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72798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说课稿 武夷山一中 吴丽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出处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个单元造型表现的领域中第四课。 2分析学情 这节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材料作为形式美感因素的认识,根据废旧材料,巧妙运用材料的美感施展学生的创作技能,为美化你的居室环境做贡献,这一课题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为学习第三单元(设计应用)生活中丢弃材料做工艺品而设的伏笔。 3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培养学生把材料做为形式美感的因素来认识,学会巧妙利用材料的形状、肌理、色彩等特征创作一幅小型装饰画。 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 能立目标:以

2、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美育目标:有意识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武夷山景区环境的积极关注与思考.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以及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发现及利用材料的美感及巧妙地选材,合理地运用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中国画、油画、画等绘画都是以其绘画的工具、材料来命名的,而装饰画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得名,装饰变形是装饰艺术的突出特征,是装饰绘画物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作品欣赏让学生知道能用的材料多种多样,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实践。 5说怎样处理教材 一切装饰画都具有装饰性,但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不一定叫装饰

3、画,装饰变形是装饰艺术的突出特征,是装饰绘画物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要引导学生认识材料形成装饰性美感的表现。一幅装饰作品的好坏,不完全取决材料的价值,而是取决于对材料的艺术处理和合理利用。每种材料有其形状、肌理、色彩视觉特征。这正是我们需要发现加以选择利用的。 材料的形象特点和美感效果是绘画所无法达到的,我们学习的关健是如何把材料的特点与美感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的统一。同时,对材料的加工也是构成材料美感的重要方面,有些材料可以单一直接利用进行的点、线、面编排;有些需要再加工或多种材料组合变化。在加工处理上尽可能保留和发挥材料自身的形象特点与美感。尽可能以较少的加工获得较丰富和生动的艺术效果。 这

4、节课学生选材上,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如:武夷山是个茶文化之地,茶叶渣晒干就可利用;景区游客留下的矿泉水瓶盖子、胶卷盒、旧包装纸;我们校园周围常见的笋壳,季节性的落叶花瓣和校门外小店有烧烤串的小竹签、蛋壳,教室里大家手中用完的各种笔蕊,扫把头。废作业纸等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师生互相探讨欣赏点拔 学生发挥想像、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来教学。方法如下: 直观欣赏分析法:课前采用,可以先在班上悬挂不同材料品种的装饰画,不同色彩的倾向、不同类型的装饰画图片,不同材质可制作的拼贴装饰画或壁饰,和学生一起欣赏和试着分析其在构

5、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独特的美感。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启发思路法:学生展示自已收集的材料,启发他们大胆构思,这些材料如何在装饰画或壁饰中形成点、线、面的利用,充份发挥学生想象。结合课本范图讲解,点出将材料直接利用排列组合。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也提高创作装饰画或壁饰的兴趣。 自我发现法: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例如:茶叶渣等),独自创新制作可拼贴的装饰画作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表现问题及时给于点拔。 小组分工合作法:自由组合的小组,以讨论多种材料组合变化制作装饰画或壁饰。根据自已创作需要相互交换或共用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6、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促进学生发挥互助的友谊,学习气氛更浓厚,设计构思更完整,创作速度更快。 2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通过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欣赏、讨论进一步体味变废为宝的乐趣。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一堂课我主要采用师生互相探讨欣赏点拔 学生发挥想像、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来教学。 三.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况,体验不同材料的独特美感 学生在课前收集到具有武夷山景区特色或自身周围环境能发现的废材料,是学生主动参与上课的关健。启发提问(如问:这些材料在形状,表面,质地等方面有什么特殊性;生答:大小不一,形状不同,表面有凹凸不平感,颜色深浅不同。

7、等等问题) 2 鼓励学生对材料进行再创造 (1)趣味式导入新课 利用大小形状不一的树叶变废为宝,因材施艺制作金鱼来导入新课。体现出材料的发现,选择与利用。 (2)装饰画的介绍和欣赏范图 根据学生自已的想法和理解分析教师准备的实物挂饰、课本范图。评述材料的形状、肌理、色彩产生美感所在。是学生主体性表现和直观教学法运用的主要所在。 学生大胆归纳,总结,师板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 装饰画的主要特点:自由生动、不受时空限制化繁杂为条理,画立体为平面的造型,强调主观情感表现的色彩。 师解述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达到简练、生动、富有情趣。可以创作抽象画面效果。只要达到装饰画的效果就是一幅美的作品。要求

8、学生要放开思路、不拘泥于写实,具象。 同时例举几件范画,说明其如何利用村料的美感以点、以线、以面构成画面。如蛋壳画是以点成面,芦苇杆以线成面等等 3 发展阶段 (1)结合演示,从构图、形象、与色彩的运用三个方面介绍装饰画的创作元素。例如: 选用蛋壳大小不一的点;毛线长短、柔软性、色彩不同的线;各式各样的笔蕊、芦苇杆和小竹签有圆硬性质感;纸巾的毛绒感;废作业纸撕碎等视觉特征;巧妙运用拼贴技法,搭配好对比强或谐调的色彩。 (2)结合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 的拼贴方法,介绍拼贴装饰画制作方法 。 用最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料,点线面编排组合,注意前后层次,粘贴要干净平整。基本表现技法有:剪、切,撕,搓,并列、

9、排序,重叠等等。 4调整画面 (1)注意加强装饰效果不足的部位,调整主要细节,可利用一些特殊性的笔(记号笔,萤光笔等等)并写好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2)教师对装饰作品内容是否达到艺术的特佂进行总述 依装饰变形的方法分 :依物变形(具象的)、依情变形、主观意象变形、 抽象变形(抽象的); 依变形的形式分:冷变形、热变形; 从构成分: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打散构成; 从色彩的特点分:有浪漫主义形、色彩构成、工艺色彩黑白与色彩结合。 5 课堂小评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自评或互评他人作品,感受成功喜悦 学生用表演方式表达作品内容,点评出选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运用方面。 (2)教师进行美育小结,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这课使大家的技巧培养了,武夷山又增添了小环保者,用你们大胆设想美化武夷山人的文化生活,居室装饰,增添更有趣的装饰品。 四 说练习安排 课堂作业安排 在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以自主探研法和小组分工合作法为学习目标,这一节课安排学生尽可能运用单一材料直接进行以点或以线组成面的编排,创作内容可以是具象或抽象变形的 课后拓展 (1)将完成的作品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不同特色的边框装饰 (2)有爱好兴趣的学生收集更多种材料再创作出精美作品 (3)电脑高手运用电脑图像处理将作品合成到居室设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