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756197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5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重庆科技学院二0亠六年一月目录1 油田概况 12 地层特征 13 构造特征 24 沉积特征 25 储层特征 35.1 岩石学特征 35.2 物性特征 46 温压系统 67 流体性质 67.1 原油性质 67.2 地层水性质 68 渗流物理性质 79 测试情况 810 相关经济参数 8#1油田概况LJ油田位于G省QL ftft前地带JX盆地南部LJ隆起带,区块拐点坐标如 表12.1所示。油田内地表为丘陵,地面平均海拔 900m,呈南高北低的冲积缓坡, 地表高差较小,自然条件较差。该油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枯燥多风,每年 46月为风季,年平均气温6C,平均降水,多集中在68月,偶

2、有ft洪爆 发。油田内水电、通讯设施较为完善,312国道穿过市区,沙石公路直达 井场, 交通便利。表12.1区块拐点坐标拐点X坐标Y坐标11700000044000002170025004400000317002500440300041700000044030002地层特征LJ背斜隆起地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主要有第三系 SL河群和BY河群,与 下伏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呈不整合接触。第三系 BY河组的砂岩是LJ油田的良 好储层,其中发育的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根据钻井所揭露的地层岩性、电性及泥岩隔层的特征,将油田的油层段与油 层进行划分与比照,划分出1套含油地层L层,3个砂层组9个小层表。表12.

3、2 LJ油田油层命名表油层组砂层组单砂层单砂层个数LL1123L1、L1、L13L21234L2、L2、L2、L24L31 2L3、L323构造特征L油藏位于LJ背斜带的中部,是该带的一个主要构造。该构造发育在第三 系,其总体形态是走向为北西-南东方向的穹隆背斜,长短轴比为,地层倾角 般不超过10,个别地段受构造影响岩层倾角变化大。该区发育两条断层F1、F2,延伸长度分别为、,断距最大达70m。总体属于地质构造简单 类图4006001:196228001000m0 2001.7E+71.70005E+71.7001E+71.70015E+71.7002E+71.70025E+71.7E+71.

4、70005E+71.7001E+71.70015E+71.7002E+71.70025E+7图12.1 L油藏顶面构造图4沉积特征L油藏为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沉积亚相表表12.3 L油藏沉积体系划分表沉积体系相亚相微相发育特征识别标志分布状况河流辫状河河道砂坝具有宽广的河道,泛滥平原泥质沉积不发育砂岩粒度粗,含砾,砂体 厚度大。L3泛滥平原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研究区以发育河道及其堤泛沉积为主砂泥岩互层,多夹煤线, 发育槽状、板状交错层理, 含植物和淡水动物化石, 见虫孔和植物根,河道间 沼泽发育。L2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有屡次级分

5、流集合作用三角洲前缘沉积由中-细砂 岩及粉砂岩组成,并夹泥 岩,见槽状、板状交错层 理、平行层理和沙纹交错 层理,常具滑动变形层理、 包卷层理和水平虫迹,含 介形虫、叶肢介、瓣鳃类、 鱼类化石以及植物化石碎 片L1河口坝不太发育,常被后期 水下分流河道冲刷远砂坝三角洲前缘向湖延 伸的末端,多为厚度 不大粉砂岩席状砂分布面积广泛,厚度 较薄,砂质较纯水下天然堤属于水下堤泛沉积, 常网状水下分流河 道分隔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5储层特征5.1岩石学特征L油藏储层的岩石碎屑成分,石英占 80%,变化范围为70%90% ;长石 与岩屑各占10%,长石变化范围为5%15%,岩屑变化范围为5%25%。平 均粒

6、径为 ,颗粒磨圆次棱次圆状,标准偏差为 ,颗粒分选较差。岩石 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胶结物的成分主要为泥质和钙质。胶结物含量变化范围为5%15%,泥质含量为11%,碳酸盐含量很少。泥质胶结物中粘土矿物蒙脱石相对含量为,伊利石为,高岭石为12%。纵向上L3层钙质含量高,Li层钙 质含量 少,泥质含量由东向西增加。L3层发育钙质结核,其它层较少,所见结 核有一 定的滚圆度,是经过短距离搬运后沉积的钙砾。5.2物性特征根据测井解释结果,探井 W1W5井的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数据如表12.4表 所示。其中,孔隙度变化范围12.3%23.5%,平均17.9%;渗透率变化范围,平均。表12.

7、4 W1井测井解释KB=920m层号层位顶深,m底深,m储厚,m解释结论孔隙度渗透率11L1油层POR,%PERM,mD22L1油层33L1油层41L2油层52L2油层63L2油层74L2油层81L3油层92L3油层表12.5 W2井测井解释KB=910m层号层位顶深,m底深,m储厚,m解释结论POR,%PERM,mD11L1油层22L1油层1933L1油层41L2油层52L2油层63L2油层74L2油层81L3油水同层92L3油水同层表12.6 W3井测井解释KB=890m层号层位顶深,m底深,m储厚,m解释结论POR,%PERM,mD11Li油层22L1油层33L1油层41L2油层52L2

8、油层63L2油层74L2油层81L3油层92L3油层表12.7 W4井测井解释KB=908m层号层位顶深,m底深,m储厚,m解释结论POR,%PERM,mD11L1油层22L1油层33L1油层41L2油层52L2油水同层63L2油水同层74L2油水同层81L3油水同层92L3油水同层表12.8 W5井测井解释KB=915m层号层位顶深,m底深,m储厚,m解释结论POR,%PERM,mD11L1油层22L1油层33L1油层41L2油层52L2油层63L2油层74L2油层81L3油层92L3油层6温压系统W1W5井均进行了温度、压力测试,如表 12.9所示表12.9 W1井温度、压力测试数据井名垂

9、深H, m温度,C压力,MPaW1W2W3W4W50.8357流体性质7.1原油性质根据W1、W3、W5井原油样品分析结果,该区地面脱气原油密度0.8320.837 g/cm3,地层原油粘度,原始条件下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压缩系数x10-3MPa-1, 原始溶解气油比3/t。7.2地层水性质L油藏地层水总矿化度63700mg/L,水型CaCl2型。主要离子组合以C-Na+为主,属有利于油气聚集的离子组合类型。油水处于封闭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为较高矿化度封闭型油田水型表 丨。表12.17地层水性质工程水型总矿化度mg/LNa + + K+ mg/LCa2+ mg/LMg2+ mg/LCl-mg/

10、LSO42- mg/LHCO 3- mg/L原始CaCl2637005281 293982835671917687771 116803154 15091265208渗流物理性质W1井3个样品进行了油水相渗及毛管压力测试,结果如表 、表12.19所示 其中,束缚水饱和度26%30%,水驱剩余油饱和度 22%25%,剩余油下水相 相对渗透率。表12.18油水相渗测试结果样品1SwKro10Krw0样品2SwKro10Krw0样品3SwKro10Krw0表12.19毛管压力测试数据样品1样品2样品3SwPc, MPaSwPc, MPaSwPc, MPa1 日进行了试油,射孔井段,测试日产油9 测试情况W1 井于 2021 年 8 月3 ,不产水, 井底流压oW2 井于 2021 年 8 月 5 日进行了试油,射孔井段 3 ,不产水, 井底流压。W3 井于 2021 年 9 月 1 日进行了试油,射孔井段 3 ,不产水, 井底流压。W4 井于 2021 年 9 月 5 日进行了试油,射孔井段 30.0m3 ,不产水, 井底流压,测试日产油,测试日产油,测试日产油#o,测试日产油W5 井于 2021 年 9 月 7 日进行了试油,射孔井段 40.0m3 ,不产水, 井底流压10 相关经济参数钻井本钱 2350 元/米,地面建设工程投资 300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