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736325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说》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说》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说》教学设计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说》教学设计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教学设计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教学设计榆中县上花岔学区 刘双成2014年3月18日马说教学设计榆中县上花岔学区 刘双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二、重点、难点:(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

2、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结合课文注释,尝试翻译这篇课文。(二)导入(屏幕显示flash制作的伯乐识马的故事)千里马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屏幕显示)(三)作者及文体简介1、作者简介(屏幕显示)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屏幕显示)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

3、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

4、体。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四)初读课文,正音上口:1、屏幕显示朗读素材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五)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2)解决重点字词(屏幕显示)祗(zh):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两马并驾; 槽(co)枥:喂牲口用的槽; 以:因; 称:著称。(3)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4)思考巩固: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也就是说,这些千里马早些被伯乐发现了,它们的遭遇还会那样

5、悲惨么?这说明了什么呢?(5)概括段意: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6)小结: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我们不禁要问:造成

6、千里马如此遭遇的原因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千里马被埋没了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2)以竞赛的方式解决难字词一食(sh):吃一顿; 或:有时; 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食(S):通“饲”,喂; 能:能够; 是:这样;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等同; 安:疑问词,怎么。(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4)思考巩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5)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6)小结:这一自然段,

7、作者着力刻画了“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作者先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正突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是那些“食马者”所能知道的,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以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最后发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女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2)请同学提出疑问,其它同学帮助解决(3)点明几个重要的字词的解释:策、道、材、通、临、其、邪(4)请同学翻译这一自然段(5)思考巩固: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哪句表现“

8、食马者”以“知马者”的身份叹息的?文中哪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再齐读一遍,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作者是在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在说?(6)概括段意: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7)小结: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把“真无马”与“真不知马”对照起来,生动地提示了执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六)三读课文,推究文理1、齐读课文2、理解文章结构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

9、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屏幕显示版书)3、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明确: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屏幕显示版书)(八)拓展延伸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课后请同学们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