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73845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王菊第八组导学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vvvvvvvvvvvvvvvv仁怀市实验小学“星光课堂”导学案 六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学习内容25、伯牙绝弦(第1课时)时间2017年9月15日主 备王菊个备共备 唐宗学 龙琼华 王超叶 黄苇 熊欣 李庆庆导学准备 导 学步 骤导学环节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课前:定标1、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课前展示展示有关友谊的诗句课中:三导三学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杨柳依依”,要求学生照样子说词语。(说大自然中的景物)2、展示词语,齐读。清风徐徐、炊烟袅袅、春雨绵绵、

2、雨雪霏霏、绿草茵茵溪水潺潺、白云悠悠、明月皎皎、霞光灼灼、云雾蒙蒙3、小结过渡:如果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能用音乐表现出来。这当中,还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伯牙绝弦4、指名读课题。指导“弦”字读音。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读文。(1)、学生自由读文。(教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学过杨氏之子,知道读好文言文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下面,就请你们试着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听清节奏和停顿了吗?请你们再读读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伯牙/善/鼓琴

3、,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学生跟着录音再小声读,后全班齐诵,要注意正确、流畅。(4)、同桌合作,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弄懂难词难句。2、明意。(1)、理解题意,归纳学法。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绝”是什么意思?A.结合注释。B.联系上下文。C.学会变通。D.抓关键词。(2)、默读课文,运用学法,看看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3)、随机交流,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知识点。A.“善”一字二义。“善鼓琴、善听”中的“善”

4、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如某个同学图画画得很好,我们就说他善画,如果他跳舞跳得很好,我们就说他善舞。理解古文还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和现代文相联系。板书:琴两个“善哉”中的“善”是表示赞叹的意思。 “善哉”用今天的话应该怎么说。(太棒了、太妙了、好啊、精彩极了。)教师小结:同一个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B.“志”和“念”都表示想的意思。教师小结:不同的字也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也是汉语的魅力所在。课后:反思仁怀市实验小学“星光课堂”导学案 六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学习内容25、伯牙绝弦(第2课时)时间2017年9月15日主 备王菊个备共备唐宗学 龙琼

5、华 王超叶 黄苇 熊欣 李庆庆导学准备 导 学步 骤导学环节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课前:定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课前展示展示有关友谊的诗句课中:三导三学一复习导入二、细读文本,品味知音教师:刚才我们仅仅是理解了句子的表面意思,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理解句子,读出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句子)A.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泰山?(高大、巍峨峻拔)请你带着你的理

6、解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泰山的巍峨峻拔。教师: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说的就是泰山的高啊,现在你就站在山的最高峰,来读一读这句话。教师:“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在登临泰山顶时写下的豪言壮语。请你读出这种豪迈的气势。教师:泰山可是五岳之首啊,不仅巍峨峻拔,还有一种王者气势,谁再来读一读。B.教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钟子期看到的是怎样的江河?(奔流不息、广阔无垠)“江河”指的是哪一条江哪一条河?(在古文字中“江河”都是指长江、黄河。)面对着那奔流不息、浩瀚无垠的长江黄河,你会忍不住赞叹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教师: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

7、我的朋友必定得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种朋友叫做“知音”。3、伯牙被人称为琴仙,他的琴声就仅仅表现了高山流水的动人场景吗?他还有可能借琴声来表达什么? 教师:琴声即心声啊!伯牙是借琴声来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和坦荡胸襟。当子期听出了这一切,更要由衷地赞叹了!(齐读2、3句)琴声也懂,志向也懂,情怀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情)4、其实,伯牙和子期的相会只是一种偶然的相遇。读屏幕上的文字,你对它会有更深的体会。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学生:欣喜若狂、喜出望外)于是伯牙把这份惊喜、激动化作了高山流水在林间流淌。此时的伯牙多想和子期一吐心曲啊!如果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呢?把

8、你最想说的写在纸上。(教师:“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三、追忆知音,颂叹真情1、一曲高山流水让伯牙和子期心灵相通,他们多么希望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依相伴,他们相约来年老地方再相见。一年以后的中秋节,伯牙满怀欣喜,乘舟而来。(语气急转)可是,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此时,他的心情如何?(悲痛欲绝,伤心至极)带着这种心情读最后一句。2、自古知音难觅,子期死后,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了最后一首挽歌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出示诗歌师生齐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君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9、死!3、伯牙摔断的只是琴弦吗?摔碎的只是瑶琴吗?教师:伯牙是在用破琴绝弦的方式告诉子期知我者子期也!他是在用破琴绝弦的方式告诉世人世再无知音!(课件出示:知我者子期也!世再无知音!)四、回味知音,诵全文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人们也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精妙。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乐曲再来读一读这课文。2、齐读课文。五、句段解读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解读: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2、

10、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释义: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解读: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志同道合,这才是知音啊!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释义:“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3、摘抄交友名言。课后:反思仁怀市实验小学“星光课堂”导学案 六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11、学习内容26、月光曲(第1课时)时间2017年9月15日主 备王菊个备共备唐宗学 龙琼华 王超叶 黄苇 熊欣 李庆庆导学准备 导 学步 骤导学环节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课前:定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课前展示介绍贝多芬的资料课中:三导三学一、导入课题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同学们知道刚才听的乐曲是什么吗?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板书课题。2、简介月光曲及贝多芬。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是德国著名钢琴家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成为家

12、喻户晓的名曲。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从小接受父亲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和作曲。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维也纳,后来成为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8岁时,他听力开始减弱,50岁时双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生活在奥地利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对欧洲音乐的革新与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2、再读课文,说说

13、全文可分为几部分。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详细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3、课文第2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能否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这部分分成三层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第一层(第2自然段):贝多芬散步时听到茅屋里传出钢琴声。第二层(第39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了月光曲。第三层(第10自然段):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后:反思仁怀市实验小学“星光课堂”导学案 六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学习内容26、月光曲(第2课时)时间2017年9月15日主 备 王菊个备共备唐宗学 龙琼华 王超叶 黄苇 熊欣 李庆庆导学准备 导 学步 骤导学环节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课前:定标1、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2、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3、了解贝多芬是个富有同情心、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课前展示课中:三导三学一、重点探究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体会:说说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两百多年前地点:德国人物:贝多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