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678523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本人认为数学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谈谈我在初一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依据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确定。同时,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做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不固定比例来分配。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象王昱簿,王寒冰,法晓莉等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象李梦娟,崔欣宇,林嘉欣,何雨涵,邵华燕,丛琮等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象张颂铭,谭龙斌,杨浩然等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象张志恒,时志宏,林晓静,王龙飞等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层 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

3、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把伴你学上的题让他们大部分都做完,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 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及格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50分到60分以上成绩。 D层 尽量提

4、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40分以上成绩。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而我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

5、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三、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是分层教学主渠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不同层次学生定位在合适的层次上。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个体差异,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分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学生略有提高,优等生充分发展

6、。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上课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2)授课分层,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具体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

7、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为了鼓励C,D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我在提问的设计上做了处理。例如:初一第二学期第七章第六节余角补角中,讲解“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这一难点时,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单上画出已知角AOB的余角(如图),设计了以下问题:(1)你画出的AOB的余角是?(2)你画出的AOB的余角有几个?(3)为什么AOD与BOC都是AOB的余角?用等式来表示。(4)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等量关系?(5)由此猜想到的结论是?(6)若AOB=70度,则AOD=?BOC=?以上结论成立么?(7)若AOB=m度,则AOD=?BOC=?以上结论成立么?(8)若有一个角=AO

8、B =70度,则的余角是多少度?AOB的余角是多少度?(9)的所有余角与AOB的所有余角有什么关系?(10)由此得到什么结论?然后让C,D层学生回答(1)(4)(6)(8)题,“B层”学生回答(3)(5)(7)题,A层学生回答(2)(9)(10),A层学生总结结论。通过提问分析,充分暴露出结论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四、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巩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训练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

9、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基础作业,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布置作业时,各层学生作业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不同。C,D层学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B层学生在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题型,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A 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以外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只在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得技能。分层作业意在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数学课外辅导室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各层次的学生的辅导要

10、有针对性。对A层学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注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B,C层学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D层学生主要是补课,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通过补课而逐步提高,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五分层测试,分层评价,提高分层教学的激励机制随堂小测验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测验中,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而20分的选做题则是A层和B层的学生完成,对于A层的学生专设附加题一道10分,对于各个层次若在完成本层次的基础上也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题,则该部分得分

11、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我的做法是:采用个体和小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个体的评价是:对C,D层常表扬,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考试进步一分,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经常性的鼓励加“警告”。而对A层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小组的评价采用记分制。总之,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