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68544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1 本学期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依据高考的要求对学问内容合理安排,全面系统进展一轮复习,突出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高三地理的教学任务。 一、深刻领悟考纲要求,制定有效教学打算,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组成员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不断讨论高考的新变化和进展趋势,讨论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力量要求,使备课组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精确的把握高考趋势和命题方向,制定可行有效地理第一轮复习复习教学打算。 备课组教研活动做到有打算,每周的星期三上午其次、三节课,是高三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依据教学进度,相互争论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

2、方法,并沟通授课心得,遇到测验考试,还一起争论如何命题,分析学生消失的各种错误,探讨下一步教学措施,做到有地放矢,收获很大。 二、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促进教学。 备课组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备课组成员严密协作、勤于切磋、相互协调。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专题学案的使用,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备课组之间常常相互听课,沟通教学阅历,做到统一熟悉,统一传授;把握好教学质量关,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做好质量分析和监控。 三、实行有效方法,促进整体提高。 我们做好对个别学生的拓展、补差工作,采纳鼓舞、作业面批、个别辅导交谈等方法,并依据学生的实际

3、,乐观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平常注意抓学生的根底,重要的学问点不断地强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学好地理,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一些同学可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始终考不好,丢失信念。我们采纳了个别沟通,指导等,不断关怀、帮忙,同时教师关爱学生走近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的热忱,提高乐观性。 经过这学期的努力,大局部同学有肯定的进步,以坚决的信念,乐观的心态对待高考。我们高三地理组和谐协作,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使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地绽开的同时,也借鉴和吸取我校其他教研组的先进教研阅历,使地理备课组有长足的进展。信任通过我们全组同仁的共同努力,20xx年高考地理定能再创

4、辉煌!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2 本学期高三地理教研组工作在校长室、教科处的工作要求下,以课程标准为指南;努力促进全体地理教师站在时代的前沿,更新训练观念探究训练改革,扎实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进展,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优势,培育学问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全面进展的、高素养的人才。高三地理教研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注意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组织本教研组地理教师仔细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2022年考试要求及解读等课程改革的理论材料,仔细学习有关训练教学理论专着:如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盐都区中小学教学“五仔细”根本要求、盐都区中小学集体备课根本要求等以及有关地理专业报刊杂志。通过学习

5、,地理教师加快熟悉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课程改革的精华和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双基”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和日常生活中能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各种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有用资料,亲密关注热点问题,时时留心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注意培育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力量,学以致用。教师能以先进的训练教学理论为武器,乐观进展教科研实践活动,准时总结教学实践阅历,撰写课程改革的训练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坚持集体备课 1、教学中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细心设计教案、学案,

6、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提倡质疑,鼓舞学生大胆创新,实行启发式、争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把学问传授过程当作学习沟通和自主探究过程。课堂教学将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奇怪心,求知欲,帮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索、鼓舞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不断加强教研组建立。教研组常常不拘泥于形式定时或不定时进展集体备课,开设了屡次公开课,如:吴加江教师的高三地理课,得到教研室和外校地理教师的全都好评。通过开设公开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查找对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组织地理教师连续学习新大纲、新教材,讨论新大纲、新教材,探讨出一

7、套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4、提倡地理教师加强信息素养的根本功,提高现代化训练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媒体软件的编制技能和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力量。 三、加强新教师的培育,建立师资队伍 加强对新教师的思想训练和教学业务指导及新课程理论培训;组织教师进展新课程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功底。新教师坚持备详案,教研组成员资源共享、相互合作竞争、共同促进、不断提高。 四、讨论高考的改革新模式,为高校培育和输送更多优秀生 领悟高考的改革的精神实质,深入分析讨论高考新模式的特点,以适应高考的改革和“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三教学研讨分析会,探讨新高考模式的走向、命题意图及

8、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式。分析疑症、总结阅历,为2022年的高考取得好成绩而夯实根底。 高三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3 回忆开学来的工作,有欢快也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在各级领导以及市、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地理组全体教师乐观进取,勤奋工作,制造性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素养,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素养训练和地理训练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章,仔细学习了有关地理的报刊杂志,并鼓舞教师自觉订阅报刊,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地理学问,对于新的训练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学问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训练观念。全组教师还一

9、起学习讨论地理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变化,明确了高中各个年级的地理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学问脉络。此外,我们还乐观参与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文化业务进修、连续训练。其中,四位教师参与了县组织的考题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乐观开展教学讨论活动,注意实效。 地理组以开展教学讨论、提高教学效果作为组工作的重点。根据学校要求,各个年级分别以备课组长充分发挥作用。由备课组长组织同组教师一起学习、钻研大纲,挖掘教材,制定教学打算,在每周共同的两次备课中,一起讨论教学中消失的新问题。各位备课组长充分发挥了指导带头作用,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

10、、研讨,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按学校要求,坚持开好每一周的教研活动,做到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把教研活动当成培育青年教师的主阵地,提升教师内涵的摇篮。各备课组的活动标准化,做到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备课组长能把好教学关,使集体备课活动成为加强教研的有力手段,保证地理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1)在每次教研活动中,组内教师都能乐观发言,踊跃参加。我们组内各备课组平常能加强听课,教师乐观参加听课,评课,说课活动,酿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 (2)各备课组能乐观组织教师钻研教学大纲,相互沟通教学阅历,能做到定点定人统一备课,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能做到乐观辅导,各位教师都工作特殊努力,可以

11、说尽心尽责,任劳任怨。 (3)高一两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乐观探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乐观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以此提高上课的质量,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4)高二备课组的两位教师,注意了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复习应考工作,讲练结合,教学效果显着。 (5)高三年级备课组在王先树主任的领导下,做好了高三的复习工作以及高考信息的采集,在市统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培育青年教师,使他们健壮成长 我们学校、地理组很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育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制造条件、供应时机。老教师急躁传授自己珍贵的训练教学阅历,年轻教师乐观进取,虚心学习,急躁请教。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制困难,乐观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

12、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乐观进取,无私奉献 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制困难,乐观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教研组的工作中还存在的欠缺或问题: 集体备课活动还不够充分,备课方式、方法、水平都不够统一。教师在各方面的修养和水平都有提高的空间,教师参加课题讨论的乐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之,开学以来,地理组教师留意自身素养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训练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其他学科教师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提高改良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地理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