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67789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乙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与妙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展示孔乙己画像)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

2、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

3、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词。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

4、生活片断。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六个生活片断是:(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投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的人。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的人。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的人。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的人。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的人。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的人。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的人

5、。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偷窃 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 想和人交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2)深入探因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

6、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

7、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2)肖像描写: (3)语言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2、细节描写的发现与体会文中对孔乙己外貌、语言等细腻的描写很多,试找出两例体会妙处。例一:出场时的“高大的身材”与“青白脸色”让我们想到他有劳动能力,生活似乎又不能自给,暗示了他的性格,为他的命运设了伏笔。五、布置作业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

8、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

9、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提示:(

10、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

11、的悲哀;“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3讨论归纳小

12、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后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投影: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13、,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

14、同归”。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四、课堂练习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

15、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