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707136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离子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 教学设想 本课题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原子的构成。创设问题情景:“原子中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促使学生猜想,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授课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投影、课文插图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与想象,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4)通过对原子得失电子后变化的讨论,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与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3)观察图、表、动画,培养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与微观空间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目标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感受微观世界结构美,初步体会物质构成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教学

3、建议 1抽象问题直观化,枯燥问题形象化。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4-9和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画4-10,认识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以及离子的形成过程。仔细观察,细心体会。2将本节课放在多媒体教室上,让学生能充分体悟。3本课题要求不高,教学中切不可咨意拔高,增加学生负担。4关于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重点和核心。配合典型例题讨论教学,盘活思维,加深了解。5关于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各概念相互关系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例子比较分析说明。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

4、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设问:原子中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数: H 1 ,He 2 ,O 8 ,Ne 10 ,Na 11 ,Al 13 ,Cl 17 , Ar 18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谈原子的结构看看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体验画出原子结构草图(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1: 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画的? 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杏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

5、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活动2: 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 量: 低高 离 核: 近远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展示幻灯片)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

6、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活动3: 自制原子结构平面模型,分组进行不同原子的电子排布。 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活动4: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

7、数。 交流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达到2个)的结构。 活动5: 操作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知识分组用模型进行演示并画出氦、氧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原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6: 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归纳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四、离子的形成 活动7: 投影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

8、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怎样使其结构稳定?归纳 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活动8: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课件演示氯化钠的形成flash动画。动手让学生用自制原子结构模型排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并进行电子转移演练,感受电子的转移而非质子和中子的转移。投影卡通 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活动9: 讨论如何表示离子? 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

9、标“”“”号。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镁离子 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活动10: 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小结1不同点: 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拓展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相同点(联系):都能构成物质,保持

10、物质化学性质。活动11: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归纳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五形成性评价练习1.核外电子是按能量高低的不同 排布的。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 运动。能量最低,通常在离核 运动。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电子(氦除外,氦是2个),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 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 ,比较容易 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电子变为外层。3.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 关系非常密切。4.带电的 叫做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 ,带负电的离子叫 。六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投影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

11、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 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 七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启示: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2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

12、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 Am+n+a Bm+n-a Ca-n-m Da+m-n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课堂跟踪反馈 1夯实基础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 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 Y、Z表示)关系为 ( ) AX=Y=Z BYZX CXZY DZ=YX某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 ( ) A6 B8 C10 D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 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