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75297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建筑房屋识别.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建筑房屋识别一、民用建筑房屋分类1、按照建筑结构的材料来划分(1)砖木结构 墙、柱用砖砌筑,楼板和屋顶用木料制作(2)砖混结构 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面板作为主要承重的建筑,属于墙体承重结构体系(3)钢筋混凝土结构 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主要结构的构件,属于框架承重结构体系(4)钢结构 主要结构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具有自重轻强度高的特点,属于框架承重结构体系2、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划分(1)墙体承重用墙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小、建筑高度较小的建筑(图1)(2)框架承重用柱和梁构成的框架作为主要承重构件,适用于跨度大、荷载大、高度大的建筑(图2)3、按照使用性质来划分(1)

2、公共建筑(2)居住建筑4、建筑层数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二、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一般的民用建筑是由基础、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门和窗等六大块组成。有些民用建筑还设有阳台、雨篷、烟道或通风道及散水等。(图3)(一)基础 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直接承受建筑物的所有负荷,并把它传到地基上。也就是说,基础是建筑的组成部分。 地基是基础下面承受力的那部分土层,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包括基础的自重。(图4)(图5)(二)墙体和柱1、墙体(1)作用墙在建筑物中主要起承重、围护、分隔、装饰作用。A 承重作用:承受屋顶、楼板传下来的荷载;B

3、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界风、雨、雪的侵蚀,防止太 阳辐射和噪声的干扰;C 分隔作用:把建筑物的内部分割成若干个小空间;D 装饰作用:墙面装修对建筑物的装修效果作用很大,是建筑装修的重要部分。(图6)(图7)(3)对墙体基本要求A、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B、满足热工方面(保温、隔热、防止产生凝结水)的性能。C、具有一定的隔声性能。D、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2、柱柱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持作用的构件。它承担、传递梁和楼板两种构件传来的荷载。(三)楼板层和地面1、楼板是承重结构,它把作用在楼板上的荷载及本身的重量通过承重墙或柱传给基础,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2、地面是指底层地坪。地面承受底层房间作用

4、在其上的荷载,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3、楼板层由面层、结构层、顶棚层、附加层组成。(1)面层 面层位于楼板层上表面,又称楼面。面层与人、家具设备等直接接触,起着保护楼板、承受并传递荷载的作用,同时又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图8)(2)结构层 结构层又称楼板,是楼板层的承重部分,一般由板和梁板组成。主要的作用是承受楼板层上部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墙或柱,同时还对墙身起水平支撑作用,以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3)附加层 位于面层与结构层或结构层和顶棚层之间,又称功能层,主要满足找平、隔声、防水、隔热、保温、防腐蚀等功能。(4)顶棚层 位于楼板下面,也是室内空间上部的装修层,俗称天花板,主要起到保温、隔

5、声、装饰的作用。(图9)(四) 楼梯1、楼梯的组成:楼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2、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 辅助楼梯疏散楼梯消防楼梯(五)屋顶 屋顶位于建筑物顶部,是房屋顶部的覆盖物。它既是承重结构又是围护结构。它承受着作用在其上的屋面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着保温、隔热、防水、防风等作用。(图10)(六)门和窗1、门的类型1)平开门2)弹簧门3)推拉门4)折叠门5)旋转门(图11)2、窗的类型1)固定窗2)平开窗3)旋转窗4)立转窗5)推拉窗6)百叶窗(图12)三、建筑识图(一)投影的基本知识1、中心投形法投影线从一点发出的方法,物体距离投影面的距离不同时,得到投影的大

6、小不同,也称透视图。该投形法立体感强,但不能够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故常用于绘制建筑物的外观图,机械制图却不采用该投形法。(图13)2、平行投形法 投影线相互平行,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投影的方法。投影与物体距投影面的距离无关,能真实反映物体形状和大小。(图14)(图15)(图16)(二)户型图1、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俗称房型。(图17)2、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居住空间。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如一室一厅、二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等。俗称户型。3、风向频率玫瑰图: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平均统计各个方

7、面吹风次数的百分数按一定比例绘制而成,吹风方向是指从外面吹向中心。实线表示全年风向频率,虚线表示夏季频率,按6、7、8三个月统计。(图18)(三)户型优劣的影响因素1、动线关系定义:从一个户型的某一功能空间到达另一个功能空间所走过的路径相互之间构成的关系。最佳:从玄关处分枝的三枝状动线;餐厅和厨房最好呈串联的关系,避免成十字叉的关系;动线越简捷、短捷越好。(图19)2、平面布局: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干湿分区3、平面效率:公摊净空间使用效率功能区域的独立性(图20)(图21)4、面积配比:主卧室面积15-18M2次卧室面积13-15M2书房面积8-10M2厨房的开间1.9-2.5M客厅的开间3.9M

8、5、经济效能:独立空间数节能度(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第二节 建筑房屋面积测算一、房屋面积测算的内容1、房屋的建筑面积: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顶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2、房屋的使用面积:指房屋户内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按房屋的内墙面水平投影计算。3、房屋的产权面积:指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由直辖市、市、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确权认定。二、成套房屋建筑面积的测算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 +

9、 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十套内墙体面积十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图31)第三节 节能建筑一、生态建筑1、目标: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2、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源消耗的建筑。3、节能建筑特征是:(1)高舒适度由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采暖空调设备性能的日益提高,建筑热环境将更加舒适。低能源消耗。采用节能系统的建筑,其空调及采暖设备的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普通住宅。(2)通风良好自然通风与人工通风相结合,空气经过净化,新风“扫过”每个房间,通风持续不断,换气次数足够

10、,室内空气清新(3)光照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二、生态住区1、内涵:生态住区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居住者为中心,以复合生态系统的原理为指导,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组成的有机地域综合体。(图32) 城市规划第一节 住宅区规划一、住宅区的类型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图33)二、住宅区的用地类型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图34)(二)公共服务设施1、教育项目: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2、医疗卫生项目:包括医院、门诊所、卫生站。3、文化体育项目:包括居民健身设施等。4、商业服务项目:包括百货店、餐饮店、中西药店等5、金融

11、邮电项目:包括:银行、储蓄所、邮政所等。6、社区服务项目:包括: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治安联防站、居委会等。7、市政公用项目;包括变电室、路灯配电室、燃气调压站、高压水泵房、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居民停车场(库)、消防站、燃料供应站等。8、行政管理及其他项目:包括街道办事处、市政管理机构(所)、派出所、防空地下室等。(图35)(图36)第二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旅游中心城市二、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以中心城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轴向发展,重点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发展,逐步形成

12、南北展开的城市格局,奠定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控制城市向西发展。(2)主城区功能布局:构建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A、打造6个城市组团,拉开城市架构,重点发展南、东、北三个新城;B、将城市核心区打造成辐射西部地区现代化的商务、商业中心;将其行政办公、居住、高等教育等功能向外疏解,逐步增强商业、商务、文化等功能; C、中心城工业向外迁移,在6个片区形成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强化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A、强化成都铁路枢纽地位。 B、在成龙公路南侧规划成渝高速铁路,并预留宝成、达成、成昆高速铁路 通道,形成强大的铁路枢纽。 C、改善火车北站,改造火车南站;在龙泉组团大

13、面镇预留第三客运站,在新都泰兴建设成都北编组站,规划将成都东编组站改造为集装箱节点站。 D、完善“环形+放射”区域快速路网系统,加强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联系。 E、搬迁凤凰山机场、太平寺机场,中远期搬迁黄田坝机场,解放城市净空;规划建设双流机场二跑道,将双流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枢纽机场,强化航空枢纽的地位。 四、工业区及物流体系规划A、重点发展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南发展,高新区向东发展,逐步整和发展空间,形成我市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标志性工业集中发展区。B、形成北部(大宗货物中转中心 )、南部(航空货物转运中心 )两大区域物流中心,4个区域

14、配送中心,形成现代化的物流运输配送体系。五、绿地系统规划A、气流通道:在新都青白江级团和龙泉驿组团之间,规划气流通道,保护自然植被和基本农田,增加绿化面积。B、建构“蓝脉绿网、四圈七片”的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四圈七片”:四圈指府南河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地、三环路和铁路环线绿地、外环路绿地,七片指三环路和外环路之间的开敞区。C、利用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营造自然与人造的立体绿化网络,以大城市带大郊区、建设大园林的构想,满足城市对绿地的各种功能要求。六、现代世界园林城市总体规划1 、四大功能区域 成都市生态本底由“山、水、田、林”共同构成,“山”指龙门山、龙泉山,“水”指岷江水系、沱江水系,“田”指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优质农田,“林”指川西林盘。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 :龙门山、龙泉山优化型发展区 :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和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 “城在田中”提升型发展区 :以服务业为主,“园在城中”扩展型发展区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 协调发展的区域 ,“城田相融”2、市级战略功能区(1)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