指铜镜了。铜镜创始于秦代,散文学中常称秦镜。古人用铜镜都放在一个镜架上,称为镜台。故

16、秦 台镜”也可以说就是秦镜。这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猜测。梁昭明太子萧统有一篇锦带书。其中有一句 云:萍叶飘风,影乱秦台之镜。这里的秦台”,绝无御史台的含义。秦台之镜”,干脆就是一个镜”字 的繁文。但是,诗文中用秦镜”,通常也比喻明察秋毫”的意思。杜甫诗秦台镜欲临”,并不是说有一 面镜子要来临,而是说御史台中派一位公正清明的官员来审问案情了。这样讲,可见杜甫是把御史台和 镜台两个意义混合用了。这又和萧统的秦台之镜”取义不同。刘长卿诗中的两个秦台”,一个是指御史 台(秦台自有情”),一个是指镜台,也就是镜子。秦台怜白首”,应解作对镜自照,可怜已是头发白了。 刘长卿有一首峡石遇雨诗,其中二句云:方寸抱秦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