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111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74116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籍数字化-111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籍数字化-111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籍数字化-111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籍数字化-111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籍数字化-111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籍数字化-11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数字化-111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籍数字化:现状、问题与趋势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看吴宣德00213:4:28 阅读 906 次摘自“明月清风”网站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文章搜索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近期热点文章累计热点文章 古籍数字化:现状、问题与趋势-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看 (吴宣德) 网络文史信息检索、浏览与存储技巧(陈爽) 繁难汉字查询软件MiDt下载(bbin) 咫尺应须论万里:说电子版四库全书 (范子烨) 中国繁难文字字表初编 (范子烨) 试论中国古籍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 (史睿) 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 (历史研究编辑部) 中国史研究杂志文本稿规范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软件简介(书

2、同文) Wor方括号“ ”脚注便捷工具下载(增强版) (苏卫国)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与国际敦煌学项目 (孙利平、林世田) 网络时代与文史研究 (陈爽) 也谈生僻字的信息处理 (邓章应) 史记电子资源述评(刘伟、胡海香) 古代史料数字化诸问题初步研究(王志轩) 题记:这是我202年9月参加“汉文化联盟第二届汉文化资料库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近因人索要,网上未见下载,故刊于此. 原文写作之时,正值googl被封,随后又逢“七一”,搜罗资料颇为不便,故文章最后一部分没有最后完成。特别抬出罗先生一文,实行文需要,非谓笔者对此无有所思也.事过境迁,目今焦头烂额,已无心再去“遐想”当年了。载

3、文网上,聊示纪念而已 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大型电子文献资料库的开发和建设,近年来业已成为学术界和相关技术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个话题中,古籍的数字化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伴随着一些重要产品的发行,数字化的古籍在学术研究中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而古籍数字化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样的使用中一点一点体现出来. 然而,仅就笔者个人的专业应用来看,古籍数字化在技术处理和用户的使用需求之间仍然有一些距离。本文即拟对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有兴趣者参考。因笔者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相关产品了解很少,取例有所偏重,尚祈读者谅之.一、现状一瞥 目前古籍的数字化可谓“繁花似锦,除专门的制作公司外,一

4、些单位和个人也投放了不少注意力,并且也确实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兹据笔者涉猎所及,将相关情况略述如下: (一)丰富多样的文件格式 从文件格式上来看,目前的数字化古籍除常见的txt、doc、htl格式外,还有e、pdf、wdl、dg、eb、edb等。 exe格式。所见有秦昌荣(秦堤居士)的“家庭百宝箱”系列(含诸子百家、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三种)(中华文史软件网)。另外,北京天安亿友公司()出品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也包含了这种格式,详见2688阿里巴巴网站()的“芝麻开门”图书系列。 2pd格式。所见有红旗出版社()的“家庭藏书集锦”所包含的部分古籍。博库()图书也采用了这种格式。需

5、要pdf格式文件专用浏览器,如Abe公司的Adoader、北大方正的pabRade。 wdl格式。北京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子读物文件格式.所见有博库图书采用了这种格式。它保留了原来的版面设计,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将下载到本地机阅读.需要该公司的专用阅读器DDo Free e。4ebk格式。所见有深圳市百博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百博书城()图书使用。书籍可在线阅读,也可下载到本地。需要百博专用的图书阅读器。 5.db格式。北京天安亿友公司开发的图书格式(Eysot gitl Bok)。 6.eb格式(penBook)。所见有辽宁省出版集团开发的掌上书房()使用,有专用阅读器,也

6、可使用北大方正的Apabi ead阅读器阅读。7.e、r格式.由书生之家()开发的电子图书格式,需要其专用阅读器来阅读。 xeb格式。以oeb(Ope Book)为基础,以(enib Markp Lange,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为核心的中文电子图书格式。北大方正的pbi Reader等浏览器支持阅读。9dg格式.超星公司()开发的图书格式。需通过超星专用的图书浏览器阅读.nc格式。中国数字图书馆()采用的图书格式,需要其专用浏览器NC Reade阅读. 11基于uncod(通用多于8位编码字符集)、仓颉码、ig5码或其他字符集,以html、m、sgml等为核心的全方位电子文献全文检索格式。这是

7、目前势头最盛、也显然是更有发展前途、更具实用价值的一种古籍数字化形式。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合作开发的四库全书标题检索版和全文检索版( 、)、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四部丛刊等全文检索版均属于这种形式.汉文化联盟开发的汉文化资料库和目前北京大学正在开发的中国古籍基本库也应属于这种形式。 此外,笔者还见到有位图形式和多媒体格式的数字化古籍。前者如济南开发区汇文科技开发中心研制、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后者如方圆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品书库(见288阿里巴巴网站的“芝麻开门”图书系列),包含了红楼梦、

8、三国演义、西游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后案惊奇、儒林外史、醒世名言、喻世通言及警世恒言10部古典名著全文,还包含由北京广播电台的播音员配音的唐诗三百首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带联机字典及语音。另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阅读系统也利用了多媒体形式,该产品除收录百衲本二十四史和关外二次本清史稿的全部内容外,还配置了简繁字异体字对照表、古代年表等,附录了历代舆地图近000幅大比例历史地图和张元济校辑百衲本二十四史时所撰校史随笔以及左传、战国策等多部史学名著、清至当代学者的部分辑佚与校勘成果. 显而易见,如此众多的图书格式,显示出中国古籍数字化的途径非常多样。而且,也正是通

9、过这些途径,数字化了的古籍才快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为广大爱好者和专业学术研究人员所注意. (二)便捷灵活的传播途径 从传播方式上看,除通过磁盘或光盘等介质进行传播外,最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方式和正在引起人们关注的专用电子书阅读器。 1网络传播 数字化的古籍大范围进入研究者的视域,应该归功于网络。网上书库、网络全文检索、网上图书馆和相对专业的个人网站相得益彰,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古籍电子文献的不同的使用路径。 网上书库多数属于个人网站。从内容不限于古籍的黄金书屋(现地址)、新语丝网上书库()、陈清书斋()、亦凡公益图书馆()、中华古籍()等等到相对专门的国学网站(),一大批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将一些常

10、用古籍搬上了网络,对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和使用需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专业研究者、学人集体和研究机构也利用网页提供了一些专门的书籍。比如简帛研究()上提供的部分简帛资料、孔子00()上所提供的部分儒学原著、象牙塔()提供的几种史籍资料、中华佛典宝库()提供的大藏经的免费阅读和下载,等等。这些资料因多数为研究者个人积累或专门机构特别提供,所以常常起到补现有一些大型数字化图书之不足的作用。 与网上书库、个人网站的单纯网页浏览不同,网络全文检索提供了古籍资源利用的更为便捷的手段.除近年来陆续开发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大型数字化产品均在单机板之外开发有网络版外,网上目前已有的让读者免费或有条

11、件检索的相关资源大体集中在台湾。这方面,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系列()、台湾故宫寒泉检索系统()、台湾元智大学工学院的“网络展书读”()、台湾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线上藏经阁”()大正新修大藏经全文检索等可为代表。相反,在中国大陆,目前可提供网上全文检索的古籍资料寥寥无几,所见仅有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全唐诗线上全文检索系统(注册后使用,)。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发的中药方剂数据库(收录公元60年至今的24种古籍中的全部方剂)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偿检索()。在中国大陆,目前利用率最高的当属一些网上图书馆.这方面,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特别值得提起。尤其是超星数字图书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数字

12、化图书馆。它在200年1月由北京时代超星公司与广东中山图书馆合作开通,现已成为一个由全国各大图书馆支持的庞大数字图书展示推广平台,并已将其数字化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央档案馆、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温州图书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等国内外50多家单位。其“馆藏”的古籍,集中于“专题图书馆中的“北大图书馆古籍”,以及“古代文献图书馆”、“国家档案文献库”、“地方志图书馆”等图书馆。而其数量之多,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阅读需求。此外,超星公司目前还在开发自己的e_Bo. 2专用电子书阅读器专用电子书阅读器(Econic Reaer,简称eaer)是一种手持离线

13、阅读电子书的专用设备,它的开发也是近年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目前已见到一些产品面世。如朱邦复先生主导推出的“文昌电子书”号和号,台湾广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EB-100”,辽宁出版集团推出的“掌上书房”,天津南开津科公司()开发的翰林、号,北京青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品的“金博览掌上读(电子书下载地址),等等. 专用电子书阅读器虽然并非专为古籍数字化开发,但因其体积小、容量大以及携带方便、无特殊阅读条件的限制,而相应的电子书籍中又包括不少古籍,其对一些古代经典著作的传播无疑会发生积极作用。 尽管在这些传播方式中,有些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如网上书库、个人网站的建设),但它们在推进中国古籍数字

14、化上的作用还是不应被忽视。就广大的中国文化爱好者甚至是专业研究者而言,其对古籍数字化之价值的认识,并非靠专门制作的大型数字化系列图书,而恰恰来自他们简单的网页浏览. (三)恢宏阔大的开发规模 从上面的罗列中可以看出,中国古籍的数字化主要依赖于学术研究机构(如台湾中央研究院)和学校(如北京大学),专门技术公司(如超星、北京书同文)和出版社(如迪志、汉文化联盟),图书馆(如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并且已经有了不少优秀的成果问世。此外,就笔者浏览所及,目前正在开发的古籍数字化相关工程还有: 北京大学刘俊文先生主持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古籍数字化工程了。该工程1998

15、年正式启动,全套光盘库共500张,分哲学、史地、艺文、综合4个子库0个大类,范围涉及先秦至民国的重要典籍万余种并提供多重检索功能,每种典籍有1个通行版本的全文信息,另附1-2个珍贵版本的图像数据,预计全文20亿字,版本图像2千万页。应该说,这个项目具有很好的前瞻性,一旦开发成功,将基本上可以满足文史和其他方面研究者的研究需求。 2。汉文化联盟的“汉文化资料库”(),内容涵盖历代重要古籍,按照经、史、子、集进行分类,精选底本勘校而成,与单纯的全文检索不同.资料库中包含龙藏(部分)、历代书法全集(图、文)和“汉文化考证检索系统”,极富特色。3中国中医药文献数字化。国家科技部基础工作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浙江省中医研究院、天津中医研究院等十四家中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