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70751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书编制:中铁大桥五赣龙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序名称隧道监控量测日202年11月 、监控量测的目的把量测结果反映到设计施工中的目的首先是确认施工的平安性其次是进步工程的经济性。通过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掌握支护构造在施工过程的力学状态和稳定程度确保施工平安。为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机理解和掌握围岩变化规律 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及施工。为最终稳定时间等提供信息根据并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资料。因此必须加强围岩及支护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其目的是:.、提供监控设计的根据和信息。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于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可靠程度确保

2、施工平安及构造的长稳定性。为围岩级别变更、初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根据是实现信息化施工不可缺少的工序是直接为设计和施工决策效劳的。12、指导施工预报险情。作出工程预报确立施工对策做到监视险情、平安施工。.3、验证支护构造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对支护构造、施工的合理性及其平安性作出评价及建议为确定二次支护时间提供科学根据。 2、监控量测的内容及.、量测的内容及见表2.1 表.1 工程名称及工具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5d16d个月13个月个月以后必测工程洞内、洞处观察岩性、构造面产状及支护裂隙观察开挖后及初支护后进展每次爆破后进展净空变化收敛计每0一个断面每断面2对测点12次/天1次/2天1次/

3、周3次月拱顶下沉电子水准仪及铟钢尺每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个测点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地表沉降全站仪及m带支架对中杆浅埋、洞口埋深40每10m一个断面断裂面上2m一个点12次/天1次/天12次/周13次/月结合设计要求及本隧道特点本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工程为:洞内、洞外观察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沉降2、监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必测工程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测试精度为0.51m.2.、量测洞内洞外观察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展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进展物理力学试验。施工过程中应进展洞内、洞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展及时绘制开挖工

4、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展比照;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及初支护完成喷层外表面裂缝及其开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及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洞处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展观察。.3.地质素描爆破后立即进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展地质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要有照片记录。、代表性测试断面的位置形状、位置、尺寸及编;岩石名称、构造、颜色;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构造面的成因类型、

5、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分和泥化、软化情况;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岩石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才能;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等;施工开挖方式、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围岩的自稳时间等;溶洞等特殊地质条件描绘;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绘。2.3.2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在地表稳定处设一固定点做为基点并设定高程即可进展地表下沉的观测详细式样见附图。净空变化值用收敛仪进展测量拱顶下沉使用电子水准仪DNA0及铟钢尺量测读数准确到0.、01m。地表沉降使用徕卡TCRP11进展量

6、测读数准确到0.1m m.3.3净空变化隧道开挖后围岩向坑道方向的位移是围岩动态的最显著表现最能反映出围岩的稳定性。因此对周边位移的量测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意义、最经济的量测工程。周边位移用收敛仪量测其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来反映围岩的动态。测试及考前须知开挖完成后尽快埋设测点并测取初读数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测点要尽量靠近开挖断面要求在2m以内。C整个过程做好记录并随时检查有无错误。记录内容应包括断面位置、测点编、初始读数、各次测试读数、当时温度、以及开挖面距量测断面间隔 等。2.3. 数据整理量测数据整理包括数据计算、列表或绘图表示各种关系。A周边相对位移计算式为=Ri-R式中:0-初始

7、观测值i-第i次观测值i-第i次观测时该两点间的相对位移B绘制位移时间t关系曲线图或位移速度v时间t关系曲线。23.5监控量测频率必测测工程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间隔 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2-2和表-3确定。由位移速度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间隔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那么上应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2-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间隔 ()监控量测频率(01)B次/d(12)B次/d(25)B1次23d5B次/7d表.位移速率mmd监控量测频率5次/d151次/d0.11次23d0.2.1次/3d.1次/d.3.完毕量测的时间考虑到我监控量测的实际操作

8、目的和意义我的监控量测的完毕时间定为:当围岩到达根本稳定后以1次/天的频率量测2周假设觉察无明显变形便完毕该点的量测工作。2.3.7测试断面、测线、测点、测孔的布设测试断面的布置本工程测试断面采用单一测试断面即把单项测量内容布设在一个测试断面理解围岩和支护在这个断面的动态变化情况。地表下沉量测与埋深关系很大其测试断面间距见表2.4表2.埋深h与洞室跨度B关系2Bh.5BB2BhB断面间距m0501020510周边位移的测线布置隧道设计图纸中给出了参考测线布置详细测点、测线见附图所示。地表、地中沉降的测点布置。地表、地中沉降观测点主要应布置在洞室中轴线上方的地表或地中在主点的横轴上也应布置必要数

9、量的点另外在沉降区以外还应设置测点作为参照点位布置见附图。 、数据分析与反应3.1施工间监测人员在每次监测后应及时进展校对和整理同时应注明开挖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点间隔 等信息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点间隔 等信息。在获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适宜的数对监测结果进展回归分析以该测点可能出现的位移值和变化速率综合判断围岩和支护构造的稳定性并根据变形的等级理及时反应施工应确保监控量测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反应及时有效作出构造平安性、经济性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可采用的回归数有:指数型对数模型 =Alg+/B+t0 U=ll+B双曲线模型=t/A Bt 式中: U 变形值或

10、应力值 、 回归系数 t、t0 测点的观测时间d32、非线性回归方程的线性化根据曲线图形认为:选用指数数公式或双曲线数=tA+ 作为回归数可能合理些假如不能做出较明确的判断可以分别按以上几种数进展回归取拟合的最优者。以指数数为例:由于指数数为非线性数但可将其线性化如下:.式1对其两边取自然对数得:那么式2式2那么是式1线性化的直线方程其参数确实定可按线性回归的确定。周边位移分析与反应以围岩的位移来判断其稳定状态关键是确定一个“判断或称为收敛即是判断围岩稳定与否的界限。包括三个方面:位移量、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跨度7mBm隧道初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表3.1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050h3000h

11、500拱脚程度相对净空变化()0.003.2.07.220.0.2.01.3.0拱顶相对下沉()0.010.080.400.300.00080.16.141.10.84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2.拱脚程度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程度变化值与其间隔 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初支护墙腰程度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程度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后采用。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间隔 由初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2要求确定。位移控制

12、基准 表3.2类别距开挖面UB距开挖面2U距开挖面较远允许值6509U010U0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1位移加速度假如位移速率呈典型的蠕变曲线特征即先减速后等速或明显的加速那么说明围岩正向不稳定方向开展或已出现破坏。2根据以上判断假如围岩不超过表3.3.2两项允许值即不出现蠕变那么可认为围岩是稳定的初支护是成功的。假如表现稳定性好那么可以加大循环进尺。假如位移值超过允许值不多且初支护中的喷射砼未出现明显开裂一般可不予补强。假如位移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那么应采取处理措施。3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按新奥法施工原那么当围岩稳定后即可施做。各测试工程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根本稳定。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到达预计总位移的090;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0715/。监控量测数据获得后应及时进展校对和整理同时应注明开挖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点间隔 等信息。4、装备本合同工程的测量仪器表仪器使用部位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数量备注隧道全站仪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