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713986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出生字的读音,能理解新词的意思。2.品读文中的关键语段,体会作者写唱歌女人的技法及其艺术效果,领略作者营造的优美意境,感受云南民歌所展现出的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作者对民间文化承载的原始、美好的生命形态的歌颂之情。过程与方法:1.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补充讲解,落实生字、新词的教学。2. 对比阅读,讲解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讲解点面结合的艺术效果,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3. 将三种歌会场景进行对比,体会内容与写法上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感受民间文化的浓郁气息和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

2、生对原始自然的生命形态的尊重与热爱。教学重难点:1.感受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2.品味语段,感受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3.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原始美好的生命形态的歌颂之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引导点拨。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宋祖英演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频资料。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叫沈从文。沈从文是一座通往乡土古寨的桥梁,湘西偏远地带的民俗风情,随着他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一天天被人们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一起领略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二.

3、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沈从文,教师补充。 2.了解字音学习情况,顺势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除文后涉及到的外,补充:若无其事、当行出色。三.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初读文章,放飞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调动形象思维,将文字转换为画面,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宏大壮观的场面。2.自主探究,把握旨趣。课文通过叙写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来体现云南歌会淳朴自然、宏大壮观的场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对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作精简概括,并说出每种演唱对应的段落。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这三种场合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三个场合对应的段落分别是第2、3段,第4段,第5段。

4、四.深入文本、深层发掘。1.课文所写的民歌演唱的三种场面的特点和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后明确:“山野对歌”具有对抗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侧重于写唱歌人。“山路漫歌”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侧重于写唱歌环境。“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堂传授民歌的课,侧重于写唱歌的盛况。2.了解对不同场面的不同写法。(1)“山野对歌”这个场面侧重于写唱歌人,请找出相关的句子,与边城中写翠翠的文字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写法上的不同。 学生讨论后个别发言。教师明确:前者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服饰,

5、笔笔细致,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显得实实在在。边城中写翠翠的那段文字,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显得飘忽灵秀。(2)“山路漫歌”侧重于写唱歌的环境。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了没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引导点拨后明确: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也只有这样淳朴而有灵性的水土才能养育出如此纯真质朴的人,而也只有这样纯真质朴的人才能够唱出这样甜美动听的歌。作者用秀美的自然环境衬托了歌声

6、的优美和人物的淳朴。(3)“山寨传歌”侧重于写唱歌的盛况。请看看是怎样写的?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全景描绘与局部刻画相结合。五.拓展延伸,升华体会。1.作者用微妙的笔触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如果你到云南旅游,当地人邀请你参加其中的一个歌会,你会参加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2.顺势插入宋祖英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让学生聆听。 六.总结提升,思想教育。沈从文先生说:“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在今天这个物质喧嚣的现实世界,我们周围跋涉着太多太多的疲于奔命而日益沧桑的灵魂。感谢沈从文,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会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自然鲜活的基因。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清风明月走进心灵,让我们的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附:板书设计云南的歌会 山野对歌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唱歌的环境 生命的颂歌 山寨传歌唱歌的盛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