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学风建设倡议书.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680136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校学风建设倡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学校学风建设倡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学校学风建设倡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学校学风建设倡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学校学风建设倡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校学风建设倡议书.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学风建设建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财经学院的慕蓉泽渔,是第十届校学生会主席。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栽培和信任,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很快乐也很荣幸能站在演讲台上,作为学生代表进行本次学风建设的发言。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既体现着学生的外在形象,又体现着学生的内在修养。在大学这所放飞理想梦想、充满自由活力的象牙塔中,有些同学迷失了方向,他们不再理智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少了些勤奋刻苦,多了些放松和急躁,曾经的胸怀壮志也随着一次次懒惰与放纵渐渐消逝。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

2、任务,它是学生生活的中心,只有学习态度端正,才能充分利用在校的珍贵时光,真正学到扎实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做到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中更应当加强个人修养,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言行,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学们,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肃清不良风气、倡导优良学风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学校各级学生组织正在开展以“知校情、走基层、做实事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活动,彻底铲除我们身边存在的人生规划不明、学习目标模糊、网络游戏成瘾、考试舞弊严重等不良行为存于我校的情况,现在我代表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人生理想和远大成才目标。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以

3、学科专业为指引,结合个人特点制定学习计划,使书本中的知识成为帮助我们工作生活的“颜如玉、黄金屋,成为一名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二、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认真严谨的精神和刻苦钻研的作风。“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足够认真的态度,就不可能有理想的结果。我们要学习古人“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典故中,那种求知假设渴、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树立善于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这种学习态度应用到我们现在的学习中,必定对我们的学习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习习惯,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作为学风建设的发起方,也是学风建设的总指挥。我们要严格遵守学校制度,保证课堂出勤率,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防止同学因缺乏学

4、习动力、考研考证出现的盲目逃课情况;保证课堂学习效率,摆脱对 的依赖,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确保同学们真正学到专业知识;保证每日充足休息时间,不沉溺于网络,有节制有效率地使用网络资源,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 四、带动身边同学,做到善于请教、善于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给予我们指导,通过请教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和他们讨论,很快就能使难题豁然开朗。同时我们要树立互助意识,在勤学习、勤思考、勤钻研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知识结合实践,积极参与学术科技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学术科技活动是以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挥特长为主要目

5、的,兼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大学生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在参加学科竞赛和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自身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能够促进我们对各类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六、做到持之以恒,增强学习干劲、强化综合素质。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有成效的,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我们要坚决抵抗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诱惑,要有一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精神。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走出象牙塔,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根底。亲爱的同学们,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学风建设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生做出表率,从自身做起,从每一堂课做起,从每一次参赛做起,让我们谨遵“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和“严、尊、勤、全的校风,坚决信念,求真务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建设“美丽交院、和谐交院、幸福交院,实现“青春梦“交大梦“中国梦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