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743990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_心得体会 苏州家庭训练读本读后感1 五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女儿带回来一本苏州家庭训练读本,并嘱咐我要好好阅读。我还开玩笑说,妈妈这么高的素养还用再学习吗?女儿很仔细地告知我肯定要好好学习。根据女儿的指示,我仔细读完了五年级版的全部章节,感觉获益匪浅,有一些感悟记录如下: 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 龙应台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不该偷懒那十年。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训练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当早在“有效期限”内就做足了,过期后的

2、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那10年有效了。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父母不偷懒,不回避,身体力行的努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花上成倍的精力也会收效甚微。 二、父母是“终身学习”型的。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不能抱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样的观念固步自封。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要蹲下身来学会倾听,要学一点心理学的学问以更好地了解把握孩子的动态。之前始终认为女儿有一些不思进取,不情愿树立较高的学习目标,为此还甚为苦恼。过后经过沟通了解,原来是女儿怕完成不了有意佯装无所谓。突然有一些小小的心疼,为人父母肯定不能武断,要不断的再次成长,以便能跟上孩子成长

3、的步伐。 三、训练不能假手他人。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训练不能完全假手他人。有一段时间我也曾以为帮孩子报了兴趣班就万事大吉了,还能理直气壮的说爸妈花钱花精力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不好只能怪孩子自己不努力。理性的说,社会上大量的兴趣班、辅导班的第一要紧事是挣钱,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假如父母自己都不情愿付出时间、付出心思来琢磨自己的孩子,依据孩子的特点来共性化的制定一些学习、嬉戏打算,那怎么能单纯希望非亲非故的社会培训机构呢? 四、父母是最好的典范。 女儿有时候很宅,我总盼望她多出去运动。为此我自己也会利用周末、节假日漫步、爬山,鼓舞她一起出游。盼望孩子将来变成什么样,首

4、先自己要向那个方向努力,这样她才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无限接近目标。 苏州家庭训练读本读后感2 这学期,孩子学校下发了一本苏州市家庭训练读本,针对就读年级孩子心理、生理、学习上的特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读本共分为九大章节,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案例故事、才智共享、现身说法、拓展阅读等环节来阐述,让我在平常训练孩子方面受益匪浅。随着孩子一每天的长大,切身体会到与孩子的亲切度越来越疏远。每天陪伴她的时间大多与学习有关,忽视了她的身心进展,这样的局面让我深陷困惑。 然而读本中的其次章节(和孩子一起流汗吧)让我有所感悟,立刻豁然开朗。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爱、理解、扶持和鼓舞,父母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架子,做孩

5、子的伙伴、朋友,和孩子一起经受困难、共享欢乐,无形中亲子关系会得以升华。比方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周末活动,嬉戏、运动等。期盼着孩子放开心扉,倾诉她的心声。 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训练孩子的同时,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每当孩子的行为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时,简单生气、心情失控,父母要学会治理自己的心情。可以通过立马离开心情现场、下电梯、数数、深呼吸等治理心情,从而使心情得到平复。 孩子需要全方位的训练,不仅来自书本的理论学问,更要注意来自生活的训练。正如英国作家布莱克的名言说道“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快的夜晚和严寒的雨水才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的陶冶不仅需要欢快,也需要考验和困难”。

6、 苏州家庭训练读本读后感3 这两天,读了学校教师推举的一本读物苏州家庭训练读本,收获还是不小的,这本书主要向我们介绍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本书分了许多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会讲一个主题。 读完这本书,有三方面给我的印象特殊深刻: 第一:每一个家长都不情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有这样的心理,才会衍生出那么多的兴趣班、辅导班。就拿我们来说,今年珍宝刚上一年级,兴趣班就报了许多,有英语、舞蹈等,上次跟同事聊了下,发觉他们除了报这些,还报了钢琴、画画、跆拳道听到这些,我心里也是一阵紧急:没学这些,是不是会落后了?所以也想摩拳擦掌给她也报上,这是什么心理呢?不想让珍宝输在起跑线上!

7、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这些想法,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给他们报了那么多的兴趣班,有几个最终能坚持下来的?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图个心里劝慰:反正报了,确定比不报要好!有时候送娃去上兴趣班,饭都吃不好,自己跑下来都累的要死,更何况娃了,我们只是接送,他们在里面,可还是要上课的!现在想想,他们失去了好多我们那时候的欢乐,我们小时候,可能生活条件比不上现在,但是特别的快乐,由于有许多的玩伴,可以做各种好玩的嬉戏,可现在的娃呢?除了学习,剩下的就是手机、平板电脑了,这真是他们想要的么? 其次:小孩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可能有各种反常的举动,比方不爱上学,喜爱撒谎,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小孩由于在学校里遇到了一

8、些事儿了,在心理上产生的一些反抗心情,作为家长,可能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打骂,我们可能都不曾仔细的听他们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简洁粗暴的干预他们应当怎么样,孰不知,小孩的心理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这也就需要我们能急躁的、细心的发觉问题,准时的帮忙她们解决这些困惑,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 第三:培育小孩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一点我觉得真的很重要,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是许多阅历的总结,以前我也不爱看书,但工作后,我发觉专业技能方面需要提升了,也会去看一些电子书籍;历史方面的学问我觉得挺好玩的,我也会时不时的下载一些刊物,虽然是付费的,但我觉得很值。在介绍书籍的时候,我们真不应当太功

9、利了,有句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不要什么事情都直奔主题,这样可能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像兴趣班一样,一开头都有很高的性质,最终都不了了之。这本书的最终一段钢琴教师的话发人深省:假如不想毁了一个孩子,就不要用培育钢琴家的方式来训练他,这样只会让他最终很厌恶。 书中还有许多许多有意思的段落,这里就不一一绽开了,这本书的最终一段文字可谓深刻:小孩的训练需要一个村庄,意思就是我们培育小孩,需要群体性,需要让他们感受到他怎么去融入小孩子这个环境,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书本的学问。想想这句话,真的有道理,我们多少学生出来后,衣服不会叠,袜子不会洗,根本的文明礼仪都不知道,这些也是特别需要培育的。 最终,很感谢教师们给我们推举的这本书籍,它让我们在以后的小孩训练中,更加的有侧重点,也提示我们不行以只从我们的角度动身,去简洁粗暴的干预孩子,虽然,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他们好,但这其中的方式方法,真的需要做出转变,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