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711914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实习报告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年级: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号:20111240011026姓名:任国胜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系地理科学专业目录第一章:绪言实习的任务、内容、起止时间及行程安排;第二章:实习期自然概况地理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等;第三章:地层以组为单位,由老到新分别描述,包括岩性特征,标志层,如果有现场,一定要有自己的观察描述第四章:构造对本区柳江向斜进行概述,并对野外自己观察到的褶皱、断层、节理进行概述,包括位置,构造特征形成时代等等第五章:地质发展简史第六章:结语对自己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和评价,可以简述自己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

2、以对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学内容以及时间安排提出个人建议,以便以后的实习管理工作更趋完善。绪言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人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和一群熟悉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同甘共苦,认真地度过这仅有七天的旅程。行程安排:2012-7-3基地沙锅店潮水峪东部落半壁店基地2012-7-4基地上庄坨小傍水崖大傍水崖吴庄垭口花场峪古长城基地2012-7-5基地鸡冠山石门寨亮甲山基地2012-7-(68)角山长城,山海关,老龙头,鸽子窝公园,联峰山。任务内容:因为每天实习内容和任务不尽相同所以,分开写2012-7-31了解本地区地质简史。2 了解本地构造。3 观察容颜地貌。4 沉积岩层打产状。5 潮水

3、峪大断层的测量2012-7-41了解柳江盆地部分东翼地层以及核部和全部西翼地层。6 建立全区向斜构造的形态。(上庄坨)1 沉积岩层打产状。2 找北票组和上石盒子组细砂岩。3 找二叠纪煤矸石。4 观察单斜山。(小傍水崖)1 观察主要矿物:角闪石,石英,长石。2 打标本。(吴庄垭口)1 测产状,于东翼对比。2 垭口看剖面。3 垭口九龙壁(小褶曲)(花场峪古长城)认识长城现状及保护的紧迫性。2012-7-51了解角度不整合,地堑构造的野外观察方法。4 景儿峪组石英砂岩与绥中花岗岩角度不整合接触。5 海绿石砂岩及其意义。6 典型小断层的判定,描述。2012-7-(68)了解秦皇岛地区的旅游资源实习期自

4、然概况地理位置:秦皇岛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黑山,南邻渤海,东接辽宁省,西与唐山市的迁安市,滦县,滦南县,乐亭县隔河相望。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秦皇岛市地理坐标为39224037,东经1183311951。南起滦河口,北至青龙满洲自治县大石岭乡小老岭村北,南北最大纵距127公里;东起山海关区孟姜镇顺山店村东,西至青龙满洲自治县凉水河乡杏树岭村西,东西最大横距110公里。柳江盆地实习基地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一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高山所包围。

5、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出盆地的东南方向,在山海关南侧入渤海。交通:秦皇岛交通发达,交通网密集,公路,铁路,航空,海路四位一体,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柳江盆地实习基地区内有柏油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相通,交通极为方便。秦皇岛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的东端,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但冬季漫长,秋季短促。冬季寒冷干燥,但无严寒,夏季高温多雨,但无酷暑。地层(馒毛徐张崮长凤)太古界本地区最古老的混合花岗岩,统称绥中花岗岩,距今30亿年,是太古界花岗岩经强烈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的。元古界龙山组0岩性: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分布:盆地东部张崖子,南部鸡冠山

6、景儿峪组岩性:紫色,绿色页岩夹灰岩,分布:盆地东部张崖子,南部鸡冠山该组与下伏地层龙山组分层即以薄板状灰岩夹页岩为标志描述:这是7月5日的实习内容,鸡冠山石英砂岩含海绿石表明是在浅海环境中形成。鸡冠山是柳江盆地向斜南端的古老岩层。下部30亿年前喷发,接连喷发5到6亿年,为混合花岗岩。石英砂岩于混合花岗岩的分界层,因风化原因,很难找到。鸡冠山因为上部为坚硬的石英砂岩,不易风化,有棱有角,形似鸡冠故得名。石英含量极高,可用于玻璃厂原料。鸡冠山顶整齐的洞,推测为古代冰川遗迹。此地为典型的地堑构造。古生界昌平组岩性:白云质花斑状灰岩,后层灰岩分布:东部落至马家峪,庄河一带描述:(因中途遇雨,折回没去)

7、与下伏地层景儿峪组为假整合接触馒头组岩性:紫红色页岩夹泥灰岩分布:抚宁茹各庄出露较好描述:紫红色页岩酥脆,用手一捏就碎与下伏昌平组为平行不整合毛庄组岩性:紫色,紫红色页岩,泥岩夹少量薄层灰岩,灰岩透镜体分布:沙河寨,上平山,东部落及庄河描述:紫色,紫红色页岩与馒头组一样徐庄组岩性:黄绿,暗紫色粉砂岩分布:沙河寨,上平山,东部落及庄河描述:用锤子砸开,沙粒很细与下伏地层划分以毛庄组大量紫红色页岩为标志张夏组岩性: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分布:向斜两翼均有分布,在东部落西山318高地以北,揣庄至张庄出露较好,此外在赵家峪,上平山以西以两翼伍庄以北石门寨均有分布描述:鲕状,很小的细孔,是生物粘膜粘住灰岩

8、颗粒沉积行程该组与徐庄组分层以鲕状灰岩连续出现为张夏组底部的标志崮山组岩性:紫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与竹叶状灰岩裂层分布:与张夏组一致描述:很好分层,表面是粉砂状长山组岩性:下部为紫色竹叶状灰岩,迭层石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紫色页岩,上部为紫色粉砂质页岩夹少量竹叶状灰岩分布:东部落潮水峪东山,揣庄至驻操营,西部伍庄以北,山羊寨以西,北部查庄,南部石门寨等地与下伏地层张夏组是以紫色岩层为划分标志凤山组岩性: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与页岩层分布:东部潮水峪东山,揣庄至驻操营,西部伍庄以北,山羊寨以西,北部查庄,南部石门寨等地描述:如同竹叶一样交错镶嵌在岩石中,很好看,是风暴把岩石砸碎,再次沉积而

9、成总述:这是7月3日实习内容。我们要翻山越岭,走过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张夏组,馒头组,从奥陶纪直接干到寒武纪,两亿年的时间跨度,三十里的行程。潮水浴,六人先回,其余部队继续向东部落行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循着前人的痕迹,我们看到了凤山组的竹叶状灰岩,长山组的绿泥色页岩,张夏的鲕状灰岩,馒头的紫红色页岩,并与志同道合的另一支大军在馒头组相遇。山路艰险,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去东部落的路上忽然下起了雨,大军折回,走不远,无雨。亮甲山组岩性:下部为灰色中层,后层花斑灰岩,中部为花斑灰岩互层,上部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分布:石门寨,小刘庄至驻操营等地描述:有明显岩墙侵入,形成与燕山运动时期,因为可明

10、显看出先是岩浆侵入,后经过构造运动,岩墙中折地方推断是那里岩石坚硬,岩浆无法侵入,只能从旁边侵入,故形成中折地方。本溪组岩性:深灰色,灰褐色粗砂岩,细砂岩夹泥岩分布:槐树店以东至石岭以北,石门寨以西描述:风化极为严重,测产状需要自己打出岩层面本溪组与奥陶系亮甲山组为平行不整合太原组岩性:粗,细,粉砂岩夹泥岩,铁质砂岩,G层铝土矿分布:黑山窑至上庄坨,沙锅店至驻操营以北地区描述:有球状风化山西组岩性:灰色深灰色粉砂岩,中粒砂岩,底部为白色或黄绿色,黄褐色中粒,中粗粒,粗粒砂岩。本组含“煤2”“煤3”均为可采煤分布:观喜岭,义院口,石门寨,傅水寨等地总述:到鸡冠山,去找石英晶簇。亮甲山看到松鼠,观

11、察岩墙侵入,在各种地层打产状,收获颇丰。亮甲山传说:亮甲山原名撂脚山,相传唐朝名将薛礼薛仁贵在追赶残敌时曾在此山顶驻马扬威,撂脚观敌。后因登此山能远望角山,在清朝时被称为撂角山,后传将士在山上晾晒盔甲,而称为亮甲山。乾隆元年有人在山顶上建有陶然亭,“山亭远眺”被列为当时石门八景之首。石门寨:石门寨为一个古寨,相传隋时就已经存在。唐以前本处为高丽人用山石所建,称为石门城。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唐太宗征高丽,曾在此扎营。明隆庆三年(1569年)曾在此设路。路是明长城守军的军事建制,其上为镇,其下辖关、堡、寨、营,当时曾在石门路设游击署。石门路和其以东的山海路,以西的燕河路、建昌路合称永平

12、府的四路将署。明万历18年(1590年)参将刘承恩在此扩建城池,称为石门寨。石门寨西门外有百印台,又称四方台,相传薛礼薛仁贵征东时由徐懋功(李绩)所建。印台观海为清时石门八景之一。构造一、柳江向斜构造柳江向斜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间的一个出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的隆起构造区内,是一十由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岩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该向斜近南北向延伸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山,长达20公里,东起张崖子、黄土背,西达花场峪,宽约10公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界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向斜的基底为古老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北、东、南边缘向斜两翼极不对称,

13、东翼产状平缓且稳定,西翼产状陡立,甚至倒转向斜轴紧靠西冀,所以东翼的出露宽度约为西冀的五倍,向斜轴面西倾,倾角约为40度左右。至北部老君顶以北,受西部构造影响,向斜轴向偏为北北西向向斜枢纽在南部埋藏深度较之北部要大。从下奥陶统顶面的枢纽来看,在南部秋子峪至山羊寨一线以东12公里处的埋藏深度于海平面以下约900米,而北部在纳子峪一带,其埋藏深度在海平面以下不足400米向斜东翼构造简单,西翼受断层破坏严重,北部有宽缓的次级褶曲纳子峪向斜、教军场背斜、苏庄背斜等,西南缘有北北东向倾伏的上平山背斜与柳江向斜相邻。柳江向斜东翼所占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三分之二强,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近似于一个

14、地层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1030度左右,通常为1020度.南端黑山窑一带,因接近向斜南部转折端,岩层产状急剧改变为东西走向。东翼区的寒武系出露地带有一系列的侵入岩株、岩墙,对于围岩并无明显扰动。而侵入于煤系地层中的岩浆岩,则使煤层受到破坏。向斜西翼为一南北向狭长地带,地层产状陡立,倾角在70度以上,甚至在南段秋子峪至山羊察一带产状倒转。其西缘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基接触接触带上变质作用明显,柔皱强烈西冀受挤压强烈,产生下一系列逆断层,构造相当复杂。二、断层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

15、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两组。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断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只有石门寨东南的126s高地上的正断层,断距达数百米,以致奥陶系亮甲山组与寒武系张夏组接触。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柳江向斜的南界即为一东西向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南倾,古老变质岩系与古生界及侏罗系地层相接触。该断层延伸颇远,在黑山窑南被正断层横切。北部板坊峪向东至贺庄的近东西向逆断层,山北往南上逆,规权颇大,延仆数公里西翼发育一组近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多数断层面西倾,自西向东高角度逆冲,倾角70-80度,延深很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