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71148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物技术绪论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授课章节绪论。二、学时安排2 学时。三、教学目标1. 把握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定义。2. 把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3.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进展史。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 1农业生物技术概念。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难点:农业生物技术内涵。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21 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猛进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进展和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生物技术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 本次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学问。II 课一、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1. 生物技术的内涵生物技术是指“ 利用细胞和分子过

2、程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技术” 。4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2. 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农业生物为主要争辩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农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局部,农业生物技术的创和进展,将成为推动世界农业跨越式进展的主导力气。二、农业生物技术的进展史农业生物技术这项兴的高技术孕育于古老悠久的农业生产技术之中。从“刀耕火种” 的原始农业时代,不断驯化选择野生生物进展栽种和饲养,这便是生物学、栽培学、耕作学、 饲养学等学科的萌芽。19 世纪中期,法国宏大的微生物学家巴

3、斯德,首先提醒了发酵作用的实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奠定了发酵工程的科学根底。遗传学三大规律制造者之一孟 德尔,依据年18571865的豌豆杂交试验结果,在1866 年“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中阐述了性状遗传是受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把握的,并首次提出了遗传学的分别规律和独立安排 规律。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人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进一步证明白孟德尔的两个遗传规律, 并把他假定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以直线定位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进而创立了基因论。这样,摩尔根觉察的连锁与交换规律和孟德尔的分别规律、独立安排规律共称为遗传学三大 根本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遗传学。1944 年阿委瑞等人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白染色体

4、上的重要组成局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53 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通过 X 射线衍射分析争辩,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构造模型,进而明确了基因是 DNA 分子上的一个区段,从而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根底。1973 年,转基因的技术问题被解决。1983 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至今已有35 科 120 多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1902 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为多种细胞组成的观点,以及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并首次发表了植物离体细胞培育试验的报告。自哈伯兰特的试验之后,直到 1934 年美国的怀特White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泼生长的

5、无性生殖系, 并反复转移到颖培育基中继代培育,使根的离体培育试验获得了真正的 成功,并在以后28 年间培育了 1600 代。这之后,怀特又以小麦根尖为材料,争辩了光、温度、通气条件、pH、培育基组成等各种培育条件对生长的影响,并于1937 年建立了第一个组织培育的综合培育基,该培育基后来被定名为White 培育基。怀特于 1943 年发表了植 物组织培育手册专著,使植物组织培育开头成为一门兴的技术。20 世纪 40 年月,抗生素的觉察不但引起了医药界的革命,使不少过去难以医治的传染病能有效地把握,而且也将传统的厌氧发酵技术进展成为现代化的深层通气搅拌培育,包括 菌种的分别、选育、发酵器设计、空

6、气净化、发酵条件以及产品分别、提纯等技术。人们可以利用这套技术大规模生产人类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可以认为,20 世纪 40 年月到 60 年月是奠定农业生物技术理论的阶段,而 70 年月以来,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才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有用阶段。生物技术作物、生物农药、生物 肥料、名特优植物的组培快繁、食用菌生产等快速进展,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极好的进展 前景。三、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1. 生物技术作物生物技术作物是指利用组织培育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他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作物,这种作物也叫基因改性作物或基因重组作物。生物技术作物最初实现商品化是在 1996 年,全球的种植面积仅为17

7、0 万 hm2。而 2022 年,生物技术作物的种植面积已到达 1.25 亿 hm2,种植的国家有 25 个。截至 2022 年,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到达 8 亿 hm2,距首次 4 亿 hm2 大关仅用时 3 年,而突破 4 亿hm2 大关用了整整 10 年。2022 年,我国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达 380 万 hm2,在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超过 100 万 hm2 的 8 个国家中排名第 6。前三位分别是美国6 250 万 hm2、阿根廷2 100万 hm2和巴西1 580 万hm2。中国种植的生物技术作物包括棉花、番茄、杨树、牵牛花、抗病毒木瓜和甜椒。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

8、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如以虫治虫,以及人工合成的与自然化合物构造一样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进展的趋势。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品种有Bt 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植物生长调整类农药,大宗产品仍以井冈霉素和 Bt 为主。在 2022 年原国家进展打算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工程中,自然植物源杀虫剂菊酯、年产6 000 t“武大绿洲” 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真菌生防制剂、复合微生物活菌制剂和年产5 000 t 的寡聚糖生物农药 5 个生物农药工程获得批准。20

9、22 年又批准年产 3 000 t“安徽奥绿”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年产 1104 t 宁南霉素、线虫生防制剂和年产 3104 t 固体发酵Bt 等生物农药工程。2022 年登记的生物农药活性成分品种为 140 种,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 15;产品 411 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8;制剂年产量(1213)104 t,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 3 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 10左右;使用面积约 0.3 亿多公顷。目前,每年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以 4的速度递增。3. 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人工培育某些有益的土壤微生物而制成,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 肥和钾细菌肥等,它们是

10、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植物养分,刺激植物生长或抑制有害病 菌在土中活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提高作物产量。由于其本身的生产本钱低、用量少、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国内外都在乐观争辩、开发和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工厂超过300 家。微生物肥料的年生产总量到达 400 多万吨。按我国每年仅大豆、花生两种豆科作物播种面积约1 100 万 hm2、一般国家使用根瘤菌肥料(接种剂类型)占播种豆科根瘤菌面积 3050计算,每年应有 330 550 万 hm2 的面积需要应用,年使用豆科根瘤菌剂至少应为 26 50080 000t,但实际我国花生、大豆生产中菌剂应用面积缺乏总播种

11、面积的0.1,应用缺口很大。其次,我国目前 化肥实际用量达 1.2 亿吨以上,而微生物肥料年产仅百万吨(接种剂型仅占 10左右),年产量仅为化肥的 1/300,假设微生物肥料的产量到达化肥用量的 3左右,则可大幅度削减化肥用量,取得降低农夫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削减环境污染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优良菌种的不断选育、生产工艺进一步完善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微生物肥料的 生产及应用将会有更大的进展。4. 食用菌食用菌是指真菌中人类能够食用的那局部种类的统称。据统计,我国目前食用菌的生产已经由 1978 年的 5 万吨增加到 2022 年的 1 600 多万吨,年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的 7

12、0以上,居世界首位。2022 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突破 600 亿元,出口创汇11.2 亿美元,在国内农业产值的排序中,食用菌仅次于粮、蔬、油、棉、果,居第六位,成为农业中一项兴产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目前全国食用菌产值超千万元人民币的县到达500 多个,亿元以上的达 100 多个。5. 植物组织培育技术植物组织培育技术指在离体条件下,把植物的一小局部组织或器官,如一个茎尖、一小块叶或一小段茎,接种于玻璃容器里的培育基上,使它们重形成植株的一种方法。组培快繁的商业性应用始于 20 世纪 70 年月的美国兰花工业,80 年月已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全球经济效益的产业。全世界组培苗的年产量呈逐年快速增

13、长的趋势,每年的产量超过数十亿株,美国Wyford 国际公司、印度American Hybird Seeds 种子公司等每年的产量到达数千万株。由于组培苗越来越多地被生产者所承受,导致了组培公司的诞生就像他们生殖的植株数量一样以指数级增长。据估量,全球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生物技术产业年交易总额的 10%,约 150 亿美元,并以每年 15%的速度递增。四、学习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1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生物技术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培育学生的专业技术力量和综合职业力量,增加适应职业变化的力量、连续学习的力量和创力量。2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依据当地农业生产进展的需要,在校内或有关生产单位集中强化训练农作物或园艺植物育种技术、优良品种组培快繁技术、农业微生物分别 培育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和综合职业力量,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量和自主创业力量。III 作业1. 简述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2. 简述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