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68024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上好作文评改课如今,作文评改课成了小学习作教学课程改革的“鸡肋”。说到其重要性,众人皆知,它对教师作文指导的理念和技巧是一种综合考察,对孩子习作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却又很少涉猎,即便是在如火如荼的公开教学观摩中,优质的作文评改课也是凤毛麟角。毋庸置疑,作文评改课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和扎实地开授。但如何上好,确实是一个难题。此类课堂涉及的内容广,习作的思想情感、材料内容、篇章结构、语法修辞、标点错别字等,无一不是授课内容;同时当堂收效又不明显:诸如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材料剪裁、组织结构等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作文评改课的两个特点似乎给教师们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让

2、教师望而却步,许多教师都感到心有余力不足。笔者在认真研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李镇西、贾志敏等前辈的教学案例后,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初步设想了作文评改课的操作模式,供大家参考。课前,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认真制订作文评改课的教学计划。很多教师执教评改课容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其实,无计划性就是造成作文评改课低效的最大因素。作文评讲应该成为整个学期、学年写作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与学期作文教学任务紧密结合。通过评改计划,让孩子逐步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某一学段习作的总要求。下面以我执教六年级上期时的计划为例,在开学前的备课中,我就设计了如下的评改教学计划:次数 单元习作内容 评改课题

3、评改重点1 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 让生活有“声”有“色” 多角度观察收获多2 祖国在我心中 爱国无小事 以小见大,通过细节展现情感和精神3 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 作文中的“稻草人” 注重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让笔下人物“活”起来4 写一幅环保漫画 跳出画面才有话说 想象、联想的重要性5 介绍小伙伴 作文里的“孪生国” 如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特点6 根据报道稿编故事 给文章添枝加叶 如何将情节写具体7 介绍一种艺术品或艺术门类 我们身边的“美” 介绍收集资料,全面了解写作对象的方法于漪老师说:任何一篇习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结合体,讲评时涉及面太多,就会“讲不胜讲,评不厌评”。的确如此,习作评改课

4、试图“包圆”必定会适得其反。孩子正处于“习作”阶段,文中的“毛病”可以说是无穷尽的,教师的评改指导如果贪多求全的话,就像撒下满地的芝麻,让孩子无从捡起。因此,必须突出某一点作为一节评改课的重点。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定了这样一份计划后,这个学期的每一节评改课就能有的放矢了。每节课评改的重点单一、突出,这样就显得目标明确,条理清楚,前后没有交叉、重叠,一课一得。参与其间的孩子能获得循序渐进式的进展。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在“观察方法”,“人物描写”,“想象力的丰富和提高”这三个方面都得到有效训练,基本达到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的第1、2、3、5条要求。二、尽量全面地了解孩子和习作。首先,

5、在评改课前,应多找几个孩子聊聊天。所选取的孩子要尽量有代表性,写作高手型,适中型,困难型都要有所涉及。聊天中教师要多听,多记,少发言。孩子们可以议论作文题目的难易,写作经历,小插曲,父母亲对习作的评价,同伴的言论信息等。教师除了引导孩子们发言所需的必要言语外,应当尽量不回应,更不能发表评论。孩子是敏感、亲师的,他们会很自然的依附教师的观点,这样就会影响信息的“纯净度”。 例如在五下单元二的习作难忘童年评改前,我找来几个孩子聊天。他们纷纷表示:好像没有什么事值得记忆。我在全体习作的浏览中也发现,选材平淡是本次习作的最突出的缺陷。原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原本就处在“童年”,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新

6、厌旧”,对未来充满好奇,对过去只字不提。在他们的字典中“难忘”的内涵和做小动作,开玩笑,受伤,玩得过火,恶作剧等关联甚密,但是这些素材老师未必喜欢,难等“大雅之堂”,无话可写。于是我就以让记忆晒太阳为题,在之前预设的“不必过度强调文章立意”这一评讲重点上再增加“学会梳理经历,用过电影的方法再现细节”这一选材方法的指导,帮助孩子突破了这一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完整地阅读全体习作,整理出本次习作普遍性的评改点,将其和预设的评改点进行调整、融合,甚至是替换,以优化评改的实效。上文正是一个经调整后优化的案例。教师熟悉所有孩子的习作,评改时就能自然、潇洒地引用鲜活的例子,使评改更具有针对

7、性,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课堂和自己的切实关联。这么做,符合“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当然,教师也需要留意那些典型的个案,为个别面批做准备。三、精选评改使用的范文。在为数不多的评改课中,所选的范文又多为“优秀习作”。其实,优秀习作所提供的评改点反而很少。评改课所选的范文应大致有三类:代表性片段,代表本次习作“大众化”水平,片段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特征性片段,能突出体现本次评改点的片段,让孩子印象深刻;欣赏性片段,可供欣赏借鉴的片段,除选至优秀生习作外,也欢迎借用教师的下水文或者名篇佳段。例如在六上第三单元习作训练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中,评改课题为作文中的“稻草人”,突出解决的是描写时“千人一面”的

8、问题。我提供的片段就有我自己创作的作文童话谁中了大奖。此片段具有很突出的代表性,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全文如下:谁中了大奖想当然(童话主人公)凑上前来一看,原来是发行彩票啦。他当然想碰碰运气喽。彩票登记人员要求想当然作个登记:“小鬼,登记好你的姓名、长相。我们这里发行彩票就凭登记的信息,不认人,不挂失,不找零钱想当然顺手就写:本人小明,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个黑葡萄,一个蒜头鼻,一对灵巧的耳朵,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代表性片段)登记完毕,想当然选择了个吉祥号码:,只等着每半小时后的开奖的时间啦。半小时过去。工作人员宣布中奖号码:没听错吧,想当然居然中了万元大奖。他可乐坏啦。飞奔到领奖台前。工作人

9、员要求每个领奖人对上“暗号”。这“暗号”就是正确回答自己登记的姓名、长相这些资料。想当然自信满满地说出自己登记的信息。工作人员冷冷道:“又来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告诉你吧,小明早就把奖金领走啦,你是今天第个叫小明,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啦!下一位”在保安人员的押送下,他被架出领奖处。想当然感到莫名其妙。明明是自己选择的吉祥号码和个人信息,怎么会错呢。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有几个冒名顶替的“小明”被架出来了。想当然上前一问,其中一个人道:“我们本来都有名有姓,也不知道那个小伙伴把我们写进作文中,统一叫小明,而且也不管我们什么脸型,什么长相,一律把我们写得一模一样,毫无特色。我们可是冤枉的。要怪就要

10、怪那个写作文想当然的家伙。”此外还有两个供欣赏的秀片段,节选自孩子的习作:片段1声色俱厉的同桌“拍手潘”:“拍手潘”心里的火山终于爆发了:“你干嘛撕我的作业!我又没惹你,不就是上课写作业吗?”我立刻反驳他:“我为你好,怕你期末音乐不及格。”他的声音慢慢小下去了:“那你也应该告诉我一下。好了,现在作业也毁了,你得赔我一份一模一样的!”我的泪水它不从眼角淌出来,我把我的作业给了“拍手潘”:“好!我赔你,把我的空白作业给你。”谁知“拍手潘”却不领情:“我不要你的作业,我要我原来的作业。”这时候,小郭从第一排晃晃悠悠地走过来,挑衅似地对我说:“你惹他了?你这个欠扁的人!”“拍手潘”被老郭这么一跳衅,愤

11、怒到了极点,一把抓过我的作业撕成两半:“好了,现在两清了!”(此片段以对话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片段2我的妈妈:早上六点,我和爸爸还在做着香甜的梦,可是妈妈已经在阳台上,在晨曦下为我们撮洗衣服,迎着初升的太阳可以清晰地看见妈妈的鬓角已爬出了几根细细的银丝;早晨七点,睡眼朦胧的我起床了,这时妈妈已经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了,妈妈做的早饭虽然简单可是很少重复,而且吃起来有一种格外温馨的味道。妈妈工作了一天之后晚上又要拖着疲惫的身躯来接我;晚上拖地等家务又要使她忙到11、2点才能入眠(此片段通过罗列事例展现出妈妈为家庭操劳的场景)课中,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一、端正认识。很多教师认为评改课就是“纠错课”

12、,所以,所见的评改课多以“批判式”呈现。从标点到错别字,病句,文章立意,选材,某篇布局,事无具细,统统改来。一整节下来,孩子们好像挨批一样,没了兴致。其实,不论何种类型的课堂,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育人。特别是习作评改课,更是教师实施育人目标的重要阵地。言为心声,习作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习作,教师能窥探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思想脉搏。因此,教师更应该通过习作的指导和评改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区分丑美,褒贬善恶,澄清思想。例如在母爱一文的评改中,课伊始,我就温和地讲述:本次习作总体很成功。同学们通过许多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小林的妈妈为家务操劳,扭伤了脖子,小林看着妈妈红

13、肿的脖子感到愧疚,她在咸涩的泪水中品味着母爱;小王从妈妈一句句唠叨中体会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小刘对妈妈的爱感受很多样,她用一首排比式的小诗,表达了自己多元的理解;小山虽然常常被妈妈责备,但他知道不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都是爱。您应该知道,这不仅仅是在评点孩子们习作的内容,更是通过言语滋润着孩子善于感恩的心,让爱弥散全课堂。二,还课堂与孩子。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作文评改课例给人以春风化雨,大道无痕的感觉。贾老师的评改课永远是孩子唱主角,他在课堂仅仅是即兴地针对孩子习作中的问题“对症下药”。贾老师“教”的方法也可谓传统之极,孩子读、师生发问、孩子应答,修改,再无花俏,但极为有效,所

14、有在场孩子皆为受益者。刘铁芳教授说:技术不能带给人生命意义的敞开时,技术则成了框架和制约。在常见的评改课上,教师会因为急于技法的生硬填鸭,导致课堂气氛凝固,形式僵化,孩子自然提不起参与的兴趣,只能作行尸走肉。所以,我们要还课堂与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所作为。其一,给足孩子话语权,让课堂成为师生民主对话的平台。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对话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但不是课堂的主宰。课堂应该是师生民主对话的平台。李镇西老师在一节作文评改课上就充分做到了这一点。李老师要求孩子们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素材,写一件使自己感到惭愧的事。习作后的评改课题为真情浓墨写童心。全课大致分为“指导回眸”、“榜上有名”、“

15、佳作点评”、“片段赏析”、“咬文嚼字”、“人物亮相”、“它山之石”七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基本都以孩子的自由商讨为“主旋律”:在“指导回眸”板块,让孩子回忆作前教师要求和自我构思;“榜上有名”板块中,教师宣布本次作文中得比较成功的名单。有的优势在于文章立意,有的在于选材布局,有的因为语言优美,全班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受到表扬;“佳作亮相”之后就是学生的分析评价,“片段欣赏”之中更是学生在津津乐道,“咬文嚼字”与“病文修改”始终是学生在评头论足,甚至对于“教师试笔”的教师范文,学生也毫不客气地和教师商榷某些写法,更有同学对文章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而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也不

16、是隐居者、隐身人,而是扮演了一个合作伙伴的角色,循循善诱,不时地穿针引线,积极地鼓励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堪称经典。其二,共同进行归纳演绎,让孩子在参与中习得方法。于漪老师认为:评改课中遇到的评改点相对而言是零散,微观的,必须经过归纳与演绎,把这些零散的“点”上升到规律性的知识,之后再运用这些规律性知识来评析文章。这样走一个“来回”,既习得规律性知识,又有了实践巩固,效果显著。于老师在童年回忆习作评改课上选择了九篇习作。她让孩子先认真阅读,再请他们谈文章的优点。孩子们受到鼓励,积极性甚高,从内容到表达,从细节到构思,谈得细致,多样。在孩子们畅所欲言的基础上,于老师引导大家归纳出符合写作规律的要领:要写好这类文章,须在“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