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教育初探.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74339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体育教育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庭体育教育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庭体育教育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体育教育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体育教育初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体育教育初探榆林市第三小学 宋 艳家庭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发现目前的家庭体育教育还是个盲区或是个略区。家庭教育必须走出重智轻体的误区,正确处理德、智、体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努力使体育教育走向家庭,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维合力,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全面发展。探讨家庭对子女进行体育教育的态度、方式、内容,寻找家庭体育锻炼的途径、方法。 一个民族的繁衍兴旺,一个国家的昌盛富强,建立在人民的健康体质、健壮体魄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发育生长是否良好、身体是否强壮、精力是否旺盛既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取决于饮食、营养、卫生条件,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状况。体

2、育运动是民族兴旺、国家昌盛、事业发展、历史进步的基础,体育教育是体育运动的源泉。但是,体育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体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种因素、各个方面的综合统一体,是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连贯统一体,并且处于永恒发展的动态过程。我们要改善、促动家庭体育教育,从而促成家庭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更加紧密的结合与良性循环,需做到以下几点。1.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庭是使学生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开端,是教育中的启蒙“老师”,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者的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学生们家庭生活水平中等偏低,家长的文化水平都()在高中以下,其中初中以下过半(57%)。家

3、长中工人、农民占绝大多数(94),其中农民是主要部分(69%以上)。家长们忙于生计,没有多少空闲时间进行家庭教育,加之文化程度较低,认识不到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应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细胞”,有“健康第一”的思想,才会有健康的家庭,才会有健康的下一代。学校体育教育要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学校与家庭互动是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2.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们普遍认为教育指导知识是学校的工作与责任,对于这种认识可以说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甚至是错

4、误的。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持续深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而家庭教育有着潜在的权威性、感染性和关系上的血缘性、生活上的依存性,这些特殊的性质和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合三为一,才能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在德、智、体三者关系当中,轻视体育是家长们的一种倾向。总体上看,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对文化课学习和智力发展颇为关心;但存在重智轻体、体育教育观念模糊的问题。家长重视子女文化学业的同时,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但怎样才能使身体健康地发育、发展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育意

5、识差之又差;体育也是各个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包括家庭教育),还是大学生、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体育还是国家的一项事业。所以,我们有责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正常的施行德育,智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家长应当具有全面、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长得健壮又能成材,但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地将“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观念意识灌输给子女,可见意识形态的革命何其难也!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投资观。重视对子女的投资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潮流,但开发智力投资必须建立在孩子健康体质的基础上。3. 敦促家长纠正家庭体育教育中的错误方式,增强责任

6、心,改进家庭教育的途径由于主客观上的种种原因,家长忽视家庭体育教育的 比例过半,使家庭体育教育陷入无能为力、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是对子女体育教育不负责的现象,应该“急刹车”,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来,积极改进体育教育的方式、途径。有的家长忽视身教,仅为孩子提供现有条件,不能积极为孩子创设环境,不能身体力行带动孩子,求表不求里、治标不治本。家长应该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子女,以现实的事例鼓励、劝诫、教育子女,并且讲究科学的方法。有的家长感到力不从心,希望学校负全责处理好智体矛盾。这是一种消极心理,必须跨上积极的“能级”,和学校主动配合,共赴大任,共成大果。家长希望子女成材,却因对高中阶段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将来

7、终身体育锻炼之间承上启下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规律认识不足,对渴望掌握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心理规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会因学生不自主的体育活动,引发冲突,代沟加深。由此看来,家长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需要加强。家长应同孩子开展体育交流,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发挥体育在家庭中的纽带作用。4. 家长应注重对子女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跨越:体育对于青少年儿童的优良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具有培养的作用,体育运动的过程也是孩子们社会适应能力获得锻炼的过程,科学的体育训练和激烈的体育竞争能使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和跨越。家长们实践上体会不多、理论上可能研

8、究也不多,对于体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认识当然也就不那么清楚。对于少儿青年的优良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家长们应配合学校,形成合力。家庭、学校、社会要从单纯的生物体育观过渡到综合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多维体育观。5. 重视和完善家庭体育教育内容国外体育教育的经验证明,体育教育进入家庭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不能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防止教育内容、目标出现偏差。为此,学校体育工作者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家长增强责任感,而且要在重视方法先进性的基础上增强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总

9、之,教育部门通过向家长寄发资料、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体育课程目标,接纳“终身体育”的观念。建议家长身体力行,多考虑子女终身健康,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家庭环境。学习一些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多尊重,多理解子女,重视影响子女健康的诸多因素形成家庭体育的氛围,使子女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带来的繁重负担。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教育宣传,提高社区文化品位,达到教育,引导家长目的。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家庭、学校、社会联合为孩子们开展体现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意识、民主意识的各项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多方参与体育活动,领悟体育精神,培养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使学生终身都在自我完善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