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698931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外海中心小学 叶雪茵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学习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在观察、猜测、实验中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组合不仅是数学最初步的知识也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本课将通过探讨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并通过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接触过粗浅的有关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能通过观察与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

2、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因此,学生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方式中学习更加容易掌握本节课内容。根据本册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知识与技能:在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中,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学活动中养成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在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中,学生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教学难点: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落

3、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我本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的要求,力求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思考,从而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一)以境激趣,导入新课1、趣味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此时出示小女孩的照片)并创设情境:周末到了,她要去猴山,正在准备呢!2、为小女孩搭配衣服。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有哪些上装和下装,并提出问题:如果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是一种搭配方法的话,她会选择哪一件上装和哪一件下装?此时,学生可以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任意搭配,进而引出课题:

4、搭配中的学问。设计意图:学生有愿意帮助他人的愿望,本环节意在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1、帮助小女孩子找出所有搭配。在此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质疑。有的学生会说6种,当学生有不同答案时,教师适时引导:那就快来验证到底有几种搭配方法吧!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找出搭配。在同桌合作中,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并相互说一说是怎么摆的,从而找出有几种搭配方法。3、展示汇报。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搭配方法,学生利黑板上的教具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演示课件。此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有的同学会先确定上装,再

5、搭配下装,也有的同学会先确定下装再搭配上装,也有的学生会随意说出搭配。4、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评价搭配方法,并说一说按顺序操作的好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重复,不遗漏。5、学生展示。除了有摆一摆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连线的方法,就让学生在题卡上连线后展示。这个环节是将规范连线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在连线过程中感受搭配方法的有序性和数学的严谨性。展示后,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明确无论是确定上装还是确定下装,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够不遗漏、不重复的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还有的学生会直接列乘法算式的方法,2件上装分别搭配3件下装,是2个3,23=6(种),3件下装分

6、别搭配2件上装是3个2,列出乘法算式是32=6(种),从摆一摆、连一连,到抽象出搭配中所含的乘法原理,优化搭配的方法,从而更快、更准地计算出有几种搭配方法。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学生对“搭配的问题”是有生活经验的,但他们并不会注意到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更不会想到有序搭配的问题,关于小女孩搭配衣服的问题,就会把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出来,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学中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把已有经验转化为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了数学意识。三、实践新知,巩固应用。本环节共设置了

7、三个活动:1、为小女孩搭配早餐。大屏幕显示:牛奶、豆浆、蛋糕、油条、饼干,明确“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搭配。2:寻找去猴山的一共有几条路线大屏幕显示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从百鸟园到猴山有几条路,并请学生思考从儿童乐园入口经过百鸟园到达猴山一共有几条路,同桌两人研究后进行汇报。3、照相。出示图片,并提出要求:他们两个都想和精精、灵灵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呢?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教师继续追问,如果班级的56名同学们每个人都单独和精精、灵灵各合一张,一共要照多少张呢?有的学生可以直接列出算式,256=112张,再请列出算式的同学说出理由。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

8、程中,鼓励孩子有序思考,依次进行排序,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思维才会被充分激活,学习活动才是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四、拓展提高,感受价值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搭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活中有关搭配组合的情境,如:饮食搭配、交通工具的选择等,学生明确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独立解决。设计意图:对于低中段的学生而言,学习不再仅仅是因为兴趣,还因为数学知识具有现实意义。这就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只有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

9、于生活,所学的知识能为生活服务,才能让学生形成更加强烈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观察、猜测、实践的活动中,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按一定顺序,进行全面的思考,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有获得成功的体验。2、这节课各位老师都已经听过了,应该说这次的说课是在我讲课后,在各位老师给予了我许多好的建议后进行修改的。在第一次上课时,呈现给学生搭配方法的幻灯片中,并没体现出搭配中的乘法原理,层次不够清晰,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在用连线的方法找搭配,线没有从一点出发,没有注意考虑数学的严谨性。在听过邹主任、李老师、刘老

10、师和陈校长的建议后,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了修改,原来设计时是一张幻灯片呈现六种搭配,显示的图非常乱。修改后是在确定上装后再分别搭配下装和确定下装后再分别搭配上装,一张幻灯片呈现多种搭配,乘法原理体现的特别清晰。教学设计修改后,我又在其它班级上了一次,对于第一次的而言,第二次的教学效果是知识过渡更加自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容易,学生能自然而然地从摆一摆、连一连自然过渡到脱口用理解乘法原理列出乘法算式,计算出几种搭配方法,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3、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自己还是一名年轻教师,对于我而言,能够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砺练;既能在学习中提升,又能活动中成长,我一定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也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因为有这些关心我们一线教师的进修学校的各位老师,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一线教师指导与帮助,让我提升理念、更新思想、不断取得进步,在我心里真是万般的感动与幸福,我一定会继续加油,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