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之浅见.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68980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成教育之浅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养成教育之浅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养成教育之浅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养成教育之浅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养成教育之浅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成教育之浅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娄底五小 周娟菡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养成教育?根据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个人觉得,养成教育指的就是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包括了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养成。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现在,学校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

2、好习惯,能成就大未来。可以说,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据调查,现在的小学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模仿能力极强,辨别能力却较差,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他们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且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家长的宠溺,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

3、育的重要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小事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教育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需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

4、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二、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

5、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过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应该让儿童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教育艺术。” 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对孩子养成教育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

6、教育是基础性的, 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心目中做个好榜样,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老师。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是两元人格的现予纠正,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

7、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四、讲究方法,区别对待。学习、品行都较好的优等生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于这类学生除了经常性的表扬之外,还应发现他们自身的不足,找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进步。例如:我们四1班有一名学生,上课也积极发言、作业写得又干净又整洁,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他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有的同学有困难了,躲在一侧袖手旁观,做值日时拈轻怕重。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让他改掉这种不良习惯

8、,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采取了与他通过交流谈心的办法,渐渐地,他的这些不良习惯改了不少,与同学相处得也较以前融洽了。如果是学习、品行一般的中等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扬长处、改正不足,在闪光点发扬的同时,缺点也自然纠正了,从而进步了,通过老师的帮助、努力,中等生是能树立信心与优等生比赛的,甚至超过他们。对待后进生,我们要用人格影响去教育他们。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后进生往往表现为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意志,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因此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位学生,语文成绩较差,平时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为了鼓励他,我让她做语文小组长,她当选后,与以前判若两人,组长当得很出色,上课时那种求知若渴的眼神让老师大为吃惊。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让我们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