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68895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涵篇)细节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的意见最重要!(说说你的想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1)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谁能说说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第二环节“新知学习”师:请大家观察方格纸上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24平方厘米.师:想一想,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生:它们的面积相等。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

2、形。师: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生:沿着那条线将平行四边形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拼到右边,就变成长方形了。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再把左边的图形移到右边,就变成长方形了。师:你能在拼剪成的长方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吗?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师:现在大家有没有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算?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么写?生:S=ah第三环节“巩固应用”(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2)第一

3、环节“试一试”。教师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你认识这个图形吗,你会怎么去算它的面积?请你自己量出必要的数据算一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没有一点提示,直接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的方法去试着计算)学生独立尝试。第二环节“说一说”。让孩子把试的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原生态地呈现出来。师:可以呀,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用“底乘邻边”的方法计算的。平行四边形是易变形的,我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一推拉,它不就变成长方形了吗?这个长方形的底就是原来的长,宽就是原来的邻边吗。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乘邻边。(结论显然错误,但该生能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值得肯定。)生2:

4、我是用“底乘高”的方法计算的。通过观察,我沿着高把“三角形”那块割下来补到这边,就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时候的长是底,宽就是高,所以面积应该是底乘高。(师请孩子把两种办法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第三环节“辩一辨”。让学生进行辩论,你为什么赞同或者反对这个方法?说出你的理由。通过怎样的方式来验证哪个方法才是正确的?孩子们把平行四边形放到方格纸上,用数格子的方式,很清楚地发现“底乘邻边”是错的,“底乘高”是对的。师:底乘邻边为什么是错的呢?(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师也用平行四边形演示教具去推拉,一直推拉,把它压扁,最后只剩下一条缝,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面积在发生变化。)师:(鼓励持“底乘邻边”观点的学

5、生)尽管你的方法是错的,但是你也想到了转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很棒!其实,两种方法都是转换法,只是转换方式不一样而已。你是推拉我是割补,今天是求面积割补行得通,明天如果求周长的话,你推拉就可以,我割补就不可以。第四环节“练一练”(略)。比较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片断1尊重教材的顺序,遵循教师“教”的思路,追求“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片断2尊重学生主体,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尽管过程中出现许多旁枝错节,显的“很不顺利”,但学习过程显的更为生动,学习结果掌握的更为深刻。两者根本区别在于教师心目中是否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人,学习活动中能否主动且善于听取学生的见解和意见。1角色

6、上:教师“退”到幕后,学生“进”到前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始终在前台而学生在后台,教师一定是包办有余而放手不足,学生的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效果是低下的。只有教师尽量后“退”,一直“退”到学生的背后,变原来在前头“铺路”为在后头“补路”;学生尽量前“进”,变原来在后头“走路”为到前头“探路”。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会变得主动、生动,教学才会有效、高效。2程序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面对一项新的学习任务,是老师先“教学”后学生“仿学”,还是学生先“试学”后教师“导学”,这既是一个教学理念的问题,也是教学程序的问题。只有将教学的程序设置合理,教学理念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

7、起步,既然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技能、生活经验,学习活动就可以从“试学”开始,让学生独立面对问题,自主探索,寻求结果,尽管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意想不到的、南辕北则的等各种情况,但这些就是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和想法,是教师教学最根本的依据。只有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学习的状况,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现状,并发现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而后根据这些开展“导学”,原先正确、合理的加以利用,原先错误、偏颇的加以调整。既可以利用学生“试学”的差异资源,让孩子互教互学,也可以根据“试学”和目标的差距,由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3形式上:充分倾听学生的见解学生的见解往往代表着他学习探索活动的全部,代

8、表着活动的形式、思维的过程、学习的结果。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他的意见,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无条件地充分地听取学生的见解。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展开探索活动,而后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唤醒”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自我意识,摆脱思维的惯性和学习的依赖;“鼓舞”学习活动中的每个学生,挖掘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在肯定中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提高能力。4话语上:“你”优先尊重学生学习主人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典型的话语系统,比如:“你会怎么去做?”“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说说你的理由。”这些话语,会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能唤醒他的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