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69818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建瓯一中高三地理教学案第三十六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程标准: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探究一: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可以看到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这就是城市形态。2影响因素:地形、河流、交通线等。3常见类型 (1)团块状:如成都、合肥、华盛顿等,一般分布在 平原 地区; (2)组团状:如重庆、广州、浦东新区等,被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等自然环境分隔; (3)条带状:如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城市沿 河流 和 交通线 分布。除此以外,还有放射型(武汉)、星座型(上海)和散点型(大庆)等城市形态。4.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

2、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发展。(1)地形与城市区位温带和寒带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例如: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例如: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

3、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流城市区位包括: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如上海、天津、广州等。(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自然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形成城市。例如: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山西大同市、唐山开滦,英国的伯明翰等。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中国的大庆、玉门。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

4、花。(5)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的发展还导致了城市地域形态变化,城市在原有比较集中分布的基础上,沿着交通线向不同方向辐散,形成放射状城市形态。水运交通兴起了早期城市,但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形态团聚,沿着河流发展,铁路运输使城市沿着铁路轴线延伸发展,公路运输发展,使城市形成环行放射状道路网,城市形态也形成了放射状。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

5、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才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的背景,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如矿业城市的产生,从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往往不适宜城市的发展。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例如旅游、科技也成为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评价。以武汉为例,分析评价其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分析。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

6、,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并有大量人流与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2)人文因素:从资源、交通、政治、科技等因素分析。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交通发达,不仅有发达的内河航运,同时京广线与汉丹线穿过,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近年来武汉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旅游业也日益发达,三峡工程的建设更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等众多大中小城市。 优势

7、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市、南京、杭州等15个城市。 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

8、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环渤海城市群:包括大北京城市群的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辽中南城市群的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等。鲁东、鲁北城市群的济南、青岛等。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发展目标: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

9、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1、商业城市区位因素(1)交通便利,位于区域中心,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2)本身经济发达,商品生产能力强大,商品货源充足。例如:上海市是全国商业中心,主要原因是:长江和海运

10、发达,铁路交通便利,腹地范围广阔,同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2、城市内的商业中心商业街和商业小区。(1)商业街区位:市中心和交通便利地区。利于商品集散和利于消费者顺利到达。(2)商业小区区位:分布在居民区内。例题: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1)(2)题。(1)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机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答案:B点拨:直接从图上读取数字,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即可。(2)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点拨:由于丙地与原有的三个商业中心交易率最低,

11、说明该处商业不方便,需要有比较近的商业中心。探究二:城市主要功能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工业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类型。呈现连片分布没有明确的界线2功能区的形成与特点3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面积形态位置(区位特征)功能区内部特征住宅区最大(城市中_最广泛_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片状团状点状高级住宅区城市_外缘_,与高坡、文化区联系分化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两者质量上有差异,位置上呈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商业区最小点状条带状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原则:市场最优、交通最优)高楼林立,人口流量大,经济活动繁

12、忙,内部分区较明显中心商务区(CBD)工业区较小(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聚集性强成片分布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河流、铁路、公路等)分布)企业专业化程度高,相互间集聚性强。受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影响,趋于分散4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如何处理好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关系?基本原则:(1)与工业区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2)污染源布局在居民区下风向或河流下游;(3)在居住区和工业区间建卫生防护带。探究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2三种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常见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

13、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三种。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城市的功能用地类型取决于各项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图1 图2读图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回答:A地应形成 区,B地形成 区,C地形成 区。这说明:距市中心远近是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各类土地利用中,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商业付租能力变化最快,住宅次之,而工业最小。读图2“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回答: 图2中,地租最高的是 ,原因是: 。 按地租由高到低排列A、M、L、D四点顺序: 。地租等值线沿干线公路向和城乡外围公路向外凸,说明交通

14、便捷程度也是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2)其它因素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更具复杂性 课堂练习 读行业与用地方式关系图回答12题:付租能力路程 A B C D E 1A、B、C、D、E五图分别代表A独立平房、多层住宅、农业、工业、零售业 B独立平房、多层住宅、工业、农业、零售业C零售业、多层住宅、独立平房、农业、工业 D零售业、工业、多层住宅、独立平房、农业2关于13题判断依据的正确说法是( )A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在成本中的比例不高B零售业的付租能力一般,为了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而分布在城市中心C农业用地需要的土地面积最大,付租能力最低D独立平房的建筑面积较大,环境优越,付租能力高于多层住宅3如下图,某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较合理的方案是 ( )D4下图四种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中,最合理的是 ( )A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回答57题。5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 )A B C D6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