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70190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牧的春天诗词江南春阅读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到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很多的楼台全覆盖在风烟云雨中。 解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

2、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宽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快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拂过南国大地: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唱歌,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缘由,除了景物的繁丽外,唯恐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假如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

3、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当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由于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

4、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漂亮风光。诗的前两句,有红绿颜色的衬托,有山水的衬托,村庄和城郭的衬托,有动静的衬托,有声色的衬托。但光是这些,好像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原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漫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模糊迷离的颜色。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加悠远的历史颜色。“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

5、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殊引人遐想。 杜牧特殊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潇洒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二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讨论者提出了“挖苦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是以佞佛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进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挖苦。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挖苦,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讨论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当从艺术形象动身,而不应当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肯定厌烦。他在宣州,经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观赏流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