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74123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创造性思维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于你的感悟,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 3.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并领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2、同”说明什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汲(j)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z)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qi)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y):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2.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

3、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

4、题? 【交流点拨】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交流点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过渡段一,第四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过渡段二,第九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13段,第二层为412段,第三层为第13段。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5、? 【交流点拨】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二)深层探究 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文章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交流点拨】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探求新事物,并为

6、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四点。 举例有两处: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游戏机。 3.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交流点拨】保持好奇心。探求新思路。发展小灵感。 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例证法:谷登堡的事例(第7自然段);罗兰8226;布歇内尔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引证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5.产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 【交流点拨】要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为论述这一道

7、理,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交流点拨】“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 【交流】生甲:我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个观点比较认同。生活中,有许多普通人,

8、甚至是残疾人,他们就有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如南京盲童学校的学生肖毅,刻苦练习写诗,终于出版了诗集我听见花开的声音。张海迪、史铁生都是截瘫病人,他们长期坐在轮椅上,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创造力,都成为著名作家。他们正是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而成功的。 生乙:我认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点很正确。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要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达尔文从小关心小动物,对生物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后来又远洋考察,不断积累知识,最后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还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凭借对水稻的好奇心和不断地实践积累,成功地改良水稻品种的。 生丙:我觉得“还要锲而不

9、舍地发展灵感”是能否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身边其实也有不少知识丰富的人,他们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因为非凡的灵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但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就能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比如鲁班发明锯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所闪现的灵感中得到启示的。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得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时也了解到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那么这一节课就来共同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交

10、流点拨】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附: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二)写作特色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交流点拨】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

11、;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 2.四人一小组,探究交流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交流点拨】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2.发明创新小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作鲁班。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这个劳动家庭里,他从小就学会了多种手艺,例如盖房子、造桥

12、、制造机器等。有一次,鲁班要建一座宫殿。他带了徒弟到山上去砍伐木料。他们用斧子砍树,速度很慢。眼看动工的日子近了,鲁班心里很着急。这一天,当他爬上一个险峻的山顶去找木料时,手指突然被茅草割伤了,鲜血直流。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样厉害呢?他忘了伤口的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的边缘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一下,果然又是一道伤口。他想,如果照着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有细齿的铁条,不就可以伐树吗?他马上回去找铁匠帮忙,打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伐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到几天的工夫,就把木材准备好了。这种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锯(j)子的祖先。鲁班就是运用他的智慧,发明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工具,所以人们把他当作工匠的祖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