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1(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71852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试题1(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模拟试题1(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模拟试题1(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模拟试题1(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模拟试题1(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试题1(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试题1(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对外汉语教学理论(100分)一、术语解释(4分3)1、负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 或个体因素 ), 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 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 持综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

2、语社团的一个成员。3、中介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

3、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二、填空(1分10)1.精听在于理解听力内容细节,泛听在于抓大意2.现代教育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重视学生的学3.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4、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5、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6、偏误时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7、塞林科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

4、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8、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是指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9、1981年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是我国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对外汉语教材。10、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三、选择(1分10)1.hsk的初中级考试中没有( A )。A、主观性试题 B、客观性试题 C、分立式试题 D、综合性试题2.( C )认为第一语言会对目的语有干扰。A、偏误分析 B、中介语理论 C、对比分析 D、认知理论3.情感因素主要包括( B )A、认知方式 B、动机态度 C、性格习惯 D、智力能力4.韩理德提出的是( D )A、刺激反

5、应论 B、先天论 C、认知论 D、语言功能论5.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是( C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反馈度6.为了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和一阶段来学习的情况,最常用水平测试和(D )。A、诊断测试 B、潜能测试 C、标准化测试 D、成绩测试7.( A )主张“发现学习”。A、认知法 B、直接法 C、语法翻译法 D、听说法8、社会语言学家认为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包括( D )。A、听 B、说 C、读 D、译 9、HSK属于( B )考试。A、成绩测试 B、水平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10、商贸汉语属于( D )教材。A、语言技能类 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

6、 D、特殊用途语言四、简答题(28分)1、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至少三种)(6分)指南71页2、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7分)答: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的原则: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四、论述题3、外国学生为什么会产生“洋腔洋调”?(8分)赵书:361页什么是原因怎么办4、试分

7、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试分析“我晚上散步散步”的偏误来源。说出教学对策。(7分) 见往年试题答案5、论述题(20分)(1)王老师以前在中国的大学教英语,现在美国教中文,他发现在他的教课过程中很难控制课堂,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你认为有什么原因?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怎么做,请举例说明(10)要点原因:学习者:大学生中学生、学习动机:工具动机兴趣动机、教学者:大学老师中学老师、教学内容:英语汉语、教学方法:灌输式-交际法、任务法调整:灌输式转为任务法,将以往学生的工具动机转为兴趣动机举例:主题:对比美中日常食物,知识:食

8、物名称、表达喜好的方法。任务:学生上网调查西方快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作报告;辩论,使用筷子会使你更聪明吗?(2)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0分)(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

9、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

10、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五、教案设计(20分)老王是个老烟民。从二十年前开始,就抽烟了。最近,他咳嗽得很厉害。医生叫他不要吸烟了。他决定戒烟了。到今天为止,他已经一个月没吸烟了。朋友给他一只烟,老王接过烟,闻了闻,又还给了他。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我们大家都应该戒烟!语言点:(1)“是”字句:老王是个老烟民(2)状语:从二十年前开始,就抽烟了(介词短语作时间状语)(“从,就了”表示时间早)到今天为止,他已经一个月没吸烟了他已经一个月

11、没吸烟了(介词短语、副词、时间、否定副词作状语)(到为止)又还给了他(副词作状语)我们大家都应该戒烟(副词、能愿动词作状语)(3)V了V:闻了闻(表示完成、动作短暂)(4)兼语句:医生叫他不要抽烟了。(5)语气助词“了”:就抽烟了(事情已经发生),他决定戒烟了(表示变化)动态助词“了”:又还给了他(表示动作的完成)(6)补语:他咳嗽得厉害。(程度补语)老王接过烟(结果补语),又还给了他(结果补语)(8) 关联词语:为了,都(目的)。(9)双宾语句:朋友给他一支烟(10)离合词:戒烟教案设计(100分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并正确使用本科生词,流利朗读课文,并能熟练

12、运用重要词语和语法点,叙述评论某件事情,正确地成段表达。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是字句、状语的用法(介词短语、副词、时间词、能愿动词)、补语的用法(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了”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用法。二、教学重点:1、介词结构和副词作状语:从二十年前开始,就抽烟了(介词短语作时间状语)(“从,就了”表示时间早)到今天为止,他已经一个月没吸烟了他已经一个月没吸烟了(介词短语、副词、时间、否定副词作状语)(到为止)又还给了他(副词作状语)我们大家都应该戒烟(副词、能愿动词作状语)2、语气助词“了”和动态助词“了”:就抽烟了(事情已经发生),他决定戒烟了(表示变化)又还给了他(

13、表示动作的完成) 3、补语:他咳嗽得厉害。(程度补语)老王接过烟(结果补语),又还给了他(结果补语)4、特殊句式:双宾语句:朋友给他一支烟 。兼语句:医生叫他不要抽烟了。三、教学方法:运用结果补语与程度补语对比的方法,归纳说明其意义和结构形式;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情况,设计真实情景进行操练。四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8分钟):1快速问答前一课学习的内容。2简单询问在座的学生有无吸烟史,吸烟的好处、害处等导入新课,(三)学习新课(85分钟) 1、生词学习(听写老师领读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帮助纠音。)2、课文讲练:(1)重点词语:烟民,已经,最近,抽烟、戒烟

14、、吸烟、咳嗽、厉害、闻、健康、为了都(目的连词)(2)重点语法项目:1)语气助词“了”和动态助词“了”:(区别和意义)板书(一):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就抽烟了(事情已经发生),他决定戒烟了(表示变化)(以上放在句子后面)板书(二):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又还给了他(表示动作的完成)(放在动词后面)2)两种补语(格式、意义并进行对比)板书(三):动词+得 / 不 + 形容词(说明“怎么样” )他咳嗽得厉害。(程度补语)板书(四):动词+动词(说明动作的结果)老王接过烟(结果补语),又还给了他(结果补语)3)介词结构和副词作状语:(顺序、位置、功用和意义)板书(五):状语的顺序和位置: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 / 方式 + 介词词组 + 动 / 形从二十年前开始,就抽烟了(介词短语作时间状语)(“从,就了”表示时间早)到今天为止,他已经一个月没吸烟了他已经一个月没吸烟了(介词短语、副词、时间、否定副词作状语)(到为止)又还给了他(副词作状语)我们大家都应该戒烟(副词、能愿动词作状语)4)特殊句式:(不是重点)双宾语句:朋友给他一支烟 。(两个宾语)兼语句:医生叫他不要抽烟了。(第一个动词是表示要求、命令的“请、让、叫”等)3、活用练习:学生自由组合用本课学过的词汇语法及其基本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