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690863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安徽省铜汤高速公路要穿越黄山的焦家山,在该山建一隧道。隧道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区,海拔105.2m231.1m,相对高差125.9m。山脊走向35度左右,隧道轴线与山脊走向基本垂直。2、地形地质等条件工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梅雨区4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5.217.3度,最高日平均气温为42度,最低日平均气温为20度。七、八月气温最高,一月气温最低。区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73.5mm,最大为2525.7mm,最小为627.9mm,多锋面雨及地形雨,山区冬季风速较大,一般为45级。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畈村组粉砂岩()和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成因碎石土()

2、。3、设计标准设计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地震设防烈度:7级4、计算断面资料:桩号:K151+900.00;地面高程:205.76m;设计高程:138.673m;围岩类别:类;复合式衬砌类型:类;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该段隧道通过微风化粉砂岩地段,节理裂隙不发育,埋置较深,围岩稳定性较好。5、设计计算内容(1)确定隧道开挖方式及隧道断面布置图;(2)围岩压力计算;(3)隧道支护设计图;(4)隧道衬砌设计图。6、设计依据(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3)隧道工程王毅才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4)地下结构静力计算 天津大学

3、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工程教研室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隧道断面布置本公路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由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3.2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对于类围岩,分离式独立双洞间的最小净距为2.0B,B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本隧道入口处桩号为:K151+818,出口处桩号为:K151+986,全长168米,为短隧道,不需设紧急停车带。因围岩条件较好,选隧道断面形式为直墙式。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本高速公路位于皖南山区,取设计时速为,则建筑限界高度H5.0m。且当时,检修道J的宽度不宜小于1.00m,取,检修道高度h0.5m。设

4、检修道时,不设余宽,即:C=0。取行车道宽度W=3.75m27.5m,侧向宽度为:,建筑限界顶角宽度为:,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不应大于3,本处取2。具体建筑限界见图一所示。图一 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单位:cm)由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4.6有:上、下行分离式独立双洞的公路隧道之间应设置横向通道。本隧道长168m,设置一处人行横道即可,人行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如下图二所示。图二 人行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单位:mm)故:隧道限界净宽为:11.5m;其中:行车道宽度:W=3.75m27.5m;侧向宽度为:;检修道宽度:;隧道限界净高:5m;内轮廓形式:单心圆R=6.8m

5、;净高:7m;净宽:11.7m;向外取衬砌厚度0.4m,则:隧道开挖宽度;隧道开挖高度:;取两分离式洞口之间左右间距为40m;该段隧道的埋深H67.087m。洞口的开挖方式见施工组织设计。三、围岩压力计算隧道支护结构的垂直均布压力:其中:s=3, 为安全起见,取 ,B5m,取i0.1,荷载等效高度:;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故为深埋隧道。水平均布围岩压力:,取。三、隧道初支查看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则:由8.1.1有:公路隧道应作衬砌,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可分别采用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高速公路应采用复合式衬砌。8.4.1有:复合式衬砌是

6、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夹放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复合式衬砌设计应复合下列规定:1、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即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单独或组合使用,锚杆支护宜采用全长粘结锚杆。2、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或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截面宜采用连接圆顺的等厚衬砌断面,仰拱厚度宜与拱墙厚度相同。由8.4.2有: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可参照表8.4.2-1选用。由表8.4.2-1,对于级围岩,有:初期支护:拱部、边墙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12cm,拱、墙锚杆长度为2.03.0m,间距1.01.5m;钢筋网:局部25

7、25;二次衬砌厚度:拱、墙混凝土厚度为35cm。本隧道大部分地段为深埋隧道。深埋隧道外层支护,根据规范规定,采用锚喷支护,锚杆采用水泥砂浆全长粘结锚杆,规格222500mm,间距1.01.5m,锚喷混凝土厚度120mm;钢筋网:局部2525。四、隧道衬砌设计与计算因围岩稳定性较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按构造要求设计,采用直墙式衬砌,拱顶采用单心圆。取衬砌中线为计算线,则:隧道计算宽度为12.3m,计算高度为7.2m。1、 已知资料:顶拱和边墙的厚度均为0.4m,宽度为1.0m,跨度l12.3m,拱的矢高f3.7m,垂直均布压力,侧向均布压力,衬砌选用C30混凝土,其弹性模量E=31GPa,围岩弹

8、性抗力系数。图三 隧道衬砌计算模型(单位:m)2、拱顶的计算(1)几何尺寸R=6.8m,sin0.8902,cos0.4556, ,边墙的弹性标值:(边墙属于长梁)。(2)计算各项特征数值(计算过程参考地下结构静力计算一书)(a)拱的单位变位由式(3-18)与附表53,得:, ,;(b)拱的载变位由式(3-19)与附表54,得:,;(c)拱的弹性抗力变位由式(4-8)与附表57,得:,;(d)墙顶(拱脚)的单位变位边墙属于长梁,按式(4-15)计算墙顶的单位变位。,;因为边墙属于长梁,且不承受水平荷载,故:。(e)左半拱上的荷载引起墙顶处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由于竖向均布荷载:,由于弹性抗力:

9、按式(4-7a)与附表57,得:,;以上各项力的正负见下图所示。将以上算出的各项数值代入式(4-4)中,则得:, (3)求解多余力将以上算出得各A值代入式(4-3),得:,解出:,;下面求弹性抗力。由式(4-2)的第二式求出墙顶(拱脚)的水平位移为代入式(4-6):解得:因此,得多余力和如下:,;(4)求拱顶的内力由于对称关系,将左半拱分为四等段,计算04各截面的弯矩M和轴力N,见图4-10(a),按下式计算:;式中按式(4-7)与附表57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表1 数值表截面093.120027.2742108.4028142.207024.995838.315328.771720.4460

10、7.502530.194719.69060.1877410.158130.441913.2841坐标尺寸的计算见表2,弯矩的计算见表3,轴力 的计算见表4。表2拱轴线的坐标截面00.00001.00000.00000.000010.27100.96261.84280.254320.52160.85323.54690.998230.73330.67994.98642.176740.89010.45586.05273.7006表3 拱的弯矩截面04.821900.00000.0000108.40284.821914.82190.254310.388013.371438.3153-497.11892

11、4.82190.998240.775749.53577.5025-326.044334.82192.176788.916597.90270.187775.363844.82193.7006151.1665144.251013.2841-1760.2633表4 拱的轴力截面093.120027.27420.000027.27420.000040.849213.5750142.207024.995811.438124.06093.932839.321430.631328.771720.44604.575317.444614.569234.852536.552530.194719.69060.142

12、813.387728.795227.773443.3236410.158130.44199.041713.875442.426618.619156.21203、边墙的计算边墙属于长梁,按式(4-14)进行计算。由于对称,仅取左边墙。边墙的弹性标值。墙顶的力矩及水平力按式(4-10)计算,得:墙顶的竖向力为:将坐标原点取在墙顶,分边墙为四等段,求48各截面的弯矩、轴力和弹性抗力。由式(4-14):每等段的边墙自重为:故4-8各截面的轴力为:函数可从附表3查出,计算结果见表5。表5 边墙的截面4001.00001.00001.00001.000019.0697202.514066.349950.8

13、751.2-0.17160.10920.38990.28075.1713203.31908.870661.7502.3-0.1416-0.06680.00800.07481.5375204.1240-3.999272.6253.5-0.0177-0.0283-0.0389-0.0106-0.1551204.9290-1.939183.5004.60.0089-0.0011-0.0111-0.0100-0.1889205.7340-0.1309弯矩图和轴力图见下页图所示。以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再墙的6、7各截面处其弹性抗力为拉力(对围岩),这是不合理的但是由于数值较小故计算结果仍然可用。根据假定,墙下端不能产生水平位移,故该处的弹性抗力应等于零,而计算结果不为零,这是由于计算误差所致。4、二次衬砌设计(1)因围岩稳定性较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按构造要求设计;(2)衬砌结构防水:本隧道放水采取以下措施:1、复合式衬砌间采用防水夹层;2、混凝土满足抗渗要求,采用砼抗渗标号为S6;3、施工缝变型缝等处的放渗采取专门的防水措施。本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设计应用近似解析法结合工程类比法确定衬砌支护参数。但复合式衬砌设计和施工密切相关,应结合施工,通过测量监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