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67705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依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内容”,创设情景,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分享中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理解识别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记忆知道刑法的含义和制定刑法的目的。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记忆再认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与刑罚的种类记忆知道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

2、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持续上升,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二)教材分析本框题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

3、是对上一框题“走进法律”更进一步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教学方法】1、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分析案例、合作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

4、活动导入介绍“他”老师同学心中曾经自立自强的大学生,却犯下故意杀人罪教师设问:你还会认为他是一个高素质、有大好前程的大学生吗?引导学生理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教师导入法不可违的教学主题,并讲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学生了解药家鑫事件学生感悟: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以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学生药家鑫车祸后杀人的案件作为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到“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守法我们才有资格去更好的实现人生理想。探究活动(一)活动一:情景探究。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什么危害

5、,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什么结果?教师结合案例讲解违法行为的分类。学生合作讨论回答。根据案例的内容填写P93表格学生探究书中三个情景并通过填表对三种违法行为有初部的认识和区分。探究活动(二) 活动二:我是小法官探究学习:判断案例中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案例一:学生小胡放学回家,路过一居民楼时被楼上跌落的花盆砸伤。胡某为此花费了300多元医药费。经调查,此花盆为居民吴某所有,吴某把花盆放在阳台上,被风吹倒摔到楼下。胡某找到吴某要求赔偿,吴某认为此事与自己无关,不愿作出赔偿。案例二:小新早上起晚了,爸爸开车送他上学。为赶时间,爸爸闯了红灯,但“电子警察”已经抓拍下来,爸爸不久收到罚

6、单,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案例三:药家鑫车祸杀人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归纳,如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可作出引导和补充。学生思考案例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学生手中有5张卡片,分别代表着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学生思考判断后以举卡片的形式呈现答案。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答案,既能促进学生投入课堂的学习,又能及时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对违法行为的区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探究活动(三)活动三:我是检察官教师展示一份对药家鑫的起诉书。(截选)教师归纳犯罪的含义、刑法的含义和制定的目的、犯罪的特征。教师展示药家鑫的法院判决书(截选)教师讲

7、解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学生思考药家鑫的行为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并尝试填充起诉书空缺部分学生运用所学的犯罪的三大特征,并分析药家鑫的判决书。学生明确犯罪的三大特征是判断一个人行为是否犯罪的标准学生在填写起诉书和分析药家鑫的法院判决书的过程中对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知识生成自然。教学升华归纳总结教师播放视频:药家鑫的悔恨。 引导学生:牢记“法不可违”,学法、守法、用法,使青春年华绽放光彩!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作出总结。学生谈感受。以药家鑫的悔恨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违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增强学法、守法的意识。发展评价实践与探究:1、完成学习与评价的学习评价P76-77第二框2、反思生活: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遵纪守法吗?要预防违法犯罪你应该怎样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二、法不可违(一)谁都不能违法1、违法行为的含义2、违法行为的分类(二)犯罪必受惩罚1、刑法的含义、制定刑法的目的2、犯罪的含义3、犯罪的三大特征4、刑罚的含义、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