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678445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景题专题专练(09年)(a) (b)(c) (d)图7方案甲方案乙AA1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为鉴别这两种液体,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7所示,并最终得出了结论。(1)通过方案甲的比较可知(a)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1) 。(2)通过方案乙的比较可知(d)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2) 。图82某同学利用两个相同的小车、两个相同的条形磁体,研究力的作用,他把A、B两辆小车放置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小车上各固定一块条形磁铁,如图8(A)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使其慢慢靠近小车A,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车A也靠近小车B. 改变A车上条形磁铁的

2、放置方法,如图8(B)所示,把小车B放在靠近小车A的位置.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车A和小车B向相反方向运动.(1)由图(A)、(B)两实验,从磁学角度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2)由图(A)、(B)两实验,从力学角度可完整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3李莉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实验中,她利用2节干电池作为电源,将电阻R2或分别与电阻Rl并联,研究过程如图8(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I)比较图8(a)、(b)或图8(a)、(c)可知: 。(2)比较图8(b)、(c)可知: 。4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某种特性,他将常温下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

3、相同的电阻丝A、B、C、D、E分别连入不同电路中,如图9所示。它们的横截面积大小关系为SC=SD=SESBSA,并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来反映导体的某种特性,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9(a)、(b)、(c)、(d)、(e)所示。(图9中电源均为新干电池)(1)比较图9(a)、(b)、(c)三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比较图9(c)、(d)、(e)三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铝铁铁铁铁铜铁铜铜铜(a)(b)(c)图7(d)5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利用若干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铜块和天平等器材进行了实验。他将铝块、铁块或铜块放置在

4、已调平衡的天平的左右盘中,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图7(a)或(b)可知:_。比较图7(c)或(d)可知:_。6某同学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他先用弹簧秤(测力计)直接提三个钩码。然后在杠杆上挂三个相同的钩码,且保持位置不变,他三次用弹簧秤(测力计)提着杠杆使其水平静止,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7(1)比较图7中(a)、(b) 或(a)、(c)或(a)、(d),可知:_ _;(2)比较图7中(b)、(c)、(d)可知:_。7某小组同学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特点,他们先将橡筋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

5、然后在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沿同一方向拉伸橡筋,如图10所示。请仔细观察比较图10中(a)、(b)、(c)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10(a)与(b)两图可得:_。(2)比较图10(b)与(c)两图可得 :_ _。8某中学初二年级同学在探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秤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他们都将弹簧由A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9(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9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 比较图中(a)与(b)或(a)与(c)可知,此探究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的是

6、。(2) 分析比较图中(a)与(c)中拉力的方向及弹簧的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 。9某同学用如图3(a)、(b)、(c)所示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他用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从A匀速移动到B如图3(a)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1牛。将长木板竖直放置如图3(b)所示,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沿竖直方向从A匀速移到B,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静止在位置B如图3(c)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也为5牛。已知木块的的重力为5牛,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牛。(1)分析图3中(a)和(b)可得:当物体受力 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分析图3中(a)、(b)、(

7、c)可得: 。 (a) (b) (c) 图3(a)10某同学在用厚玻璃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发现能成两个像,如图7(a)所示。于是用三块材料相同、厚度不同的厚玻璃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现象分别记录在如图7(b)、(c)、(d)所示的方格纸上。图中A1、A2(B1、B2和C1、C2)为物体A(B和C)分别在厚玻璃中通过前、后反射面所成的像。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b) (c) (d)图7(1)比较图7(b)或(c)或(d)中前反射面所成的像与物到前反射面的距离关系,可以初步得出: 。(2)进一步分析比较图7(b)和(c)和(d)中同一支蜡烛形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与玻璃板厚度的关系

8、,可以初步得出: 。11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7(a)、(b)和(c)所示。他继续实验,在玻璃管中分别注入酒精、盐水,使之与烧杯中水面相平,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7(d)、(e)所示。(已知盐水水酒精)(1)观察比较图7(a)、(b)与(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2)观察比较图7(d)与(e)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图7(a) (b) (c) (d) (e)h1h2水水h2酒精h3水水水盐水水h212小明想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9、关,做了如下尝试:如图7,他用左手分别用力轻握住和紧握住铅笔,右手把铅笔从左手中抽出,感觉紧握时要抽出铅笔会更费力,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 而后他又在自己的手上涂了些橄榄油,发觉在用同样的力紧握时要抽出铅笔省力多了,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13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将一个小瓶挂在氢气球下,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如图4(a)所示,瓶与水的总重为1牛,松手后,小瓶静止;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水的质量,如图4(b)和(c)所示。松手后,小瓶分别向下、向上运动。他还用DIS设备测出小瓶每次受到的拉力大小都为1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F=1牛F=1牛

10、F=1牛(a)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图4 图4(1)由图4(a)可知: ;(2)由图4(b)和(c)可知: 。14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时,小明同学分别按图8(a)、(b)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图(b)中电阻R为他选择替代图(a)中并联电阻R1和R2的电阻,则选择的电阻R应满足: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时,电流表A3的示数与电流表_的示数相同(选填“A1”或“A2”)。此探究过程中运用了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请再举一运用此方法的例子:_。图8ABC图715小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他提着用细线吊着的物体从A处走到B处,再从B处走到C处,如图8所示。该现象表明: 。当小李松手之后,重物就会落下,这又表明: 。16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比较图(1)、(2)或图(1)、(3)或图(1)、(4)或图(1)、(5)中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图(1)、(2) 、(3)、(4)中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17某同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